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Bi-Zn-Ag系无铅焊料及其连接界面组织分析

Sn-Bi-Zn-Ag系无铅焊料及其连接界面组织分析

论文摘要

目前,产业化所应用的Sn-Ag系无铅焊料具有较高的Ag含量,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为了降低焊料的成本,本文以性能优越的Sn-3.7Ag-0.9Zn(重量百分比,后同)共晶合金为基础,降低Ag的含量至0.3%,并加入Bi为第四组元,形成了Sn-Bi-Zn-Ag无铅焊料体系。首先,通过对Bi含量的调整及冷却速率的改变,系统研究了以上因素对Sn-Bi-Zn-Ag焊料合金组织形成过程的影响;其次,分析以上各个因素对Sn-Bi-Zn-Ag焊料合金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强化机理和断裂机制;然后,结合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的改变,对Sn-Bi-Zn-Ag/Cu连接界面的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与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最后,探讨了镀Ni层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形成的影响,以及高温时效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演变规律。研究所得结果如下:在缓慢冷却条件下,Sn-xBi-0.9Zn-0.3Ag(x=1、2、3和4)焊料合金的组织由β-Sn相,AgZn3相、富Zn相和Bi的富集区(当Bi的含量达到2%时)组成。其中,富Zn相和Bi富集区的共同存在导致了合金低温局部熔化现象。冷却速度的提高能有效抑制富Zn相和Bi富集区的形成,从而抑制了局部熔化现象。经过150℃高温时效,Bi富集区将变得稀疏,Bi颗粒将在降低系统自由能的驱动下,分布于晶界处。随着Bi含量的升高和冷却速度的增大,Sn-Bi-Zn-Ag焊料合金的显微硬度提高,原因是Bi起到了固溶强化和沉淀强化的作用,而快速凝固细化了晶粒,起到细晶强化的作用。不过,Bi的固溶和组织的细化会使电子散射几率增大,导致焊料合金的电导率下降。Bi能提高焊料合金的拉伸强度,但同时也增大了合金的脆性,使合金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Sn-Bi-Zn-Ag/Cu界面出现了金属间化合物分层和脱离的现象,靠近焊料的一层为CuZn相,与Cu基板相连的为Cu6Sn5相,Bi含量的提高能抑制此现象的发生。同时,镀Ni层也对分层现象起到了抑制作用,连接界面只生成了一层复杂的Sn-Ni-Zn-Cu相。经过150℃高温时效,所有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都经历了先长大后分解的过程,这与金属间化合物层内部存在的应力有关。一般来说,Bi和镀Ni层能降低扩散系数,阻止界面层的长大。但当Bi的含量较高时,由于存在局部溶化现象,焊料合金与Ni/Cu基板的扩散系数反而增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传统Sn-Pb 焊料
  • 1.3 无铅焊料的发展
  • 1.3.1 无铅焊料的提出
  • 1.3.2 无铅焊料的要求
  • 1.3.3 主要无铅焊料体系
  • 1.3.4 无铅焊料的微合金化
  • 1.3.5 无铅复合焊料
  • 1.4 无铅焊料的研究热点
  • 1.4.1 无铅焊料的熔点
  • 1.4.2 锡瘟
  • 1.4.3 锡晶须
  • 1.4.4 电子迁移
  • 1.4.5 机械可靠性
  • 1.4.6 无铅焊料/基板连接界面
  • 1.5 Sn-Ag-Zn 系无铅焊料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 1.5.1 Sn-Ag-Zn 系无铅焊料的提出
  • 1.5.2 Sn-Ag-Zn 系合金研究现状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
  • 2.1 实验样品制备
  • 2.1.1 合金熔配
  • 2.1.2 缓慢冷却焊料合金的制备
  • 2.1.3 连接焊点的制备
  • 2.1.4 高温时效处理
  • 2.1.5 封样及抛光
  • 2.2 分析测试方法
  • 2.2.1 微观组织形貌观察
  • 2.2.2 X-射线衍射分析
  • 2.2.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2.2.4 性能测试
  • 2.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Sn-Bi-Zn-Ag 焊料合金组织形貌及金属间化合物形成过程分析
  • 3.1 缓慢冷却焊料合金的组织形貌和相组成
  • 3.2 快速冷却焊料合金的组织形貌和相组成
  • 3.3 金属间化合物相形成过程分析
  • 3.3.1 凝固过程分析
  • 3.3.2 熔化过程分析
  • 3.4 焊料合金的组织稳定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n-Bi-Zn-Ag 焊料合金的性能
  • 4.1 显微硬度
  • 4.2 电导率
  • 4.3 拉伸性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n-Bi-Zn-Ag 焊料合金与Cu 基板连接界面结构分析
  • 5.1 不同Bi 含量对界面结构的影响
  • 5.2 不同焊接温度和焊接时间对界面结构的影响
  • 5.2.1 不同焊接温度的影响
  • 5.2.2 不同焊接时间的影响
  • 5.2.3 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生长理论
