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小学实施古诗文校本教学的体会

我国农村小学实施古诗文校本教学的体会

◆刘福得甘肃省民乐县裕展希望小学734500

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利于特色学校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技能的成长。农村学校,由于人文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能利用的文化资源比较短缺,所以我校利用本校的人力资源,从祖国文化遗产古诗文中选定部分适合于小学生诵读的篇章作为校本教材,经过选择、整理、实验,初步形成了本校的校本教材。现将我校实施校本课程的体会及需要做的工作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使诗文的收集工作目的明确,内容适用于小学生

1.根据难易程度分类编排,体现系统性原则。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比较明显,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强,但理解能力较差,所以针对低年级学生排写的内容以比较简单的绝句为主,适当地加入内容简单的律诗,或者抒情性较强的容易理解的散文等,并要求学生背诵。教师进行简单的讲解,使学生初步从背诵、理解中体味古诗文的优美,从而培养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中高年级的学生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选择内容要提高难度和数量,并且要在规定诵读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寻找诵读内容。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诵读诗文的作者、时代背景、表达的内涵及隐含的思想感情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学生体会我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他们自觉地诵读古诗文。

2.突出内容趣味设计编排,体现教材性原则。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对感兴趣的知识容易接受。针对诵读古诗文活动,我校首先发动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再上交教研组,教师集体筛选,形成年级教材初稿。最后学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精心自编了《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校本教材。教材以唐、宋各朝代名家经典诗文为核心,还有《弟子规》、《三字经》及近代诗词等,其内容反映着“仁、义、礼、智、信”等儒学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神韵。此外,在编写过程中,本校教师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爱国篇、孝悌篇、友情篇、思乡篇、哲理篇、生活篇、自然篇、礼仪篇为基本框架,逐个剖析,注释准确科学,翻译通俗顺达,有较强的实用性。

3.坚持内容多元并存编排,体现延展性原则。教师在编排时注重内容上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形式上体裁交错、花样多变,从而使学生有多方位的感受和体悟。同时,学校利用墙壁上装饰古诗文挂图、走廊里设置古诗文报栏、教室里张贴古诗文图画等形式,营造古诗学习的氛围,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影响,达到将古诗文诵读从教材、课堂引向校园和社会的目的。同时利用升国旗仪式、诗歌诵读比赛等形式扩大古诗文对学生的影响,达到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使学生形成乐读、多读、精读古诗文的行为习惯

古诗文的教学与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教师的精要讲解与浅易翻译、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与诠释固然不可或缺,但一定要少之又少,能少讲者不多讲,能不讲者就不讲。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读好、背会,大可不必担心学生食而不化、囫囵吞枣。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曾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过这样一段话:“加强对古典文学名篇的阅读和记忆是尤为重要的。我小的时候,也曾在父亲和老师的强迫下背诵了一些还不能理解的古文,虽然当时不得要领,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却发现那些东西已渐渐内化为自身的修养,成为思想的精髓。”据舒乙先生讲,圣陶小学七八岁的孩子对《论语》、《诗经》等古代文化经典作品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当时虽然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自己就慢慢地理解其中字词的意思了。他说,他们到年纪大了以后,孩提时代在课本上学过的东西很多都忘记了,但惟独背诵过的一些古诗词耳熟能详,而内化而成的自身的思想、性格与修养,更是如影随形般地跟随人的一生。

所以,我们的老师不要担心你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思想不合,不必去在花样上做文章。

三、实施校本课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

1.教材内容应当进一步拓宽。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儒释道争相辉映的多元文化体系,舍弃道释而只重儒学,就会在学生初识中国古代文化的时候将他们引领到一元文化的境地。其实,老庄哲学内蕴着丰富的哲理,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思辨性极强的哲学。苏东坡之所以能够成为世人敬仰的文学大师,并在任何困难环境中保持一种乐而忘忧的伟大情怀,就因为他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并内化成了一种属于苏氏思想性格的美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苏东坡的这种文化积累与思想升华,正源自他小时候对中国经典文化的多元吸纳。但目前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还多是停留在浅尝辙止的层面,休说《老子》、《论语》,就是唐诗宋词,也在眼花缭乱的现代生活中只有牙牙学语的哼唱。在以后教材重新修改时,要增选一些道释文化的经典之作,从而让孩子从小时候就接触到一个真实多元的中国文化。

2.教师的素质要提高。由于古诗文教学内容的文化含量较高,又无固定的教学参考内容与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自我对教材的认识与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些已经适应于统编教材教学的老师,在教学古诗文课时未必能够从容应对。

总之,我校古诗文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学生诵读赏诗、悟诗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杨如东古诗文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拓展”[J].新课程(小学),2010年,12期。

[2]任运昌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意义、现状与优化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08期。

[3]肖春香小学文言文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导学,2013年,06期。

标签:;  ;  ;  

我国农村小学实施古诗文校本教学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