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导管在恶性胸腔积液腔内化疗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导管在恶性胸腔积液腔内化疗中的应用

一、静脉留置导管在恶性胸水腔内化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佩佩[1](2020)在《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文中认为1研究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多种不同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辅助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甄别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治疗癌性腹水的优势品种。2研究方法2.1传统Meta分析以主题词“癌性腹水”、“中药注射液”、“随机”等及其相关自由词制定文献检索表达式,全方位检索2019年12月31日以前的中英文数据库相关文献,且使用灰色文献检索、引文检索等,收集所有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RCT研究。严格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评价最终纳入的RCT文献质量,提取纳入研究的基线资料、文献信息、结局指标等数据资料,运用Stata 16.0软件及RevMan5.3进行卡方检验及汇总效应量,并根据研究特征预先设置亚组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相关变量因素进行回归分析。2.2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检索关于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所有研究(含不同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的直接比较),纳入符合基本假设的RCT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假设检验,评估其迭代收敛性,基于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运用R软件gemtc包、WinBUGS及Stata 16.0软件对各RCT结局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绘制各治疗措施比较的网状证据图及贡献图,计算不同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在各结局指标的排序概率及累计概率,进一步统计曲线下面积,预测不同中药注射液在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的排序的可能性。3研究结果3.1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DDP)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Meta分析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35项,共计癌性腹水患者2490例,对照组1224例,治疗组1266例,涉及9种中药注射液。低偏倚风险≥3的研究约占20%。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顺铂腹腔灌注相比,中药注射液联合DDP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Meta分析汇总的效应量及其可信区间分别为:临床总有效率OR=3.38(95%CI[2.79,4.09]),Z=12.57(p<0.00001)、KPS 评分改善率 OR=3.58(95%CI[2.73,4.69]),Z=9.22(p<0.00001)、骨髓抑制事件发生率 OR=0.36(95%CI[0.28,0.47]),Z=7.50(p<0.00001)、恶心呕吐事件发生率 OR=0.33(95%CI[0.26,0.42]),Z=8.92(p<0.00001)、肝肾功能受损事件发生率 OR=0.36(95%CI[0.20,0.64]),Z=3.40(p=0.0007)、发热事件发生率 OR=0.42(95%CI[0.26,0.70]),Z=3.40(p=0.0007)、腹痛事件发生率OR=0.52(95%CI[0.21,1.31]),Z=1.39(p=0.16)。除在降低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结局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癌性腹水原发灶不同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对胃癌、肝癌、卵巢癌等原发灶引起的相关腹水均具有明显疗效,各个亚组内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肝癌组、卵巢癌组不同亚组之间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异质性(p=0.90)。不同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临床总有效率的Meta亚组分析提示:与单纯DDP灌注相比,艾迪注射液+DDP灌注组、康艾注射液+DDP灌注组、康莱特注射液+DDP灌注组、榄香烯注射液+DDP灌注组、复方苦参注射液+DDP灌注组、猪苓多糖注射液+DDP灌注组、香菇多糖注射液+DDP灌注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DDP灌注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DDP灌注组9个亚组内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种不同中药注射液的亚组间无明显异质性(p=0.93)。与单纯DDP灌注相比,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腹腔灌注对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降低肿瘤标志物等方面有一定影响,对该结局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经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的不同、疗程及用药频率、用药剂量、样本量等多因素对本研究结果影响较小。以临床有效率为例Egger法检验提示本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3.2不同中药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网状Meta分析最终纳入符合同质性假设的定量分析研究31项,共涉及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8种中药注射液分别联合DDP腹腔灌注及单纯DDP腹腔灌注9种干预措施,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DDP+榄香烯(70.8%)>DDP+复方苦参(67.8%)>DDP+康莱特(65.9%)>DDP+鸦胆子油乳(58.6%)>DDP+猪苓多糖(57.1%)>DDP+艾迪(48.4%)>DDP+香菇多糖(41.7%)>DDP+康艾(39.2%)>DDP(0.5%);②在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DDP+猪苓多糖(75.7%)>DDP+艾迪(59.8%)>DDP+康莱特(56%)>DDP+鸦胆子油乳(54.2%)>DDP+复方苦参(53%)>DDP+香菇多糖(50.9%)>DDP(0.5%);③在降低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DDP+艾迪(89.6%)>DDP+鸦胆子油乳(57.6%)>DDP+复方苦参(57.5%)>DDP+猪苓多糖(57.5%)>DDP+康莱特(55.7%)>DDP+香菇多糖(47%)>DDP+榄香烯(46.9%)>DDP+康艾(28.9%)>DDP(9.4%);③在降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DDP+艾迪(75.2%)>DDP+榄香烯(66%)>DDP+复方苦参(58.5%)>DDP+康莱特(58.1%)>DDP+猪苓多糖(57.3%)>DDP+鸦胆子油乳(56.7%)>DDP+康艾(48%)>DDP+香菇多糖(24.3%)>DDP(5.9%);④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相对综合优势;复方苦参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恶心呕吐事件发生数方面具有相对综合优势;康莱特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艾迪注射液在同时降低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占相对优势。且与康艾注射液+DDP相比,艾迪注射液+DDP(OR=0.19,95%CI[0.04,0.78])可明显降低骨髓抑制事件发生率,两两间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斗图提示不同结局指标可能存在小样本发表偏倚。4研究结论与单纯DDP腹腔灌注治疗相比,中药注射液联合DDP腹腔灌注可显着提高癌性腹水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胃癌、肝癌、卵巢癌等不同原发灶相关腹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具有显着疗效。同时可改善恶性肿瘤相关腹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事件的发生率。其中榄香烯注射液在提高近期疗效方面可能具有相对优势,艾迪注射液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对优势可能性较大,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可能具有综合优势。