  • 5.3 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结构的形成机理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Sn-Bi-Zn-Ag 焊料合金与Ni/Cu 基板连接界面结构分析及界面时效
  • 6.1 镀Ni 层对连接界面结构的影响
  • 6.2 界面时效
  • 6.2.1 Cu
  • 6.2.2 Ni/Cu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铵助镀剂条件下氯化镍对锌层厚度及组织结构的影响[J]. 腐蚀与防护 2015(05)
    • [2].Sn-9Zn-0.1S/Cu焊点液固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动力学[J]. 焊接学报 2019(06)
    • [3].无铅QFP金属间化合物层的高温可靠性研究[J]. 电子工艺技术 2018(03)
    • [4].5083铝合金/E36钢熔钎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J]. 焊接 2020(03)
    • [5].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铝/钢熔钎焊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生长分析[J]. 焊接学报 2016(02)
    • [6].Galvalume镀层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及缺陷研究[J]. 云南冶金 2014(01)
    • [7].焊后热处理对铝合金/镀锌钢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 焊接 2018(03)
    • [8].钢铝异种金属的低能量焊接法[J]. 机械工程学报 2009(11)
    • [9].铝/钢微束等离子熔钎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J]. 焊接学报 2019(02)
    • [10].6061铝合金/316L不锈钢CMT熔钎焊工艺[J]. 焊接 2019(03)
    • [11].热浸镀铝锌合金镀层钢板表面锌花形成的研究进展[J]. 材料保护 2016(02)
    • [12].镍箔对DP980/A6061异种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J]. 中国激光 2018(11)
    • [13].铝/铜异种金属脉冲旁路耦合电弧MIG熔钎焊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7(09)
    • [14].6061铝合金/Q235镀锌钢冷金属过渡熔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及拉伸性能[J]. 机械工程材料 2017(11)
    • [15].铝/铜异种金属熔钎焊接头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J]. 焊接学报 2018(05)
    • [16].Ti/Cu异种金属电子束焊接界面行为[J]. 焊接学报 2019(08)
    • [17].Q235钢、Cu-Cr合金铸铁和TP304H不锈钢在熔融Zn-5%Al-RE合金中的耐蚀性研究[J]. 材料保护 2018(03)
    • [18].钛合金与不锈钢真空热轧连接界面微观结构及性能[J]. 焊接学报 2016(12)
    • [19].金属间化合物对钛合金与不锈钢的热轧焊过渡接头耐热性的影响(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3(07)
    • [20].6061铝/Q235钢异种金属光纤激光焊接工艺研究[J]. 应用激光 2019(03)
    • [21].铝/钢异种金属电弧辅助激光熔钎焊工艺[J]. 热加工工艺 2018(05)
    • [22].金属材料在铝液中腐蚀行为的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14(02)
    • [23].Au-19.25Ag-12.80Ge钎料的焊接性能研究[J]. 稀有金属 2008(03)
    • [24].MB2-LY12扩散焊接头界面组织结构及其形成机制[J]. 材料研究学报 2012(02)
    • [25].铝/钢激光-MIG复合热源熔-钎连接试验研究[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9(S3)
    • [26].正弦振动引起的BGA焊点Sn-Cu金属间化合物失效机理[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9(04)
    • [27].TC4钛合金与0Cr18Ni10Ti不锈钢真空热轧连接[J]. 焊接学报 2008(03)
    • [28].CMT焊接电流对铝合金/镀锌钢板熔钎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9(09)
    • [29].钛/铝激光焊接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J]. 中国激光 2018(11)
    • [30].低碳钢与铝合金异种金属搭接激光-滚轮焊接[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19(02)

    标签:;  ;  ;  ;  ;  

    Sn-Bi-Zn-Ag系无铅焊料及其连接界面组织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