珠江口盆地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变与生储盖组合

珠江口盆地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变与生储盖组合

论文摘要

珠江口盆地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大规模油气勘探以来,在北部坳陷带和中央隆起区已陆续勘探发现了 20多个油气田,总油气资源量可达80.94×108t油当量。目前,珠江口盆地陆架浅水区油气勘探程度较高,但其中深层勘探领域和南部陆坡深水区探索尚少,缺乏以盆地为单元的综合研究,尤其是盆地级别的沉积体系展布与演化规律研究较少。因此,论文对全盆展开系统的沉积体系研究,为整个珠江口盆地的油气勘探打开新局面。本文以地震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岩心观察描述及地震测井资料综合分析为基础,以构造动力、物源体系、沉积类型及沉积相展布特征为主线;以第三系沉积演化为核心,遵循多点展开、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研究思路,采用构造与沉积相、地质与井震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研究了各地层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明确了沉积演化规律,系统探索了油藏组合对沉积体系演变的响应关系,圈定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解决了勘探区油气综合地质规律认识不深入的问题。主要认识如下:1、在盆地结构特征方面:在珠江口盆地中识别出2大类(断陷型与坳陷型)4种盆地结构,其中断陷型包括半地堑(简单型、铲型、缓坡断阶型)与地堑(断阶型)两类,而坳陷型主要为非对称型。凹陷总体上具有典型的单断箕状凹陷特征,呈现出南高北低、南浅北深的分布特点。2、在物源体系方面:通过古地貌恢复和地震反射结构分析,确定了盆地不同时期的物源体系,即始新统文昌组和下渐新统恩平组沉积时期没有统一的物源供给,多来自各断陷周边的隆起和凸起上;上渐新统珠海组沉积时期物源除了来自自各断陷周边的隆起和凸起外,古珠江水系也开始对珠江口盆地惠州—西江—白云一线供源;从中新统开始,沉积物源趋于统一,来自华南陆源剥蚀产物通过珠江水系供给给整个盆地。3、在沉积体系演变及生储盖组合方面:盆地沉积体系在第三系总体呈海进演变规律,海侵作用的增强使得沉积相逐步由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变化,对应的盆地生储盖组合划分为始新统文昌组陆生陆储陆盖型、陆生海储海盖型和海生海储海盖型3种类型。陆生陆储型陆盖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陆生海储型海盖在盆地内广泛发育;海生海储海盖型分布于在于珠二坳陷深水区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2.1 工区研究现状
  • 1.2.2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完成工作量
  • 1.5 主要取得的成果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2.2 构造单元划分
  • 2.3 区域构造背景
  • 2.3.1 盆地构造断裂系统
  • 2.3.2 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 2.4 地层发育情况
  • 2.4.1 前古近系
  • 2.4.2 古近系
  • 2.4.3 新近系
  • 第3章 井震层序划分与格架建立
  • 3.1 地震层序界面识别标志
  • 3.2 地震层序界面特征
  • 3.3 地震层序地层格架
  • 3.3.1 韩江凹陷
  • 3.3.2 陆丰凹陷
  • 3.3.3 惠州凹陷
  • 3.3.4 西江凹陷
  • 3.3.5 恩平凹陷
  • 3.3.6 文昌凹陷
  • 3.3.7 开平凹陷
  • 3.3.8 阳江凹陷
  • 3.3.9 阳春凹陷
  • 3.4 小结
  • 第4章 物源体系分析
  • 4.1 古地貌分析
  • 100)'>4.1.1 始新统文昌组底界面(T100)
  • 80)'>4.1.2 下渐新统恩平组底界面(T80)
  • 70)'>4.1.3 上渐新统珠海组底界面(T70)
  • 4.2 地震反射标志
  • 第5章 沉积体系演化
  • 5.1 沉积体系类型
  • 5.1.1 岩心观察与描述
  • 5.1.2 单井沉积相分析
  • 5.1.3 连井沉积相分析
  • 5.1.4 剖面沉积相分析
  • 5.2 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 80-T100)'>5.2.1 始新统文昌组(T80-T100)
  • 70-T80)'>5.2.2 下渐新统恩平组(T70-T80)
  • 60-T70)'>5.2.3 上渐新统珠海组(T60-T70)
  • 40-T60)'>5.2.4 下中新统珠江组(T40-T60)
  • 32-T40)'>5.2.5 中中新统韩江组(T32-T40)
  • 30-T32)'>5.2.6 上中新统粤海组(T30-T32)
  • 20-T30)'>5.2.7 上新统万山组(T20-T30)
  • 5.3 沉积体系演化规律
  • 第6章 生储盖组合
  • 6.1 生储盖特征
  • 6.1.1 烃源条件
  • 6.1.2 储集层类型
  • 6.1.3 盖层类型
  • 6.1.4 成藏组合特征与成藏模式
  • 6.2 生储盖组合沉积特征与类型
  • 6.2.1 陆生陆储陆盖型
  • 6.2.2 陆生海储海盖型
  • 6.2.3 海生海储海盖型
  • 6.3 有利生储盖组合分布及其沉积特征
  • 结论与认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珠江口盆地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变与生储盖组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