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应变回线论文-熊小敏,张进修

应力应变回线论文-熊小敏,张进修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力应变回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颗粒物质,滞后回线,组态熵,共振频率

应力应变回线论文文献综述

熊小敏,张进修[1](2003)在《颗粒物质的机械能共振吸收谱和应力-应变滞后回线》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连续变频法在转筒式倒扭摆上测量了不锈钢珠(φ0.5)等的共振吸收频率谱和应力-应变滞后回线,观测到如下现象:1,在恒扭转应变振幅下,共振吸收频率谱上出现可重复的共振吸收峰,峰的位置随应变振幅的增大而移向低频;由于测量时颗粒物质的内能没有变化,(本文来源于《Granular Matter--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期刊2003-02-01)

Hahn,G,T,Bhargava,V,陈菁[2](1990)在《两种高强度轴承钢的动态硬化现象及其循环应力—应变滞后回线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两种美国高强度轴承钢进行了高频脉动扭转疲劳试验,所得结果与常规的单向扭转试验差异较大。轴承钢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出现硬化现象.屈服点明显提高。通过系列试验建立了相应的循环应力(?)应变滞后回线,提出并测定了一些能代表该材料动态性能的新指标:塑性模数 M、动态屈服强度(?)等。同时对循环周次、塑性应变量、寿命、试样表面光洁度及其形状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考查,找出了规律。这些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提出对更科学地评定轴承材料性能提供了有用的数据。(本文来源于《洛阳工学院学报》期刊1990年01期)

应力应变回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两种美国高强度轴承钢进行了高频脉动扭转疲劳试验,所得结果与常规的单向扭转试验差异较大。轴承钢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出现硬化现象.屈服点明显提高。通过系列试验建立了相应的循环应力(?)应变滞后回线,提出并测定了一些能代表该材料动态性能的新指标:塑性模数 M、动态屈服强度(?)等。同时对循环周次、塑性应变量、寿命、试样表面光洁度及其形状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考查,找出了规律。这些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提出对更科学地评定轴承材料性能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力应变回线论文参考文献

[1].熊小敏,张进修.颗粒物质的机械能共振吸收谱和应力-应变滞后回线[C].GranularMatter--ProceedingsofCCAST(WorldLaboratory)Workshop.2003

[2].Hahn,G,T,Bhargava,V,陈菁.两种高强度轴承钢的动态硬化现象及其循环应力—应变滞后回线的特性[J].洛阳工学院学报.1990

标签:;  ;  ;  ;  

应力应变回线论文-熊小敏,张进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