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病的病名沿革与理法方药研究

癫狂病的病名沿革与理法方药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癫狂病的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方药治疗以及其他疗法,加深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拓宽当前中医对癫狂的诊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从历代(包括战国时期至民国)各类中医文献著作、医案进行搜集整理,对其中有关癫狂病的病名沿革、病因病机、方药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建立数据库系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癫狂病的证治方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历代中医对癫狂病的治疗经验。结合对我科门诊既往2年的癫狂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门诊癫狂病的症状特点与我科处方规律。结果1概念从先秦到隋唐,“癫”是指癫痫,“狂”即今之癫狂,“痫”则指小儿癫痫;唐代开始“癫”具有精神疾病的意义,但直到宋代才开始真正以“癫”指称精神疾病;两宋时代,癫在不同的著作中既指癫痫又指精神疾病,而且“癫痫”在此时正式被作为病名;宋代之狂即今之狂证;金元以来,癫、狂、痫三者概念基本分清,癫与狂皆是指精神障碍,癫表现为“静而多喜”,狂表现为“动而多怒”;明清对癫狂的描述更加详细,认识到癫证以思维情感言语行为紊乱为特点,狂证以精神运动兴奋、冲动行为为特点;“风邪”、“鬼邪”、“鬼魅”与“邪祟”可以并入癫狂;痴呆、呆病与花癫归属“癫狂”范畴。2病因病机癫狂因于持久的、剧烈的情志刺激,导致精伤、气逆,痰、火、瘀血或寒邪相搏结,迷闷心窍,扰乱神志所致;或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摄生不当,阴精暗耗,神气不充,邪祟乘虚而入,魅惑心神所致。其中,精伤是癫狂之基,气逆是癫狂之始。气逆与火热常并存,火本炎上,气逆则有余而化火,火生则炎上为气逆。气逆之后,津液成痰、营血为瘀,又与火热相结,填塞空虚,扰乱神明,阳盛则为狂,阴盛则为癫。又,寒则津液停滞为痰,上扰神明亦发癫狂。3方药与其他治疗通过频数统计得出了历代治疗癫狂病的高频次药物,从而得出各朝代的用药特点与规律。其中安神药、补气药、清热药、解表药、化痰药的使用频率较高。从古人的用药规律更能佐证精亏神乱、阳盛火郁、风邪乘虚入侵与痰迷心窍是癫狂的主要病因病机。古人除了方药治疗之外,另有针刺、灸法、禁咒等法,可供临床参考。4门诊病例回顾研究结果在我科门诊就诊的癫狂患者,其高频次精神症状为幻听、烦躁易怒、反应迟钝、淡漠、无故发笑,可见我科门诊的癫狂患者以癫证居多;高频次躯体症状为便秘、头痛、手足温热、汗出,脉象以沉细脉为多,提示我科门诊癫狂患者多正气不足;舌质多暗,舌苔多白腻,提示癫狂多痰湿、瘀阻。高频次药物依次是安神药、温里药、祛痰化湿药与补益药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癫狂病文献研究
  • 一、癫狂病的病名沿革
  • (一) 秦汉时期的"癫"即"癫痫"
  • (二) 魏晋隋唐时期的"癫"亦是"癫痫"
  • (三) 两宋、金元时期
  • 1.两宋时期
  • 2.金元时期
  • (四) 明清时期
  • 1.主流认识:癫是精神障碍
  • 2.少数认识:癫是癫痫
  • (五) 狂、痫概念的演变
  • 1.狂证
  • 2.痫
  • (六) 其他相关概念
  • 1.风邪、鬼邪、鬼魅、邪祟
  • 2.痴呆(呆病)、花癫
  • 二、癫狂病的病因病机研究
  • (一) 《内经》的认识
  • 1.情志伤及五脏,精伤神乱
  • 2.癫疾厥狂,久逆所生
  • 3.邪并阳分,阳热过盛
  • (二) 隋唐两宋的认识
  • 1.气血亏虚,风邪入中
  • 2.邪气鬼物着人
  • (三) 金元时期的认识
  • 1.火热论
  • 2.痰
  • 3.邪祟
  • (四) 明清的认识
  • 1.痰迷心窍
  • 2.气血亏虚
  • 3.痰火
  • 4.阳盛火郁
  • 5.瘀血
  • 6.寒邪
  • 7.邪祟为患
  • 三、癫狂病的方药规律研究
  • (一) 研究过程设计
  • 1.研究方法
  • 2.统计学依据
  • 3.药物分类依据
  • 4.文献范围
  • 5.纳入、排除标准
  • 6.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统计分析
  • (二) 结果
  • 1.总体用药规律
  • 2.秦汉隋唐用药规律
  • 3.两宋时期用药规律
  • 4.明清时期用药规律
  • 四、癫狂病的其他疗法
  • (一) 针刺
  • (二) 艾灸
  • (三) 禁咒
  • 五、当代研究进展
