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计划在国有高科技企业改制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员工持股计划在国有高科技企业改制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论文题目: 员工持股计划在国有高科技企业改制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作者: 赵振元

导师: 曾勇,银路

关键词: 员工持股计划,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帕雷托效率,激励

文献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针对我国国有高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改革(制)的研究缺乏统一逻辑框架这一缺陷,本文结合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员工持股计划的基本功能、激励的内在机制、高科技企业的生产属性和人力资本的特性,对国有高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改革(制)的基本逻辑框架和股权配置决策这两个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和创新点概括如下。 1、在分析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基本功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激励的内在机制、高科技企业的生产属性、人力资本的特性和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法律背景的基础上,本文为研究国有高科技企业改革(包括员工持股计划改革)建立了一个统一的逻辑框架,即国有企业改革应当遵循“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企业生产性质——企业业绩——经济效率”这个基本逻辑框架。 2、应用上述框架,本文指出了国有高科技企业改革(制)时,政府应当在国有资产的收益权和控制权之间权衡,否则将会出现“自己管自己”的难堪局面。这种权衡使得政府的改革目标应当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条件下追求帕雷托效率,而不是直接对企业决策进行干预。因此,政府在国有高科技企业改革(制)中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国有资产的控制权。 3、在上述框架下,本文认为员工持股计划通过承认高科技企业员工人力资本的产权并对其进行产权激励,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从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使国家放弃国有资产的控制权成为可能。因此,员工持股计划是实现国家在国有资产的收益权和控制权之间权衡的一种可行的选择工具。 4、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以既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下实现帕雷托效率,为国家在国有高科技企业员工持股计划改革(制)中的决策目标,建立了国家与企业员工之间的股权配置模型,并给出了最优股权配置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在国家与企业员工之间的股权配置基础上,本文应用合作博弈的方法建立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股权配置模型,并给出了最优股权配置的计算公式。 5、对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改制进行了案例分析,从经验上为本文的逻辑框架和模型结果的正确性提供了证据,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员工持股的现状和发展

1.1.2 国外员工持股计划研究现状

1.1.2.1 国外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研究

1.1.2.2 国外员工持股计划的实证研究

1.1.3 国内员工持股计划研究现状

1.1.4 现有员工持股计划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本文研究内容、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1.2.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2.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2.3 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国有高科技企业员工持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2.1 员工持股两个基本理论

2.1.1 路易斯·凯尔索的“双因素经济论”

2.1.2 马丁·魏茨曼的分享经济理论

2.1.3 一个简评

2.2 国家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目标的重新界定

2.2.1 国有企业性质的演化过程及其启示

2.2.2 国家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目标的重新界定

2.3 激励

2.3.1 激励与激励发生作用的根本机理

2.3.2 几种典型的基于“刺激——反应”的激励理论

2.3.2.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2.3.2.2 双因素理论

2.3.2.3 公平理论

2.3.2.4 期望理论

2.3.2.5 委托代理理论

2.3.3 小结

2.4 员工持股计划与高新技术企业

2.4.1 高科技企业的主要特点

2.4.2 高科技企业的员工(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2.4.3 为什么高科技企业要实行员工持股

2.5 人力资本

2.5.1 人力资本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5.2 人力资本主体的特征

2.5.3 人力资本的价值

2.5.3.1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2.5.3.2 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

2.5.4 人力资本的产权争论及产权特征

2.5.4.1 人力资本的产权争论

2.5.4.2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2.5.5 小节

2.6 员工持股计划的法律环境分析

2.6.1 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法律环境概述

2.6.2 员工持股计划的立法模式分析

2.6.2.1 员工持股计划的立法宗旨

2.6.2.2 国外员工持股计划的立法模式

2.6.3 我国员工持股的组织形式的法律规定

2.6.3.1 出资人代表形式

2.6.3.2 员工持股会形式

2.6.3.3 工会持股形式

2.6.3.4 企业法人形式

2.6.3.5 信托基金形式

2.6.4 小结

2.7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员工持股计划中的股权配置模型研究

3.1 企业员工整体持股比例的确定

3.1.1 不存在产出不确定性的情形

3.1.2 存在产出不确定性的情形

3.1.3 一个简评

3.2 员工持股的总额应当如何在企业的员工之间合理分配

3.2.1 合作博弈理论简介

3.2.2 企业内部股权配置的合作博弈模型

3.3 算例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公司概况

4.2 员工持股计划改制历程

4.2.1 第一次员工持股计划改制

4.2.2 第二次改制

4.2.3 第三次改制

4.2.4 第四次改制

4.3 改制的效果

4.3.1 市场方面的成果

4.3.2 技术发展方面的成果

4.3.3 盈利能力方面的成果

4.3.4 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果

4.4 案例分析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著作及获奖情况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发布时间: 2005-09-23

参考文献

  • [1].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 石宏伟.吉林大学2016
  • [2].中国员工持股法律制度研究[D]. 梁慧瑜.厦门大学2007
  • [3].员工心理契约与持股计划研究[D]. 余琛.浙江大学2003

标签:;  ;  ;  ;  

员工持股计划在国有高科技企业改制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