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次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效免疫保护期,加强免疫,消长规律
二次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丁剑,艾日登才次克,林汉亮,徐敏,陆东林[1](2019)在《成年双峰驼首次免疫口蹄疫A-O-AsiaⅠ型叁价灭活疫苗抗体效价消长规律的测定及二次免疫时间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成年骆驼首次免疫口蹄疫A-O-AsiaⅠ型叁价灭活疫苗有效免疫保护期及消长规律,从而确定加强免疫的时间,以及加强免疫后群体有效免疫保护期。采用随机选定首次免疫的成年骆驼20峰,每15日采集血清样本,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测定其抗体效价。结果表明,首次免疫的有效免疫保护期约为1.5个月,二次免疫时间应确定在首次免疫后的1~1.5个月内,且加强免疫后有效免疫保护期至少3个月以上。(本文来源于《新疆畜牧业》期刊2019年03期)
吴召坤,张正龙,刘宁宁[2](2017)在《口蹄疫疫苗二次加强免疫抗体检测比对试验结果与免疫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2016年工作安排,为了进一步加强丹凤县牲畜口蹄疫的免疫工作,提高牲畜口蹄疫的免疫效果和抗体水平,确保我县畜牧牲畜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达标,指导丹凤县牲畜口蹄疫的免疫工作,经中心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在2016年春秋两季分别开展牲畜口蹄疫二次加强免疫效果检测比对试验,现已完成试验任务,将对此项工作做以总结,一、试验主办单位:丹凤县畜(本文来源于《兽医导刊》期刊2017年11期)
王茜茜,雷杨,赵令斋,温莺芬,王信[3](2016)在《登革热血清抗体反应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在初次/二次感染判定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2014年登革热疫情中,登革病人特异性Ig M和Ig G抗体产生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其在初次感染及二次感染判定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8例住院登革热患者系列血清或血浆样品298份,至少包含发热期和极期中的3个时点。采用Panbio登革热Ig M/Ig G捕获ELISA法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特异性的抗体。每个样品做3个复孔,取平均值后使用试剂盒公式算出Panbio Units值。依据抗体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次/二次感染判定,并与常用的依据Ig M/Ig G比值判定方法比较。结果观察到5种不同的登革病毒特异Ig M和Ig G抗体反应趋势。依据Ig G反应趋势可区分成2组。一组Ig G在病程的第4-5天可检测到,呈现快速上升。另一组在病程的第7天可检测到,一直维持在低的水平。依据Ig M和Ig G抗体反应趋势判定轻症样品中初次感染11例(29.7%);轻症样品中二次感染9例(24.4%);重症样品中初次感染7例(18.9%);重症样品中二次感染10例(27.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Ig M/Ig G一个时点比值法判定会出现将二次感染误判为初次感染的情况。结论依据Ig G反应趋势可以明确初次/二次感染的判定。2014年爆发的登革热疫情中,二次感染可能不是重症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梅丽春,黄秀群,姜登强,母海华[4](2013)在《二次输血前患者检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因输血及血液制品引发的医患纠纷屡见不鲜,不同时间段、不同医疗单位对受血者输血前的各项传染性指标进行准确、及时的检测至关重要。现将由此检出的1例二次输血前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阳性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53岁,因不明原因的贫血、咳嗽。持续低热在某综合医院住院一周后于2010年10月5日转入本院血液科,临(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3年08期)
贾富勃,郑世民[5](2009)在《毒害艾美耳球虫二次感染对雏鸡局部黏膜组织抗体生成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80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毒害艾美球虫(Eimeria necatrix,E.necatrix)一次感染组、二次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免疫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毒害艾美球虫二次感染雏鸡局部黏膜免疫组织的IgA、IgMI、gG生成细胞数量均不同程度的高于未感染毒害艾美球虫的对照组雏鸡,表明E.necatrix二次感染雏鸡局部黏膜组织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09年11期)
杨涌[6](2009)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基因工程中的二次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基因工程中检测并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都有二次筛选,二者既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第一次筛选一般用HAT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最常用有限稀释法,并用ELISA法测定,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基因工程中检测并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的二次筛选都要用标记基因,第二次筛选还要用影印法。(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09年04期)