  • (一) 癫狂概念
  • (二) 病因病机研究
  • (三) 方药证治研究
  • 第二部分 癫狂病门诊病例回顾性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病例选取标准
  • (一) 病例纳入标准
  • (二) 病例排除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四、结果
  • (一) 年龄构成
  • (二) 症状学分析
  • (三) 方药分析
  • 1.安神类
  • 2.补益类
  • 3.温里类
  • 4.化痰祛湿类
  • 5.泻下类
  • 6.其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癫狂病方药历史沿革及应用特点探析[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4)
    • [2].癫狂病源流考[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12)
    • [3].解郁宁心汤治疗癫狂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35)
    • [4].名医巧治癫狂病[J]. 民间传奇故事(A卷) 2013(03)
    • [5].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热带癫狂病患者》(又名《马来狂人》)主人公心理分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S2)
    • [6].从“痰迷心窍”到“痰滞脑神”的癫狂病机嬗变[J]. 辽宁中医杂志 2013(05)
    • [7].“港独”分子聚众“占中”有感[J]. 中华魂 2015(01)
    • [8].大承气汤治愈癫狂病验案1则[J]. 北京中医药 2008(09)
    • [9].试释《灵枢·癫狂》之狂[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08)
    • [10].梁剑波癫狂病治验[J]. 中国社区医师 2012(21)
    • [11].海平面下的家伙们[J]. 小学时代 2015(07)
    • [12].浅析“多喜为癫,多怒为狂”[J]. 河南中医 2017(06)
    • [13].论痰对癫狂病发病及病情演变之作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24)
    • [14].经典理论指导下的临床治验(十一)——辨治癫狂病验案[J]. 中医药通报 2016(02)
    • [15].从气机升降出入论癫狂[J]. 新中医 2008(03)
    • [16].《癫狂条辨》从痰论治癫狂的学术思想[J]. 世界中医药 2017(05)
    • [17].从痰、瘀、毒论治偏执型精神分裂症[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03)
    • [18].红外热成像在癫狂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红外 2019(10)
    • [19].《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癫狂病诊治学术思想探讨[J]. 河北中医 2014(02)
    • [20].郭传铃《癫狂条辨》论治癫狂病的学术特色[J]. 中医药导报 2009(01)
    • [21].镇惊安神用朱砂 毒副作用也挺大[J]. 长寿 2015(01)
    • [22].张建平论治癫狂病验案1则[J]. 湖南中医杂志 2017(10)
    • [23].赵斌主任医师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癫狂病经验管窥[J]. 中国中医急症 2012(11)
    • [24].“石药发瘨”考辨——兼“多喜曰瘨”辨疑[J]. 中医文献杂志 2009(05)
    • [25].《伤寒杂病论》心身疾病诊疗方法浅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26].朱砂的炮制与鉴别[J]. 首都医药 2013(19)
    • [27].中医认识情绪异常浅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06)
    • [28].自拟镇癫醒神汤为主治疗癫狂证30例[J]. 江西中医药 2010(09)
    • [29].论痰邪引发癫狂的脏腑相关性[J]. 辽宁中医杂志 2013(10)
    • [30].从心论治脑病五经配穴法浅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08)

    标签:;  ;  ;  ;  

    癫狂病的病名沿革与理法方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