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监测体系设计研究

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监测体系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2009年,我国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随后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湾经济区及东北地区等各级政府也陆续制定了相应的区域物流发展规划及纲要,各地区对物流发展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然而由于缺少一套相应的运行监测体系,使得各级部门仍然无法很好的及时掌控区域物流系统的运行状况,从而造成了相关的决策失误及调控不力。为此,如何对区域物流系统运行进行监测就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结合对一般物流系统的认识和区域物流系统自身特点,构建了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监测体系。文中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及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按照由理论到实践的逻辑思路,构建了指标体系、监测评价和诊断预警模型,并进行了例证分析。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在对区域物流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系统运行相关理论知识明确了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的内涵及内容;2)界定了监测及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监测的内涵,在此基础之上得出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监测体系的核心要素:指标体系、数据获取、监测评价和诊断预警。在构建指标体系时,综合考虑了区域物流系统的内涵、特征、未来发展趋势及系统运行的内容;数据获取包括数据的直接获取与间接获取;监测评价引入灰色关联分级评价方法来进行建模;诊断预警则主要借助于改进后的雷达图方法予以实现;3)以沈阳市为具体研究对象对所设计的体系加以应用,在此基础之上得出一定启示。本文所构建的监测体系不仅适用于不同区域之间横向物流发展比较,还可适用于同一区域纵向物流发展分析。该体系一方面丰富了区域物流及监测评价理论,另一方面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的依据,有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2.3 相关文献综合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1.5 研究的作用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区域物流系统的内涵
  • 2.1.2 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的内涵
  • 2.1.3 监测的概念界定
  • 2.2 综合评价方法
  • 2.2.1 层次分析法
  • 2.2.2 模糊评价法
  • 2.2.3 主成分分析法
  • 2.2.4 因子分析法
  • 2.2.5 灰色关联分析法
  • 第三章 区域物流系统运行及其监测体系构架
  • 3.1 区域物流系统分析
  • 3.1.1 区域物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 3.1.2 区域物流系统的运行机理分析
  • 3.2 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的内容
  • 3.3 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监测体系的总体构架
  • 3.3.1 监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原则
  • 3.3.2 监测体系的总体构架
  • 第四章 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监测指标体系设计及其数据获取
  • 4.1 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 4.1.1 监测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 4.1.2 监测指标体系设计及其测度
  • 4.2 监测指标数据获取
  • 4.2.1 间接的数据获取方式
  • 4.2.2 直接的数据获取方式
  • 第五章 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监测评价及诊断预警
  • 5.1 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监测评价
  • 5.1.1 监测评价标准的确定
  • 5.1.2 监测评价方法的拓展选择
  • 5.1.3 监测评价指标预处理
  • 5.1.4 监测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1.5 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监测评价的基本步骤
  • 5.2 区域物流系统运行诊断预警
  • 5.2.1 诊断预警方法的选择
  • 5.2.2 诊断预警分析
  • 第六章 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监测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 6.1 管理机构的组建
  • 6.2 支撑与保障体系的建设
  • 6.3 服务与反馈平台的建设
  • 第七章 例证分析:沈阳市物流运行状态的监测评价与诊断预警
  • 7.1 沈阳物流发展现状
  • 7.2 沈阳物流运行监测体系应用与分析
  • 7.2.1 沈阳物流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及其数据获取
  • 7.2.2 沈阳物流运行监测评价分析
  • 7.2.3 沈阳物流运行诊断预警分析
  • 7.3 沈阳物流总体运行状态分析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沈阳物流运行状态的监测评价与诊断预警部分数据信息
  • 附录B 沈阳物流企业调查问卷
  • 附录C 20 个城市名录及监测标准设定的参考资料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陕西省食用菌产业与区域物流系统协同优化[J]. 中国食用菌 2020(04)
    • [2].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水平测度模型[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3].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区域物流系统承载能力测算[J]. 统计与决策 2015(15)
    • [4].区域物流系统状态评估方法研究——基于熵权法和双基点法[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09)
    • [5].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动因研究[J]. 现代商业 2012(05)
    • [6].区域物流系统内涵分析[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2)
    • [7].基于耗散结构的区域物流系统科学发展机理研究[J]. 中国市场 2010(23)
    • [8].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系统适应性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9(18)
    • [9].区域物流系统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 中国市场 2009(22)
    • [10].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关系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8(20)
    • [11].基于谱系分析的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系统协作模式研究[J]. 物流技术 2008(07)
    • [12].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多区域物流系统效应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11(11)
    • [13].区域物流系统协调理论的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8(03)
    • [14].面向东盟的云南区域物流系统空间结构优化[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6(03)
    • [15].城市群与区域物流系统协作模式的构建研究[J]. 北方经贸 2011(10)
    • [16].基于复合系统论的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度评价研究[J]. 区域治理 2019(50)
    • [17].区域物流系统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机理与实证仿真[J]. 经济地理 2011(09)
    • [18].面向日本、韩国的山东半岛区域物流系统空间结构优化[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12)
    • [19].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 森林工程 2009(01)
    • [20].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内涵与机制[J]. 综合运输 2010(03)
    • [21].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的区域物流系统[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5(01)
    • [22].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系统的观点[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08)
    • [23].关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相关问题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 2008(Z1)
    • [24].中国区域物流系统脆弱性评估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7(08)
    • [25].基于DEA的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评价[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4(01)
    • [26].区域物流协同成长实证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 2014(09)
    • [27].区域物流与产业集群发展内在机理研究及其现实启示[J]. 物流技术 2008(02)
    • [28].物联网模式下广西区域物流系统协同优化研究[J]. 物流技术 2012(23)
    • [29].西部地区区域物流系统发展模式研究[J]. 商业时代 2010(03)
    • [30].基于集对分析的山东省物流节点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3(11)

    标签:;  ;  ;  ;  ;  

    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监测体系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