周军[2](2020)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or Peritoneal Effusions,MPPE)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MPPE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WanFang)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同时辅以手工检索,搜集国内外所有公开发表的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治疗MPPE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至少2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研究终点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生活质量改善率、生活质量总稳定率、MPPE中VEGF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和安全性指标。结果:共纳入26篇RCTs研究,合计1650例MPPE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近期疗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组(试验组)的CR[RR=1.93,95%CI=(1.64,2.26),P<0.00001]、ORR[RR=1.42,95%CI=(1.33,1.53),P<0.00001]、DCR[RR=1.12,95%CI=(1.08,1.17),P<0.00001]均优于胸腹腔内化疗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RR=1.75,95%CI=(1.51,2.03),P<0.00001]、生活质量总稳定率[RR=1.25,95%CI=(1.15,1.36),P<0.00001]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PPE中VEGF水平:试验组的MPPE中第1、2、3、4周期VEGF水平下降程度[第1周期SMD=-1.81,95%CI=(-2.54,-1.09),P<0.00001、第2周期SMD=-1.48,95%CI=(-1.95,-1.02),P<0.00001、第3周期SMD=-1.38,95%CI=(-1.85,-0.92),P<0.00001、第4周期SMD=-2.52,95%CI=(-3.91,-1.13),P=0.0004]均大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评价:试验组高血压[RR=2.86,95%CI=(1.52,5.40),P=0.001]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蛋白尿、白细胞计数减少、消化道反应、发热、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肝肾功异常、疼痛、疲乏、骨髓抑制、体重减轻、心电图异常中,两组患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白细胞计数减少及消化道反应发生严重程度(≥Ⅲ级)上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腹腔内化疗相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治疗MPPE可以提高治疗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改善率、生活质量总稳定率,且能降低MPPE中VEGF水平,但该方案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

杨莹[3](2019)在《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以期获得更科学、有效的结果,指导临床治疗。并检测恶性胸水中VEGF的表达,通过研究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在分子水平探究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华蟾素组)和对照组(即白介素-2组),胸腔灌注药物治疗1疗程后,评估其临床疗效。主要结局指标为:临床有效率;次要结局指标为:胸水红细胞、胸水乳酸脱氢酶、胸水肿瘤标记物、KP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同时检测纳入患者治疗前后胸水VEGF水平,对比华蟾素、白介素-2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并通过统计分析上述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关系,初步探究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胸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胸水患者。其中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总脱落病例为3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因患者个人原因放弃继续治疗。共30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1)胸水量的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60%。对照组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5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40%。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69>0.05)。(2)胸水质的疗效评价:治疗组患者胸水中红细胞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下降≥25%的患者占到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5);治疗组患者胸水中乳酸脱氢酶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下降≥25%的患者占到40%,高于对照组33.33%,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0.05);治疗组患者胸水中肿瘤标记物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下降≥25%的患者占到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3)中医症状积分的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第8天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9>0.05);第14天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对照组治疗第8天、治疗第14天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88、0.071,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8天中医症状积分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14天中医症状积分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0.05)。(4)KPS评分的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第8天、治疗第14天KPS评分与治疗前KP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5、0.706,均>0.05。对照组治疗第8天、治疗第14天KPS评分与治疗前KP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7、0.692,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8天KPS评分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1>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14天KPS评分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0.05)。(5)胸水中VEGF表达的变化评价:①治疗组治疗后VEGF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VEG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对照组治疗后VEGF浓度与治疗前VEGF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EGF降低值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0.05)。②进一步根据分级标准,对其进行计数资料统计。治疗组患者胸水中VEG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25%的患者占到46.67%,高于对照组13.33%,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5)。③治疗组15例患者中9例有效患者,6例无效患者,其胸水中VEGF降低值分别为937.04±1056.98pg/ml与-10.00±214.12pg/ml,有效的患者胸腔积液VEGF浓度降低值明显大于无效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6)安全性评价:入组病例均未发生骨髓抑制、肝肾损害、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事件,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疼痛、发热,其发生率分别为13.33%、6.67%。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发热,发生率为13.33%。[研究结论](1)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胸水的生长,并可明显降低胸水中红细胞及肿瘤标记物的含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2)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可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但对KPS评分影响不大。(3)华蟾素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胸水中VEGF浓度,并且VEGF降低与控制胸水量的疗效可能存在相关性。(4)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不良反应小,患者接受度高。

杜云辉[4](2019)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我国的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近些年处于上升趋势。多种恶性肿瘤中晚期可出现恶性腹腔积液,发生恶性腹腔积液的患者生活质量及存活时间会严重下降,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目前针对恶性腹腔积液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一种疗法可确切控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病情进展,找寻规范及有效的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方法显得十分迫切。自2015年奥巴马提出精准医疗计划开始,精准医疗计划得到了医患双方、政府部门及社会大众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肿瘤精准治疗模式得到了医学界及社会的认可。我院采用新型恶性腹腔积液靶向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经典化疗药物顺铂腹腔热灌注,精确打击腹腔肿瘤病灶,达到有效控制恶性腹腔积液的目的。探讨该技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可尽快使其达到大规模临床推广应用,使新型肿瘤精准治疗模式与传统医学治疗模式相结合,减轻恶性腹腔积液带来的社会负担。目的通过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和传统单药顺铂腹腔热灌注两种疗法的对比,寻找安全有效的控制恶性腹腔积液的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就诊的恶性腹腔积液(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腹腔积液患者)患者共94例,分为恩度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组(观察组)和单药顺铂腹腔热灌注组(对照组)。