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羽衣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论文摘要

为建立高效的羽衣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加快育种材料纯化,以10个羽衣甘蓝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了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胚状体发生、发育和再生植株的影响,探讨了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方法及加倍技术,对获得的双单倍体植株的园艺学性状进行了鉴定,获得了下列试验结果。 1.不同基因型材料适宜取样花蕾的大小有一定的差异。多数品种适宜取蕾长度为3.0~4.5mm;花瓣与花药长度之比为4/5~7/6,选择圆形小孢子占绝大多数的花蕾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较适合。 2.基因型是影响羽衣甘蓝小孢子胚诱导的关键因素之一。在10个供试基因型材料中,有7个基因型的胚状体诱导获得成功。小孢子胚诱导率最高的品种“Y009”出胚率达0.88胚·蕾-1。 3.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孢子胚发生及发育有一定影响。6-BA对诱导小孢子胚有促进作用,适宜浓度为0.2mg·L-1;NAA抑制小孢子胚状体发生,但能促进其发育,提高正常胚比例;2,4-D对诱导胚状体发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6-BA和NAA协调作用能显著提高胚状体诱导率,有利于萌发胚和子叶形胚的发生,适宜的浓度比为1:1或2:1。 4.琼脂糖和活性炭对小孢子胚发生和发育有促进作用,对难成胚基因型的作用效果尤为显著,适宜添加量为每皿添加0.5g·L-1的琼脂糖和10g·L-1的活性炭混合液100μL。 5.花蕾4℃低温预处理能提高小孢子胚诱导率。该影响在“Y009”上表现不显著,但可以暂时保存材料而不降低培养效果。 6.游离小孢子33℃高温预处理,可以改变小孢子发育方向,使其由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并使小孢子维持较高的活细胞频率,促进细胞分裂和胚状体发生。处理时间以24h为宜。 7.盛花期花蕾样品成胚率高,其次为初花期。末花期花蕾样品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未获得胚状体。 8.培养基最适的蔗糖浓度为13%。 9.小孢子胚成苗能力与胚状体发育时期有关。萌发胚、子叶形胚的成苗率较高,分别为85.71%和56.25%;鱼雷形胚成苗率为28.57%;心形胚和球形胚成苗率仅为9.76%;畸形胚不能成苗。 10.胚状体成苗培养以琼脂含量为1.0%的MS培养基为宜。 11.活性炭对子叶形胚成苗无明显作用,但有利于鱼雷形胚成苗,适宜的活性炭添加量为100mg·L-1。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小孢子培养的意义
  • 二、小孢子培养的研究概况
  • 三、影响小孢子培养成功的因素
  • (一) 外植体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 (二) 培养条件对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 (三) 胚诱导再生植株的相关研究
  •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二章 羽衣甘蓝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及发育的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试验材料
  • (二) 试验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花蕾大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关系
  • (二) 基因型对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影响
  • (三)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孢子胚状体形成及发育的影响
  • (四) 琼脂糖和活性炭对小孢子胚状体形成及发育的影响
  • (五) 低温预处理对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影响
  • (六) 高温预处理对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影响
  • (七) 取材时期对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影响
  • (八) 碳源对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影响
  • 三、小结
  • 第三章 羽衣甘蓝小孢子胚成苗影响因素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试验材料
  • (二) 试验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胚状体在成苗培养基上的形态发育
  • (二) 培养基中水分含量对胚状体成苗的影响
  • (三) 基本培养基对胚状体成苗的影响
  • (四) 胚状体发育状态对成苗的影响
  • (五) 活性炭对胚状体成苗的影响
  • (六) 不同品种对胚状体成苗的影响
  • (七) 低温培养天数对胚状体成苗的影响
  • 三、小结
  • 第四章 羽衣甘蓝小孢子试管苗的继代培养和生根移栽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试验材料
  • (二) 试验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小孢子试管苗的继代培养
