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芫菁的滞育诱导、滞育发育及滞育解除

大斑芫菁的滞育诱导、滞育发育及滞育解除

论文摘要

大斑芫菁(Mylabris phalerate Pallas)隶属于鞘翅目芫菁科(Meloidae),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是蝗虫的重要天敌,同时也是重要的中药材。目前,芫菁资源短缺,人工大量饲养大斑芫菁是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但是,国内外对大斑芫菁的相关研究还不能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主要原因是对其滞育的不了解。另外大斑芫菁以5龄幼虫在土壤中滞育越冬,是研究在土壤中滞育越冬昆虫的较好材料。人们一直集中于研究寄生性昆虫与寄主之间发育的同步性,而忽略了捕食性昆虫与猎物之间的发育同步性,本研究着眼于大斑芫菁的发育和棉蝗的发育同步性,并探讨了大斑芫菁的滞育在二者发育同步性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在恒温18,22,25,28,31,34℃下测定了温度对未成熟阶段的发育历期的影响。人工大规模饲养的温度为≥28℃。卵,L1,L2,L3,L4和蛹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59,8.28,8.28,-2.12,6.63和6.29℃。根据大斑芫菁的生活史及分布特征,结合温度资料分析,证实越冬的五龄幼虫存在滞育。 在田间,大斑芫菁在土壤中经历长达5个多月时间的幼虫滞育阶段。室内饲养时,不管土壤含水量和光周期如何变化,末龄幼虫维持在温度≥26℃时都可以避开滞育,这样的幼虫未停止形态发育。低于25℃时,不管土壤含水量和光周期如何变化,末龄幼虫都滞育。敏感温度在25℃和26℃之间。早期阶段,特别是二龄幼虫阶段,相对于晚期阶段而言,表现得对滞育诱导更重要。当然,其它的龄期也比较敏感。另外,温度也是控制蛹发育的主要因子。 温度对大斑芫菁滞育发育的影响是两相的,以滞育2个月时间为界,滞育早期,较高的温度产生的滞育越强烈,滞育后期,较低的温度产生的滞育越强烈。即滞育早期滞育发育需要的温度偏低,而滞育后期需要的温度偏高。 30℃下维持25天,除滞育4个月的大部分个体和滞育5个月的个体外,其余个体都没能解除滞育。表明滞育一旦开始,在短期内即便条件适宜也不会立即恢复发育。30℃下50天后滞育达到2个月的个体,都有超过60%的个体能解除滞育,且滞育4月和5月的个体全部都解除了滞育。30℃下75天后,除滞育15天的少数个体外,所有个体都解除了滞育。 大斑芫菁滞育个体的血淋巴和脂肪体蛋白质的浓度高于非滞育个体。滞育强度对血淋巴蛋白质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对脂肪体蛋白浓度的影响不显著,但滞