徐幼筠,吴东海[7](2005)在《第二次全国自身抗体检测的质控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我国自身抗体检测的现状,促进自身抗体检测的水平。方法以自愿报名方式确定参与单位。质控项目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5项,共12份标本。标本发放及结果分析采用双盲操作。结果ANA正确率85.4%;抗dsDNA抗体正确率81.8%;抗ENA抗体正确率36.9%;AMA正确率66.7%、ASMA正确率50%。结论与第一次质控相比,总的来说各项抗体的检测水平有一定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徐铮奎[8](2002)在《单克隆抗体将出现第二次开发高潮》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克隆抗体(Mabs)是世界生物工程制药业的支柱产品之一。目前国际医药市场上销售的Mabs按其用途可分成3大类:1.治疗剂,2.诊断用试剂,3.“生物导弹”(攻击癌细(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02-11-25)
杨翔,柳光宇,朴春艳,陈建秀,郑一守[9](2001)在《二次免疫后家猫抗体形成细胞发育分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作为抗原 ,与福氏佐剂一起对家猫进行二次免疫 ,追踪淋巴结中抗体形成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并与已建立的细胞发育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比较 .二次免疫后 2~ 3d ,淋巴结的皮、髓两区同时出现阳性反应细胞 .免疫后 7~ 9d两区阳性细胞连成一片 ,数量达到高峰 .随后两区阳性细胞数下降 .早期阳性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 ,高峰期则以前浆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且各种类型细胞均匀分布 .抗体形成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结果与已建立的数量模型和变异系数模型极为相符(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5期)
吴明[10](1994)在《口服霍乱活菌苗CVD103-HgR者用同源菌攻击后的二次特异性细胞抗体应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用活的或灭活的微生物抗原初次口服免疫后,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ASC)暂时循环于外周血中,这些细胞来源于粘膜淋巴组织。初次抗原刺激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A抗体分泌细胞的应答,被认为是对局部存在的抗原的粘膜免疫应答。 作者对36名志愿者用O1群霍乱弧菌弱毒活菌苗CVD103-HgR单剂口服免疫后,分3组分别在免疫后7、30和180天,用同源野生型稻叶型霍乱弧菌569B株攻击(试验组)。另对39名志愿者不接种菌苗,仅在同一时间用相同菌攻击(对照组),以评估他们对(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期刊1994年01期)
二次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2016年工作安排,为了进一步加强丹凤县牲畜口蹄疫的免疫工作,提高牲畜口蹄疫的免疫效果和抗体水平,确保我县畜牧牲畜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达标,指导丹凤县牲畜口蹄疫的免疫工作,经中心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在2016年春秋两季分别开展牲畜口蹄疫二次加强免疫效果检测比对试验,现已完成试验任务,将对此项工作做以总结,一、试验主办单位:丹凤县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次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丁剑,艾日登才次克,林汉亮,徐敏,陆东林.成年双峰驼首次免疫口蹄疫A-O-AsiaⅠ型叁价灭活疫苗抗体效价消长规律的测定及二次免疫时间的确定[J].新疆畜牧业.2019
[2].吴召坤,张正龙,刘宁宁.口蹄疫疫苗二次加强免疫抗体检测比对试验结果与免疫建议[J].兽医导刊.2017
[3].王茜茜,雷杨,赵令斋,温莺芬,王信.登革热血清抗体反应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在初次/二次感染判定中的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16
[4].梅丽春,黄秀群,姜登强,母海华.二次输血前患者检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1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
[5].贾富勃,郑世民.毒害艾美耳球虫二次感染对雏鸡局部黏膜组织抗体生成细胞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9
[6].杨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基因工程中的二次筛选[J].中学生物教学.2009
[7].徐幼筠,吴东海.第二次全国自身抗体检测的质控总结[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
[8].徐铮奎.单克隆抗体将出现第二次开发高潮[N].医药经济报.2002
[9].杨翔,柳光宇,朴春艳,陈建秀,郑一守.二次免疫后家猫抗体形成细胞发育分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10].吴明.口服霍乱活菌苗CVD103-HgR者用同源菌攻击后的二次特异性细胞抗体应答[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