观察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对照组48例,男22例,女26例,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给予恩度30mg+顺铂60mg行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单药顺铂60mg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每个疗程两组均于第1、4、7天应用;经1个疗程应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变、血清VEGF值、不良反应和分析腹水无进展时间。按照计划治疗,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采集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1.所有研究对象治疗1个疗程后3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恩度组完全缓解病例13例(28.3%),部分缓解者25例(54.3%),恩度组ORR(客观有效率)为82.6%,单纯顺铂组完全缓解病例9例(18.8%),部分缓解者20例(41.7%),顺铂组ORR为60.4%,两组ORR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两组厌食、腹痛、腹胀、少尿、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症状均好转。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QOL(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4.8%,对照组QOL改善率为66.7%,且两组在QOL改善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VEGF的值均下降,恩度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后VEGF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所有参与研究的对象均未出现严重的IV°化疗毒副反应及死亡病例。出现一些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可控制。数据显示两组各种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随访结果:恩度组最长腹水未进展时间179天且该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顺铂组最长腹水无进展时间157天且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恩度组超过3个月腹水未复发的有14人,占比30.4%;顺铂组超过3个月腹水未复发的有6人,占比12.5%;两组超过3个月腹水未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511,P=0.034。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缓解复发率优于顺铂组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增加,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

周亚梅,王继凤,李雯燕,宋国平,刘萍,徐艳梅[5](2017)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分析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积液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62例,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净胸水,继而注入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结合研究的需要,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2例患者科室通过外出学习,改进护理方法作为观察组,对2组的导管留置部位感染、导管滑脱、置管处渗液、留置时间、胸膜硬化成功率等情况进行历史对照。结果对照组患者中9例出现置管留置部位感染,12例出现局部渗液,8例出现导管滑落需重新置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4.2 d;观察组患者中2例出现置管留置部位感染,3例出现局部渗液,1例导管滑落,平均留置时间为21.2 d。胸膜硬化成功率对照组为16/30(53.3%),观察组24/32(75.0%),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化疗过程中,合理的导管护理方法可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及脱管率,从而提高胸膜硬化成功率、提高治疗疗效。

魏玉华,杨月华,黎皓,忻笑[6](2016)在《库珀引流管与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浆膜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库珀引流管与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瑞金医院肿瘤科治疗的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4)。所有患者均穿刺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药物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库珀引流管置管,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引流装置的使用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总引流量为(4234.38±2403.94)ml,对照组为(4584.61±2768.7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引流积液的性状方面,两组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导管滑脱、导管感染以及导管引起局部疼痛等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导管阻塞发生率为7.69%和29.17%,二次置管率为3.85%和2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为(621±126.1)元,而对照组的治疗费用为(399.5±152.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库珀引流管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的应用,使积液引流更顺畅,重复置管率低,护理更便捷,并发症与中心静脉导管相似,尤其适用血性、蛋白含量高的浆膜腔积液的治疗,可以替代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

杨洪静[7](2016)在《中医综合方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评价中医综合方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2.观察中医综合方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不良反应;3.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等方面的优势。方法:在导师指导下,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完成中医综合方案联合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将54例中、大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采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将胸腔积液放净,对照组单纯接受胸腔内顺铂灌注治疗,每周1次,连续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医辨证施治汤剂,偏于实证之邪犯胸肺型给予小柴胡汤加减,偏于虚证之阳虚水停型予小柴胡汤合桂枝人参汤加减,中药汤剂每日1剂,疗程4周。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评价中医综合方案联合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年龄、性别、原发肿瘤、恶性胸水量、卡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中医辨证分型、血常规、肝肾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②近期疗效评估显示:治疗有效率(总缓解率)方面,治疗组为73.08%、对照组6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稳定率方面,治疗组为96.15%、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临床获益率为88.46%、对照组为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④在卡氏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卡氏评分为74.23±8.57、对照组67.20±8.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在药物毒副反应方面,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迫使治疗终止的心肺毒性、骨髓抑制及肝肾功损伤等不良反应,中医综合方案联合化疗药物胸腔灌注是相对安全的;两组相关数据比较提示治疗组白细胞、血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受局部化疗影响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医药可以减轻胸腔灌注化疗的毒副反应。结论:中医综合方案联合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与单纯胸腔灌注比较,二者治疗有效率相同,均可有效缓解恶性胸腔积液,但在缓解稳定率方面,前者较后者有优势,且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化疗对机体的毒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高文斌[8](2014)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探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商品名称:恩度,英文名称:Endostar,研发代号:YH-16)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作用机制,评价Endostar浆膜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安全性。方法:本实验研究选择BALB/C小鼠,采用H22肝癌腹水瘤细胞株腹腔内注射建立H22腹水瘤实验模型。(1)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作用的实验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作用的实验动物分组:18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30只,Ⅰ组:阴性对照组(0.9%氯化钠,0.2ml);Ⅱ组:阳性对照组(顺铂1mg/kg);Ⅲ组:低剂量治疗组(Endostar5mg/kg); Ⅳ组:中剂量治疗组(Endostar10mg/kg); Ⅴ组:高剂量治疗组(Endostar15mg/kg); Ⅵ组:联合治疗组(顺铂lmg/kg+中剂量Endostar10mg/kg)。