论文目录

  • 摘要
  • 关键词
  • ABSTRACT
  • KEY WORD
  • 1 文献综述
  • 1.1 昆虫滞育的研究进展
  • 1.1.1 滞育的定义
  • 1.1.2 滞育的类型
  • 1.1.3 滞育的阶段
  • 1.1.4 滞育的诱导
  • 1.1.4.1 光周期作为滞育诱导的主要因子
  • 1.1.4.2 温度作为滞育诱导的主要因子
  • 1.1.4.3 温度与光周期对滞育诱导的联合作用
  • 1.1.4.4 昆虫对诱导条件的敏感阶段
  • 1.1.5 滞育的维持
  • 1.1.5.1 滞育强度
  • 1.1.5.1.1 环境因子对滞育强度影响
  • 1.1.5.1.2 亲代对滞育维持影响
  • 1.1.5.2 滞育发育
  • 1.1.5.2.1 光周期对滞育发育的影响
  • 1.1.5.2.2 温度对滞育发育的影响
  • 1.1.5.2.3 滞育发育过程中昆虫的抗寒能力
  • 1.1.6 滞育的终止
  • 1.1.7 滞育的生理生化代谢特征
  • 1.1.7.1 蛋白质代谢
  • 1.1.7.2 氨基酸代谢
  • 1.1.7.3 糖代谢
  • 1.1.7.4 小分子醇类代谢
  • 1.1.7.5 脂类代谢
  • 1.1.7.6 核酸代谢
  • 1.1.7.7 酶
  • 1.1.7.8 呼吸代谢
  • 1.1.8 滞育的调控
  • 1.2 芫菁的研究进展
  • 1.2.1 种类及分布记载
  • 1.2.2 生物学、生活习性及生长发育
  • 1.2.3 人工饲料
  • 1.2.4 经济意义
  • 1.2.4.1 危害及防治
  • 1.2.4.2 斑蝥素
  • 1.2.4.2.1 斑蝥素在芫菁体内的分布
  • 1.2.4.2.2 斑蝥素的提取
  • 1.2.4.2.3 斑蝥素的功效
  • 1.2.4.3 天敌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大斑芫菁的形态特征及依赖于温度的生长发育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虫源
  • 2.2.2 大斑芫菁在田间的发育动态
  • 2.2.3 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形态特征
  • 2.3.2 生活史
  • 2.3.3 未成熟阶段的发育历期
  • 2.3.4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2.4 讨论
  • 3 环境条件对大斑芫菁滞育诱导的作用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虫源
  • 3.2.2 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联合作用
  • 3.2.3 温度和光周期的联合作用
  • 3.2.4 大斑芫菁幼虫对光周期和温度的敏感性
  • 3.2.5 光周期和温度对大斑芫菁蛹历期的影响
  • 3.2.6 滞育的判断
  • 3.2.7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温度和含水量的联合作用
  • 3.3.2 温度和光周期的联合作用
  • 3.3.3 幼虫对光周期和温度的敏感性
  • 3.3.4 滞育强度
  • 3.3.5 光周期和温度对蛹历期的影响
  • 3.4 讨论
  • 4 高温对大斑芫菁滞育发育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虫源
  • 4.2.2 高温对滞育发育的影响
  • 4.2.3 高温下滞育不同时间的大斑芫菁幼虫的滞育解除率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高温对滞育发育的影响
  • 4.3.2 高温下滞育不同时间的大斑芫菁幼虫的滞育解除率
  • 4.4 讨论
  • 5 大斑芫菁滞育幼虫的生理代谢特征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虫源
  • 5.2.2 试剂及溶液配制
  • 5.2.3 样品的制备
  • 5.2.3.1 血淋巴样品的制备
  • 5.2.3.2 脂肪体样品的制备
  • 5.2.4 蛋白质含量测定
  • 5.2.5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 5.2.6 海藻糖和糖原含量的测定
  • 5.2.7 小分子醇类含量的测定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大斑芫菁滞育幼虫蛋白质的代谢特征
  • 5.3.1.1 大斑芫菁滞育幼虫血淋巴中蛋白质的代谢特征
  • 5.3.1.2 大斑芫菁滞育幼虫脂肪体中蛋白质的代谢特征
  • 5.3.2 大斑芫菁滞育幼虫海藻糖和糖原的代谢特征
  • 5.3.2.1 大斑芫菁滞育幼虫血淋巴中海藻糖和糖原的代谢特征
  • 5.3.2.2 大斑芫菁滞育幼虫脂肪体中海藻糖和糖原的代谢特征
  • 5.3.3 大斑芫菁滞育幼虫小分子醇类的代谢特征
  • 5.3.3.1 大斑芫菁滞育幼虫血淋巴中小分子醇类的代谢特征
  • 5.3.3.2 大斑芫菁滞育幼虫脂肪体中小分子醇类的代谢特征
  • 5.4 讨论
  • 6 大斑芫菁滞育幼虫的迅速抗寒能力及其机理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虫源
  • 6.2.2 试验方法
  • 6.2.2.1 滞育不同时间的幼虫在-20℃下的存活率
  • 6.2.2.2 低温适应后滞育不同时间的幼虫在-20℃下的存活时间
  • 6.2.3 样品的制备
  • 6.2.3.1 血淋巴样品的制备
  • 6.2.3.2 脂肪体样品的制备
  • 6.2.4 海藻糖和糖原含量的测定
  • 6.2.5 酸性磷酸酶的测定
  • 6.2.6 碱性磷酸酶的测定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滞育不同时间的幼虫在-20℃下的存活率
  • 6.3.2 低温适应后滞育不同时间的幼虫在-20℃下的存活时间
  • 6.3.3 滞育不同时间的幼虫低温处理时血淋巴海藻糖含量的变化
  • 6.3.4 滞育不同时间的幼虫低温处理时血淋巴糖原含量的变化
  • 6.3.5 滞育不同时间的幼虫低温处理时脂肪体海藻糖含量的变化
  • 6.3.6 滞育不同时间的幼虫低温处理时脂肪体糖原含量的变化
  • 6.3.7 滞育不同时间的幼虫低温处理时血淋巴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
  • 6.3.8 滞育不同时间的幼虫低温处理时脂肪体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
  • 6.4 讨论
  • 7 大斑芫菁和棉蝗发育间的同步性
  • 7.1 前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虫源
  • 7.2.2 温度对大斑芫菁和棉蝗发育的影响
  • 7.2.3 大斑芫菁和棉蝗的野外发育动态
  • 7.2.4 数据统计及分析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大斑芫菁和棉蝗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常数
  • 7.3.2 大斑芫菁与其猎物棉蝗及寄主豇豆在季节上的发育同步性
  • 7.4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斑芫菁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13)
    • [2].大斑芫菁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4)
    • [3].柠条林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 山西林业 2013(02)
    • [4].大斑芫菁和棉蝗间的发育同步性研究[J]. 环境昆虫学报 2008(03)
    • [5].探析柠条林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 现代园艺 2018(12)

    标签:;  ;  ;  ;  ;  ;  ;  ;  

    大斑芫菁的滞育诱导、滞育发育及滞育解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