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β雌二醇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17-β雌二醇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17-β雌二醇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目的:研究17-p雌二醇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3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17-β雌二醇处理组(E2+IR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h、6h、12h、24h收集血清及肝脏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肝脏匀浆组织MDA含量和SOD活力,并观察术后7d大鼠的生存率。结果:与IR组相比,E2+IR组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肝脏匀浆组织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或P<0.01),并且17-β雌二醇处理后能够明显提高大鼠的7d生存率(P<0.05)。结论:17-p雌二醇能有效改善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肝功能和肝脏器质性损害,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因脂质过氧化引发的损伤,提高术后大鼠的生存率。第二部分17-p雌二醇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凋亡和线粒体通路的影响目的:研究17-p雌二醇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凋亡和线粒体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3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17-β雌二醇处理组(E2+IR组)。透射电镜观察再灌注后12h线粒体超微结构,TUNEL法及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再灌注后12h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再灌注后12h肝脏组织Bcl-2、Bax以及细胞浆细胞色素C的表达情况,Caspase活性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再灌注后12h肝脏匀浆组织Caspase-9、Caspase-3的活性。结果:与IR组相比,E2+IR组在再灌注后12h线粒体肿胀明显改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肝脏组织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Bax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细胞浆细胞色素C含量显著下降(P<0.01),肝脏匀浆组织Caspase-9、 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17-β雌二醇可能通过Bcl-2/Bax介导的线粒体通路抑制肝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第三部分17-p雌二醇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残肝再生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后残肝再生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5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单纯50%肝切除组(R组)、50%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R+IR组)及17-β雌二醇处理组(E2+R+IR组)。观察术后7d生存率;检测血清ALT水平;光镜下观察再灌注后12h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各时间点再生肝重量(RLW);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再灌注后2d残肝组织Ki-67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再灌注后2d残肝组织PCNA、GSK-3β、p-GSK-3β、(?)总的CyclinD1以及细胞核内CyclinDl的表达情况。结果:与R+IR组比较,E2+R+IR组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AST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RLW和7d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再灌注后12h残肝病理损伤明显改善;再灌注后2d残肝组织Ki-67、PCNA、p-GSK-3β以及细胞核内Cyclin D1表达明显增多(P<0.01)。结论:17-p雌二醇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残肝的再生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抑制GSK-3β活性,进而促进CyclinD1在细胞核内聚集。

论文目录

  •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17-β雌二醇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第二部分 17-β雌二醇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凋亡和线粒体通路的影响
  • 第三部分 17-β雌二醇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残肝再生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17-β雌二醇对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