腹腔内隔日注射用药,共3次,每次给药前处死6只。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存活状况,计算存活率,绘制生存曲线,收集腹水及血液,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浓度。(2)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形态研究60只小鼠分6组,每组10只。分组同实验(1)。小鼠腹腔积液长出后经超声检查确认,各组均隔日腹腔药物注射,调整药物浓度,总共给药3次。停药1天后处死小鼠。腹膜标本光镜HE染色,观察腹膜血管及细胞形态学变化。比较生理盐水、顺铂及中剂量Endostar组腹膜微血管密度。电镜观察腹膜形态学变化。(3)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生物因子检测40只小鼠分2组,中剂量连续给药组(连续组)和中剂量隔2日给药组(隔2日组)各20只;实验采用中剂量组10.00mg/kg给药,连续组d7, d8, d9, d10, d11, d12给药,隔2日组分别于d7,d10给药。均在d7,d13处死小鼠各10只。采用ELISA法和SP法分别检测腹水、腹膜组织中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2)、MMP-9、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存活素(Survivin)、 Caspase-3、 Caspase-9、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 Bcl-2)和Bcl-xl的表达。(4)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机制研究78只小鼠共分为4组,中剂量给药,连续组(2a):d7,d8,d9,d10,d11,d12;隔日组(2b):d7,d9,d11;隔2日组(2c):d7,d10;每周组(2d):d7;连续组、隔日组分别于d7,d9,d11,d13处死小鼠每组6只,隔2日组于d7,d10,d13;每周组于d7,d13处死小鼠。对实验腹膜组织分别进行Real-Time PCR检测MMP-2、 VEGF和Survivin的mRNA,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腹膜蛋白表达水平。(5)Endostar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的区域灌注治疗的临床观察晚期恶性肿瘤合并浆膜腔积液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分为Endostar腔内单药灌注治疗组(单药组)31例,Endostar与顺铂联合局部灌注治疗组(联合组)29例。超声定位,“猪尾巴”导管积液腔内穿刺导管留置术,尽可能放尽积液,单药组由导管注AEndostar行局部区域灌注治疗。胸腔积液或心包腔积液患者,Endostar单次注入30mg;腹腔积液患者,Endostar单次注入45mg,隔日1次,连续使用1-2周时间,视积液情况,每周1~2次维持。联合治疗组在单药基础上联合加用顺铂化疗(联合组),顺铂剂量30-40mg/m2。 RECIST1.1“不可测量病灶”疗效评价标准,计算临床获益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评价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以及NCI CTC3.0版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结果:(1)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作用荷H22腹水瘤小鼠腹水出现前(第1-6天),小鼠进食、饮水、活动以及排便等一般情况均良好;接种后约第6-7天开始,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小鼠体重迅速增加;第9-10天开始,荷瘤小鼠逐渐出现精神萎靡、呆滞少动,活动迟缓、反应性差、食欲降低、粪便干燥等,腹水增长速度高于各用药组;第11-12天开始,小鼠晚期呆滞少动,腹部极度膨隆,呈恶液质状态;第12天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Endostar与顺铂联合组体重增加较慢,精神较好,中位生存期为17天。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水的抑制作用显示:实验第9天,Endostar各剂量组及Ⅱ组较Ⅰ组出现的腹水量减少,荷瘤小鼠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Endostar各剂量组较Ⅱ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1天,EEndostar各剂量组较Ⅰ组、Ⅱ组荷瘤小鼠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star各剂量组间比较Ⅳ组较Ⅲ、Ⅴ组荷瘤小鼠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各组荷瘤小鼠的体重均发生了显着的变化,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9天、第11天、第13天Ⅵ组较Ⅰ组出现的腹水量少,荷瘤小鼠体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较Ⅱ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较Endostar各剂量组荷瘤小鼠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显示:Ⅰ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54±0.32天,时间最短;Ⅵ组最长,为17.01±0.31天,Endostar不同剂量组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显着(p<0.05);Endostar各剂量组间比较Ⅳ组较Ⅲ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Ⅵ组较Ⅰ组、Ⅱ组、及Endostar各剂量组生存时间延长(p<0.05)。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水及血清中VEGF表达的影响:实验第9天Endostar各剂量组腹水及血清中的VEGF较Ⅰ组有统计意义(P<0.05); Endostar各剂量组间比较Ⅳ组腹水、血清中VEGF数值较Ⅲ、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各组间比较荷瘤小鼠腹水中VEGF数值下降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小鼠血清中VEGF表达,在Ⅳ组、Ⅴ组较Ⅱ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star各剂量组间比较血清VEGF数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9天、第11天Ⅵ组腹水及血清中VEGF表达较Ⅰ组、Ⅱ组、Endostar各剂量组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形态学的影响观察各组荷瘤小鼠腹膜和腹腔脏器表面未见有明显的种植转移瘤、转移结节形成;腹膜光镜检查各用药组腹膜血管及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差异,用药组未见大片细胞坏死及间质血管减少现象。腹膜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中剂量Endostar组为13.96±0.59,与顺铂组14.24±0.40及生理盐水对照组14.36±0.57比较,其MVD绝对数值稍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膜的电镜观察显示,生理盐水组腹膜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明显增强,毛细血管完全由单层血管内皮细胞连接而形成,细胞基底膜结构破坏,毛细血管壁极薄,细胞之间连接较疏松,并可见大量线粒体水肿、空泡化现象;3个不同剂量的Endostar组可见腹膜毛细血管壁增厚,部分趋于正常;细胞间紧密连接,缝隙连接较多;线粒体水肿明显减轻,并可见较多正常线粒体。提示Endostar可以减轻微血管损伤,使之趋于正常化。顺铂组小鼠腹膜毛细血管壁较薄,细胞基底膜损伤较重;细胞之间连接较疏松以及因小鼠生存时间延长导致线粒体出现代偿最终转化为线粒体水肿数量明显增多的现象;联合治疗组腹膜毛细血管壁明显增厚;细胞之间连接紧密以及线粒体基本正常等血管正常化改变。(3)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生物因子检测结果荷瘤鼠恶性腹腔积液中VEGF、MMP-2、 MMP-9、Survivin、 Caspase-3、 Caspase-9、 HIF-1α和Bcl-2等8个指标在药物干预前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经过Endostar干预治疗后,各指标出现明显的下降,Endostar可以明显下调上述8个生物因子在腹腔积液中的表达水平。在治疗方式比较上,隔2日给药组腹水中VEGF、 MMP-2、 MMP-9、 Survivin、 Caspase-3、Caspase-9、 HIF-1α和Bcl-2表达水平下降的幅度更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腹膜组织的组化染色比较上,也出现了与腹水ELISA检测相似的研究结果。(4)Endosta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机制中剂量Endostar采用不同给药时间方式对荷瘤小鼠腹膜组织中MMP-2、VEGF和Survivin的mRNA水平检测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的研究。Endostar采用连续给药、隔日给药、隔2给药和每周给药对荷瘤小鼠腹膜组织中MMP-2mRNA、 VEGF mRNA和Survivin mRNA的相对表达的影响显示,其相对表达明显下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Endostar可以显着的下调荷瘤鼠腹膜组织中MMP-2、VEGF和Survivin的mRNA表达,分析比较中剂量Endostar应用各组的抑制、下调水平,提示隔2日组给药对MMP-2mRNA、 VEGF mRNA和Surviv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下调作用效果最优,分别显着强于连续、每周及隔日给药组,差异显着(p<0.05)。提示,隔2日给药组治疗效果最佳。此研究趋势在MMP-2、VEGF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研究中其总体趋势相近,但Endostar连续给药组对MMP-2、 VEGF和Survivin的蛋白下调效应明显优于隔日给药、隔2日以及每周给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连续给药方式具有较大的治疗优势和治疗效应;中剂量Endostar隔日、隔2日给药作用效应相近,未见组间差异(p>0.05),但两组的作用效应均优于每周给药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Endostai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的区域灌注治疗的临床观察全组平均完成2.27个治疗周期,平均治疗持续时间为56.7天。患者治疗顺利,耐受性满意,未见有因为药物性不良反应而退出临床治疗患者。