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物联合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中西药物联合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岳洁

四川省宣汉县第三人民医院63615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物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药物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物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西药;保留灌肠;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主要症状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感。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目前临床上对溃疡性结肠炎并没有特异性地治疗手段。由于病变部位炎症明显和特有的解剖学特点,而使保留灌肠在治疗该病中得到广泛应用【1】。我科采用中西药物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6例,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2】,排除风湿性疾病、感染等情况,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其中男40例,女56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8.0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8.3±0.6)年;轻度67例,重度29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治疗组男19例,女29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8.5±0.9)年;轻度34例,重度14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6.5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8.2±0.8)年;轻度33例,重度15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3】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将利多卡因5ml、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对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治疗组采用中西药物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将马齿觉30g、柳氮磺胺吡啶(SASP)3g、庆大霉素16万U、煎汤的白头翁30g、云南白药2g、锡类散0.6g、地塞米松10mg和利多卡因5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混匀后对患者进行灌肠。每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1个月。

1.3疗效评判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内镜下结肠黏膜正常;有效:症状缓解,内镜下黏膜轻度炎症或有假息肉;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下病理特征无改变。总有效=治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病变多数在直肠、乙状结肠,主要累及粘膜和粘膜下层,目前研究热点集中在感染、遗传、免疫因素及相互作用上。中医则认为本病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及情志劳倦等诸因素作用于已虚之体;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湿邪内生,郁久生热,热伤血络,迫于大肠,传导失调,凝滞气血,血瘀是其局部病理变化。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15~40岁,也可见于儿童和老年。男女比例为1:1.76。多数患者(60%~75%)病程反复发作,发作间期症状可缓解;少数患者(5%~10%)首次发作后病情长期缓解,持续十余年之久;还有少数患者(5%~15%)症状持续,病情活动而不缓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轻重不一,发病可缓亦可突然。以慢性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伴以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营养障碍及各种肠外表现,如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和虹膜炎等。其常见并发症有中毒性肠扩张、肠穿孔、大量便血、肠狭窄和癌变。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临床多分为轻、中、重三度。依病程进展情况,可分为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和初发型等四型。此外,参照腹泻、便血程度、结肠镜及组织学改变可将本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目前治疗本病一般采用类固醇激素、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及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治疗、肠道休息等,仍为目前西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为预防疾病复发,患者需长期服用柳氮磺吡啶类及激素类药物,患者不能耐受。常出现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本文采用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避免了口服柳氮磺吡啶、静脉滴注激素等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收到满意效果。

保留灌肠药物在肠腔内保持较高浓度,通过被动扩散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消化酶的破坏。

SASP、利多卡因、庆大霉素辅以云南白药、锡类散等中药保留灌肠可直接作用于病灶,达到有效消炎、止血、修复溃疡黏膜、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SASP在结肠内经细菌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起到抗炎作用,磺胺吡啶有很好的抑菌作用,但不良反应也随剂量增大而加重。本文采用柳氮磺吡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代替口服柳氮磺吡啶,可使药物直达病灶,避免其胃肠道反应、皮疹、头痛等不良发应。锡类散由青黛、珍珠、人工牛黄、硼砂、冰片等组成,主要作用清热解毒,祛腐生肌【4】。牛黄等还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的疗效,这对减轻患者炎症,改善临床症状有着较大作用。青黛为清热解毒药,除具有抑菌作用外,尚能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珍珠具有镇心安神、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之功用;人工牛黄、硼砂有清热解毒防腐之功效;冰片有清热止痛及抑菌作用。云南白药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的作用。庆大霉素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地塞米松具有抗炎作用,同时还可抑制炎症浸润和渗出,减少水肿而有利于药物浸入粘膜下和吸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发挥各自优势,且通过灌肠给药,既能经肠道吸收作用于全身,又能直接作用于肠道,更有利于消炎、止血、保护肠粘膜、促进病变粘膜的修复,继而促进溃疡的愈合,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较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皮进。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医药前沿,2011,(19):102-103。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818-831.

3.徐惠敏。中西药物联合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8期:139-140.

4.曹慧。中西药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8例,内蒙古中医药,2011,(24):20.

标签:;  ;  ;  

中西药物联合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