  • (二) 小孢子试管苗的壮苗培养
  • (三) 小孢子试管苗的生根诱导
  • (四) 小孢子植株的移栽
  • 三、小结
  • 第五章 羽衣甘蓝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方法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试验材料
  • (二) 试验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不同倍性小孢子植株的形态特征
  • (二) 小孢子植株叶片气孔特征与倍性的关系
  • (三) 花粉生活力的观测
  • (四) 花粉母细胞染色体记数
  • (五) 根尖染色体记数
  • (六) 自交结实情况
  • 三、小结
  • 第六章 羽衣甘蓝小孢子单倍体植株人工加倍技术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试验材料
  • (二) 试验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染色体自然加倍
  • (二) 秋水仙素结合组织培养诱导的单倍体加倍
  • 三、小结
  • 第七章 羽衣甘蓝双单倍体植株育种潜力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试验材料
  • (二) 试验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 羽衣甘蓝双单倍体植株园艺学性状
  • (二) 羽衣甘蓝双单倍体植株自交亲和性鉴定
  • (三) 杂交组合的试配
  • 三、小结
  • 讨论
  • 一、外植体对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 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
  • 三、提高小孢子胚再生植株能力的方法
  • 四、影响小孢子再生植株成活率的因素
  • 五、小孢子植株的加倍方法
  • 六、小孢子植株的倍性鉴定方法
  • 七、双单倍体植株的育种价值
  • 八、本项研究的后续工作
  • 九、本项研究的创新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版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观赏型羽衣甘蓝及其栽植技术[J]. 现代园艺 2020(01)
    • [2].观赏羽衣甘蓝的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J]. 吉林蔬菜 2018(03)
    • [3].羽衣甘蓝[J]. 中国蔬菜 2016(06)
    • [4].高温胁迫对羽衣甘蓝生理特性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13)
    • [5].羽衣甘蓝在休闲农业中的利用方式与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 2016(08)
    • [6].瑞羽6号羽衣甘蓝[J]. 农家致富 2020(13)
    • [7].瑞羽11号羽衣甘蓝[J]. 农家致富 2020(15)
    • [8].除了好听的名字,羽衣甘蓝还有什么[J]. 东方养生 2020(05)
    • [9].霓裳羽衣甘蓝[J]. 农家致富 2019(21)
    • [10].明星都爱羽衣甘蓝[J]. 健康之家 2016(11)
    • [11].观赏羽衣甘蓝杂交新品种的比较[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11)
    • [12].新兴蔬菜 羽衣甘蓝[J]. 农业知识 2008(26)
    • [13].羽衣甘蓝美叶如花[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15(01)
    • [14].羽衣甘蓝品种介绍[J]. 农家女 2009(08)
    • [15].蔬菜新品种——羽衣甘蓝[J]. 致富天地 2009(03)
    • [16].观赏羽衣甘蓝新品种梦幻的选育[J]. 江西农业学报 2014(02)
    • [17].切花羽衣甘蓝栽培技术[J]. 中国花卉园艺 2012(06)
    • [18].观赏羽衣甘蓝扦插繁殖初步研究[J]. 北方园艺 2010(10)
    • [19].羽衣甘蓝的盆栽技术[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2009(10)
    • [20].婀娜多姿的羽衣甘蓝[J]. 中国花卉盆景 2008(07)
    • [21].羽衣甘蓝的栽培管理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 2008(01)
    • [22].羽衣甘蓝新品(上)[J]. 中国花卉园艺 2008(08)
    • [23].羽衣甘蓝品种引种试验及景观应用筛选[J]. 农技服务 2017(19)
    • [24].观赏羽衣甘蓝新品种“粉玉”[J]. 农村百事通 2015(04)
    • [25].羽衣甘蓝自交不亲和性克服探讨[J]. 现代园艺 2015(04)
    • [26].观赏羽衣甘蓝小孢子培养及再生植株倍性变异[J]. 核农学报 2015(06)
    • [27].羽衣甘蓝:路边的花儿是蔬菜[J]. 知识就是力量 2020(01)
    • [28].羽衣甘蓝富硒生产关键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 2013(24)
    • [29].羽衣甘蓝在潼南培植成功 既可当蔬菜食用又可作花卉观[J].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4(01)
    • [30].食用羽衣甘蓝绿雁贮藏保鲜期研究[J]. 长江蔬菜 2010(02)

    标签:;  ;  ;  ;  ;  

    羽衣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