患者近期疗效:CR:10.00%,NCR/NPD:58.33%,PD:31.67%,DCR:68.33%,亚组分析,单药组合联合组各指标分别为:6.45%、54.84%、38.71%、61.29%和19.77%、62.07%、24.14%、75.86%,其联合组CR、NCR/NPD和DCR等指标绝对值均明显优于单药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组患者治疗后QOL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单药治疗组QOL改善者17例,占54.84%;QOL稳定者8例,占25.80%;QOL降低者6例,占19.35%。联合化疗组各指标对应为18例,占62.07%;6例,占20.69%;5例,占17.24%。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患者治疗中出现的Ⅲ+Ⅳ度毒副反应主要出现在联合治疗组患者中,单药组未见发生。结论:(1)Endostar具有抑制小鼠恶性腹腔积液的生成和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的作用,中剂量组较其他单药剂量组显示较好的效果,Endostar和顺铂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2)Endostar通过下调荷瘤小鼠腹腔积液中VEGF的产生和表达阻断血管生成,抑制恶性腹腔积液的形成,此效应在Endostar中剂量应用组中表现更优,并可能与顺铂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3)Endostar具有降低荷瘤鼠腹膜微血管密度绝对值的效应,改善腹腔积液腹膜微血管超微结构的效应,降低膜血管通透性,修复细胞基底膜的损害结构,细胞间连接紧密,改善线粒体水肿、空泡化状态,引发线粒体代偿性增多,促进血管正常化。此效应在Endostar与顺铂联合给药中更加明显。(4)Endostar可能通过降低腹腔积液及腹膜组织中VEGF、MMP-2、MMP-9、 Survivin、Caspase-3、Caspase-9、HIF-1α和Bcl-2等肿瘤相关因子的表达,降低血管通透性,保持基底膜完整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改善肿瘤缺氧微环境,抑制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生成。此效应与不同给药方法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5)Endostar可以显着的降低荷瘤鼠腹膜组织中MMP-2、VEGF和Survivin的αRNA表达水平以及蛋白表达水平。Endostar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Endostar采用间断给药优于连续给药模式。(6)采用Endostr浆膜腔局部灌注可以较好的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浆膜腔积液的近期治疗效果,患者耐受性满意,并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Endostar联合化疗药物腔内灌注可能具有潜在的协同作用效果。

张芷毓(Chang Chihyu)[9](2013)在《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恶性浆膜腔积液(Malignant serous effusions,MSE)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干扰呼吸、循环以及消化功能,往往严重地影响抗肿瘤治疗和患者的生存质量,部份患者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生存期短。有文献报道,恶性积液确诊后,平均存活期为(3.1±0.5)个月,6个月病死率为84%。在临床上有些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治疗十分棘手,尽管目前局部治疗的方法较多,如利尿、浆膜腔穿刺放液或引流、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或生物制剂等疗效常不尽人意、复发率高且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榄香烯(Elemene)是从温莪术中提取的具有抗癌活性的倍半萜烯化合物,为现代中药制剂。该药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在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生存受益和抗转移复发方面与化疗比较有明显优势,并具有高效安全的双向性,可以增强疗效,联合用药既可有效增加疗效,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不良反应。并可用于介入、腔内化疗及癌性胸、腹水、心包积液的治疗。经循征医学系统评价证实安全有效的广谱靶向抗肿瘤植物药[3]。现阶段单药应用榄香烯或联合化疗对恶性胸、腹、心包腔积液治疗均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报道。但由于肿瘤的特殊性,迄今尚未见到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结果,亦未见这种增效减毒作用的循证医学证据。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指导原则,本研究收集1996~2012年间已发表的榄香烯乳注射液(Elemene Emulsion Injection)单药与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主要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进行方法学质量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客观评估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及治疗上的优势与不足,并基于GRADE系统作出证据水平分级及推荐等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目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R)榄香烯乳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的影响,并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适用性,为临床实践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证据。方法1.纳入研究文献1.1.系统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平台和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1996~2012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研究文献。1.2制定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方法进行检索:#1榄香烯、#2治疗、#3疗效、#4积液、#5胸水、#6腹水、#7:#1AND#4、#8:#1AND#5、#9:#1AND#6。1.3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文献的研究目标为在榄香烯治疗上或联合化疗药物对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观察其治疗获益。排除重复发表、未设立对照组的研究和动物实验,并排除无法判断疗效综述、经验总结、理论探讨、个案报道等类型的研究,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本研究只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1.4干预措施:①榄香烯乳(大连金港制药有限公司制品-国药准字H10960114)vs.化疗药;②榄香烯乳+化疗药vs.化疗药。对照组使用和治疗组相同的常规化疗(药物种类不限)。2组患者采取腔内积液置管闭式引流,然后作腔内注药,同时辅以止吐及其他对症处理的药物,如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等。2.判效结局指标2.1疗效评定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评价:分为CR、PR、SD、NC4组,总有效率=(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2.2生活质量评价指数(quality of life,QOL):采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标准,分为好转、稳定、恶化。2.3安全性评价: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副反应分级标准。3.文献质量评价3.1严格评价各个相关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按照Juni等对随机对照试验的4条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分析评价,质量等级为A级;B级;C级;3.2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版)中RCT的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3.3并采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等级推荐进行分级、循证医学(EBM)证据质量进行评价。4..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在严格质量评价后,对收集的各相关研究进行结局测量指标的数据提取,采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a.异质性检验(齐性检验)。根据异质性结果选用进一步的系统评价方法。b.统计合并效应量(加权合并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表示),计算效应尺度及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进行统计推断。c.图示(森林图)单个试验的结果和合并后的结果。以P<0.05表示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以P<0.01表示具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d.敏感性分析:测试各个临床试验的疗效结果经Meta整合之后,所得出总体的关于干预的疗效结果,如果各临床试验结果之间差异很大,异质性测试显示有显着性差异,则排除某纳入研究,重新进行Meta分析,其结果与未排除前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检验个别研究结论对合并效应量的影响。d.采用“倒漏斗图”或通过“失安全数”的计算了解潜在的发表偏倚。e.结果解释、作出结论及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31篇中文文献,共纳入1763名患者,其中治疗组903例,对照组860例。治疗组的联合用药或对照组化疗药物以顺铂、金葡素、卡铂、5-FU、IL-2等为主进行治疗。各研究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线条件和基础治疗一致。1.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Meta分析纳入的17篇文献,对榄香烯乳单药治疗与单用化疗治疗进行对比,并能获得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生存数据的随机对照试验。967例入组。其中仅1篇文献能提供1年生存率。纳入文献研究质量均为C级。1.1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1.1.1对纳入分析的17项研究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综合结果显示,榄香烯组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优于化疗组RR=1.03,95%CI:(0.93~1.14),P=0.61。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对纳入的17项研究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CR+PR)的Meta分析,两组有效率为84.31%vs.63.44%,RR=1.32,95%CI(1.22,1.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揭示榄香烯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化疗组。1.2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对纳入4项研究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比较,两组生质存量改善率为69.52%vs.35.23%,RR=1.97,95%CI(1.48,2.64),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榄香烯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化疗组。1.3生存率的Meta分析对纳入1项研究1年生存率的Meta分析,2组1年生存率分别60.00%,31.03%,RR=1.93,95%CI(1.04,3.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榄香烯合并化疗组的1年生存率高于化疗组。1.4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17项研究分为6个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主要为胸痛、腹痛、发热、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臀功能损害等。1.4.1对纳入14项研究胸痛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胸痛发生率为29.41%vs.8.97%,RR=2.62,95%CI(1.28,5.3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注射榄香烯引起胸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化疗药物腔内注射治疗。1.4.2对纳入2项研究腹痛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8.45%vs.2.73%,RR=3.15,95%CI(0.69,14.42),P=0.14。显示注射榄香烯组与化疗组,两组间腹痛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对纳入10项研究发热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21.15%vs.4.64%,RR=3.32,95%CI(1.24,8.84),P<0.05。注射榄香烯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发热发生率高于化疗药物腔内注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4对纳入15项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6.26%vs.40.52%,RR=0.20,95%CI(0.10,0.3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榄香烯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1.4.5对纳入14项研究骨髓抑制反应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0.24%vs.20.66%,RR=0.08,95%CI(0.04,0.17),P<0.01。显示榄香烯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对纳入9项研究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0.33%vs.8.44%,RR=0.17,95%CI(0.07,0.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榄香烯组肝、肾功能损害低于化疗组。2.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化疗药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Meta分析纳入的14篇文献,是对化疗同时加用榄香烯治疗与单用化疗治疗进行对比,并能获得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生存数据的随机对照试验。796例入组。其中无1篇文献能提供生存率数据。纳入文献研究质量:仅1篇为B级,其馀皆为C级。2.1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2.1.1对纳入分析的14项研究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综合结果显示,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RR=0.98,95%CI:(0.79-1.22),P=0.86]。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对纳入的14项研究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CR+PR)的Meta分析,两组有效率为82.52%vs.58.85%,RR=1.41,95%CI(1.19,1.6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揭示榄香烯可以明显提高化疗药物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治疗的临床疗效。2.2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对纳入4项研究的Kamofsky评分改善率比较,两组生质存量改善率为65.80vs.33.33%,RR=2.06,95%CI(1.40,3.04),P<0.01。说明榄香烯联合化疗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2.3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14项研究分为5个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主要为胸痛、发热、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2.3.1对纳入7项研究胸痛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胸痛发生率为28.70%vs.19.41%,RR=3.15,95%CI(0.81,12.24),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注射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与单纯化疗组引起胸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3.2对纳入5项研究发热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39.39%vs.17.28%,RR=3.71,95%CI(0.80,17.19),P=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注射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与单纯化疗组引起发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3.3对纳入8项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35.39%vs.53.36%,RR=0.66,95%CI(0.54,0.81),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注射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2.3.4对纳入4项研究骨髓抑制反应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13.79%vs.50.00%,RR=0.24,95%CI(0.08,0.76),P<0.05。显示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对纳入3项研究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4.65%vs.10.11%,RR=0.49,95%CI(0.17,1.4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肝、肾功能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榄香烯乳注射液单药及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具有明显的优势。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CR+PR)、生活质量(KPS)、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榄香烯乳注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热和局部胸痛,同时对症处理可能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该药避免了应用顺铂等化疗药物所产生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增加了疗效。两者联合治疗比单一应用更能有效地控制浆膜腔积液,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显示出明显的治疗作用。经本研究Meta分析提示榄香烯乳注射液单药及联合化疗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鉴于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属于二次证据,其重要性按级别划分属于一级证据,临床参考价值最大。纳入研究分析的原始文献的异质性明显影响较大,基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为C及GRADE系统的证据质量为2B,可能存在部份偏倚等局限性,尚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文静[10](2013)在《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引流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引流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265例,分析手术成功率和出现异常的比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引流期间脱出9例,占3.4%,导管阻塞14例(5.3%)。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引流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但在临床护理上一定要勤于观察,谨慎操作,避免出现导管留置引流期间脱出和导管阻塞。

二、静脉留置导管在恶性胸水腔内化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脉留置导管在恶性胸水腔内化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治疗癌性腹水的进展
        1 概述
        2 病理机制
        3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癌性腹水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内治法
        3 外治法
        4 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疗法
        5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方法
    3 研究方案
        3.1 技术路线图
        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3 文献来源与检索
        3.4 文献筛选
        3.5 资料提取
        3.6 质量评价
        3.7 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文献检索策略及结果
        4.2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4.3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4.4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4.5 传统Meta分析结果
        4.6 网状Meta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总体研究结果概述
        5.2 腹腔灌注疗法
        5.3 中药注射液结果分析
        5.4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
    附录2 改良Jadad评分量表
    附录3 WHO癌性腹水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附录4 CBM数据库检索策略及步骤
    附录5 贝叶斯MCMC模型有效率代码
    附录6 不同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发表偏倚图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MPPE的关系
    1.2 恶性胸腔积液
        1.2.1 恶性胸腔积液概述
        1.2.2 恶性胸腔积液病因学及病理生理学
    1.3 恶性腹腔积液
        1.3.1 恶性腹腔积液概述
        1.3.2 恶性腹腔积液病因学及病理生理学
    1.4 MPPE的治疗
        1.4.1 利尿剂
        1.4.2 胸腹腔穿刺及置管术
        1.4.3 化疗
        1.4.4 胸膜固定术
        1.4.5 胸膜切除术
        1.4.6 热疗
        1.4.7 放疗
        1.4.8 生物免疫治疗
        1.4.9 靶向治疗
        1.4.10 中医治疗
        1.4.11 腹腔-静脉分流术
    1.5 MPPE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Meta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2.1.1 提出临床问题
        2.1.2 制定研究计划
    2.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2.2.1 文献纳入标准
        2.2.2 文献排除标准
        2.2.3 测量指标
        2.2.4 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及VEGF水平的测定
    2.3 文献检索策略
    2.4 文献筛查与资料提取
    2.5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6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3 方法学质量评价
    3.4 Meta分析结果
        3.4.1 近期疗效
        3.4.2 生活质量
        3.4.3 治疗前后MPPE中 VEGF水平变化
        3.4.4 亚组分析
    3.5 安全性分析
    3.6 敏感性分析
    3.7 发表偏倚
第四章 讨论
    4.1 VEGF、贝伐珠单抗与MPPE
    4.2 贝伐珠单抗联合组及对照组疗效对比与安全性分析
    4.3 不同积液类型、瘤种来源及是否合并全身静脉化疗的亚组分析
    4.4 本次研究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获得成果
中英文缩略语
致谢

(3)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恶性胸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恶性胸水的生理病理
        2 恶性胸水的诊断
        3 恶性胸水的西医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恶性胸水的中医治疗进展
        1 恶性胸水病因病机
        2 恶性胸水辨证分型
        3 恶性胸水中医治疗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节 胸水中VEGF表达对恶性胸水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临床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结果
        3 典型病例
    讨论
        一、研究立项依据
        二、研究方法概述
        三、研究结果分析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五、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6)库珀引流管与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浆膜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导管与材料
        1.2.2 置管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引流装置使用效果及引流不同积液的性状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两组患者导管治疗费用的比较
3 讨论

(7)中医综合方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2.基本资料分析
    3.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图
        3.2 分组方法
        3.3 治疗方法
        3.4 评价时点
        3.5 统计学方法
        3.6 观察指标
        3.7 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标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结果
        1.1 病例完成情况
        1.2 两组患者胸水疗效判定
        1.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情况
        1.4 生活质量判定
        1.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比较
        1.6 毒副反应
    2.疗效分析
        2.1 在恶性胸腔积液的控制率方面
        2.2 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
        2.3 在毒副反应发生方面
第三部分 讨论与结论
    1.祖国医学对癌性悬饮的认识
        1.1 恶性胸腔积液与悬饮的相关性
        1.2 津液代谢失常与多个脏腑有关
        1.3 小柴胡汤、桂枝人参汤和解调气、温阳通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理论基础
        1.4 方义分析与现代药理研究
    2.现代医学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诊断与治疗原则
        2.3 药效分析
    3.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4.结论
    5.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动物
        1.1.2.1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作用的实验动物分组
        1.1.2.2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形态研究的实验动物分组
        1.1.2.3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生物因子检测的实验动物分组
        1.1.2.4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基因检测的实验动物分组
        1.1.3 细胞株
        1.1.4 实验仪器设备
        1.1.5 实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作用研究
        1.2.1.1 腹腔积液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给药方法
        1.2.1.2 小鼠一般情况检测指标
        1.2.1.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EGF值
        1.2.2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形态研究
        1.2.2.1 腹膜标本提取方法
        1.2.2.2 腹膜光镜标本制作
        1.2.2.3 腹膜微血管密度检测
        1.2.2.4 腹膜电镜标本制作
        1.2.3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生物因子检测研究
        1.2.3.1 小鼠腹水的收集
        1.2.3.2 腹水离心后保存
        1.2.3.3 腹水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1.2.3.4 腹膜组化标本采集及保存
        1.2.3.5 腹膜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
        1.2.4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机制研究
        1.2.4.1 RNA提取
        1.2.4.2 cDNA链合成
        1.2.4.3 引物设计与合成
        1.2.4.4 RT-PCR反应体系
        1.2.4.5 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腹膜蛋白水平
        1.2.5 临床应用观察
        1.2.5.1 临床一般资料
        1.2.5.2 治疗方法
        1.2.5.3 评价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实验结果
    2.1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作用研究
        2.1.1 荷H22腹水瘤小鼠一般情况生活状况观察
        2.1.2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水的抑制作用
        2.1.3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
        2.1.4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水及血清中VEGF表达的影响
    2.2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2.2.1 腹膜形态学观察结果
        2.2.2 腹膜光镜检查结果
        2.2.3 腹膜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2.2.4 腹膜的电镜观察结果
        2.2.4.1 生理盐水组
        2.2.4.2 Endostar组
        2.2.4.3 顺铂组
        2.2.4.4 联合治疗组
    2.3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生物因子检测结果
        2.3.1 腹水标本ELISA检测结果
        2.3.1.1 腹水中VEGF治疗前后的变化
        2.3.1.2 腹水中MMP-2治疗前后的变化
        2.3.1.3 腹水中MMP-9治疗前后的变化
        2.3.1.4 腹水中Survivin治疗前后的变化
        2.3.1.5 腹水中Bcl-2治疗前后的变化
        2.3.1.6 腹水中Bcl-xl治疗前后的变化
        2.3.1.7 腹水中Caspase-3治疗前后的变化
        2.3.1.8 腹水中Caspase-9治疗前后的变化
        2.3.1.9 腹水中HIF-1α治疗前后的变化
        2.3.2 腹膜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3.2.1 腹膜组织中MMP-2治疗前后检测结果
        2.3.2.2 腹膜组织中MMP-9治疗前后检测结果
        2.3.2.3 腹膜组织中HIF-1α治疗前后检测结果
        2.3.2.4 腹膜组织中VEGF治疗前后检测结果
        2.3.2.5 腹膜组织中Survivin治疗前后检测结果
        2.3.2.6 腹膜组织中Caspase-3治疗前后检测结果
        2.3.2.7 腹膜组织中Caspase-9治疗前后检测结果
        2.3.2.8 腹膜组织中Bcl-2治疗前后检测结果
        2.3.2.9 腹膜组织中BCL-XL治疗前后检测结果
    2.4 Endostar对荷H22腹水瘤小鼠腹膜微血管机制研究
        2.4.1 RNA提取
        2.4.2 熔解曲线及扩增曲线
        2.4.3 腹膜组织PCR检测结果
        2.4.3.1 腹膜组织中MMP-2 mRNA的相对表达
        2.4.3.2 腹膜组织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
        2.4.3.3 腹膜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相对表达
        2.4.4 腹膜组织中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2.4.4.1 腹膜组织中MMP-2、VEGF和Survivin蛋白的相对表达
    2.5 临床应用研究结果
        2.5.1 临床治疗完成情况
        2.5.2 临床近期疗效评价
        2.5.3 生活质量评价
        2.5.4 不良反应评价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综述 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
    引言
    一、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1.1 血管内皮抑素的抗肿瘤机制
        1.2 血管内皮抑素的抗肿瘤特性
        1.2.1 血管内皮抑素的抗增殖作用
        1.2.2 血管内皮抑素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1.2.3 血管内皮抑素的抑制血管生长作用
        1.2.4 血管内皮抑素的抗肿瘤作用
        1.2.5 血管内皮抑素的其他作用
    二、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实验研究
        2.1 血管内皮抑素的临床前研究
        2.2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临床研究
        2.2.1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临床Ⅰ期研究
        2.2.2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临床Ⅱ期研究
        2.2.3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临床Ⅲ-Ⅳ期研究及后续治疗
        2.3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肺外其他恶性肿瘤的研究
        2.4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研究
        2.5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
        2.6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其他的治疗方法
    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不良反应
        3.1 不良反应发生的机制
        3.2 心脏、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3.3 非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份 文献回顾
    综述一 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中西医研究及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与药理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榄香烯乳注射液的循证医学证据---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资料与方法
        1. 技术路线图
        2. 系统评价(system review,SR)技术路线图
        3. 检索策略
        4. 文献纳入标准
        5. 文献排除标准
        6. 判效结局指标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1.1 评价方法
        1.2 各研究评价标准
        1.3 偏倚风险评估
        1.4 系统评价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
        1.5 循证医学(EBM)证据质量评价
        2. 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2.1 Meta分析
        2.2 偏倚的测量
        2.3 解释系统评价结果
    结果
        一、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1. 资料收集情况
        2. 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质量
        3. Meta分析结果
        4. 漏斗图及结果分析
        二、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1. 资料收集情况
        2. 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质量
        3. Meta分析结果
        4. 敏感性分析
        5. 亚组分析
        6. 漏斗图及结果分析
第三部份 讨论
    1. 文献质量分析
    2. 关于发表性偏倚
    3. 疗效分析
    4. 安全性分析
    5. 局限性分析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引流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法优点
    4.2 中心静脉导管脱出原因及解决方法
    4.3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时导管阻塞原因及解决方法
5 小结

四、静脉留置导管在恶性胸水腔内化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D]. 王佩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胸腹腔内给药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Meta分析[D]. 周军. 兰州大学, 2020(01)
  • [3]华蟾素注射液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临床疗效与胸水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杨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D]. 杜云辉.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5]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方法及效果[J]. 周亚梅,王继凤,李雯燕,宋国平,刘萍,徐艳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03)
  • [6]库珀引流管与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浆膜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魏玉华,杨月华,黎皓,忻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22)
  • [7]中医综合方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 杨洪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8]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D]. 高文斌. 延边大学, 2014(01)
  • [9]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D]. 张芷毓(Chang Chihyu).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10]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引流术中的应用[J]. 文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3(07)

标签:;  ;  ;  ;  ;  

静脉留置导管在恶性胸腔积液腔内化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