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福建省明溪县城关中学,福建省明溪县3652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可以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思辩能力、信念能力等方面去探索。

关键词:思想品德;核心素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词汇之一。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指导性意见的出台,加速了对核心素养的探讨与研究。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确定了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内容,为学生核心素养的界定划上句号。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某一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核心、最重要的品格和能力。本文将从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核心素养和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概述

1.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明确指出了“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由此来看,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养,体现在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中有着不同的要求。

2.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

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目前在我国学术届尚无定论。笔者认同江苏常州教育科学院戴慧老师的观点,她在《论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一文中指出,思想品德的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公民素养。因为《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育,归根结底应该是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公民教育。

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1.培养实践能力,做一个关注社会、了解社会的负责任的公民。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思想品德学科的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能够支持某种论断,表达某种主张,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学科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时政热点,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有一次,福建省教育学院到我校开展“送培下乡”活动,笔者与省名师、泉州市学科带头人柳东斌老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共同授课《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我充分发挥地源优势,大量引用当地生活实例。在学习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有哪些渠道时,我联想到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刚召开,会议期间代表们通过收集群众意见,例如,陈全北代表:“要制止水厂后山林木过度采伐,保护居民饮用水水源环境”;汤春莲代表:“我县市场农民蔬菜没地方卖,只能占河滨路两旁经营,不仅影响交通,也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市场内划出专门场地让农户卖菜。”这样,学生很快明白了可以通过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紧接着,我又引用了一则案例:两名偷猎者到明溪县胡坊镇猎获了8只世界濒危物种——野生棕鼯鼠,被当地村民察觉,及时通过电话举报,被公安机关查获并刑事拘留。从这一案例中学生又明白:公民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来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学生有了初步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之后,我又趁热打铁,进行问题探究——学做国家小主人,要求学生关注明溪身边的社会环境,关注身边的社会热点,提出自己的建议:1.我所关注的问题是;2.我将提出如下建议;3、我将选择渠道来反映我的建议。学生发言非常踊跃,有反映当地出国人口多,留守儿童教育缺失严重问题;有反映河滨路地产开发带来环境破坏和行车安全问题;等等,并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思想品德学科的落脚点,也是知行合一的归宿,理应成为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2.培养思辩能力,做一个能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公民。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始终贯穿着这一基本观点,例如生活情趣的高雅与庸俗之分,诚信与“善意谎言”的区别对待,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等等。因此,教会学生思辩能力,运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也是思想品德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讲到“认识竞争”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作了这样的铺垫:既然生活中到处都是竞争,我们肯定不可避免地要与竞争打交道,会自愿或不自愿地参与到竞争当中。那么在学习生活中,你们喜欢竞争吗?为什么?请举实例佐证。

面对这样具体有思辨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喜欢竞争的同学认为“有竞争我们才会进步。比如考试的时候,好朋友这次考试超过我,我就会想下次考试时超过他。”“竞争注入活力,激发出潜在的能力。在日本,鳗鱼很贵,因为在打捞上来运回来的途中后就死了,后来渔民发现,只要引入一种狗鱼的天敌,养在捕鱼的池子里,狗鱼就会追逐着鳗鱼,鳗鱼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就可以存活下来。”“竞争能使生产生活向更高的台阶迈进。比如新产品与新产品之间的竞争。现在有了3G手机,因为竞争,把旧产品淘汰了,而产生出新产品”等等。不喜欢竞争的同学也有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竞争了必然会有成功的一方和失败的一方,失败的一方有时候会一蹶不振。比如小学时候比较优秀,到了初中,班上多了很多成绩好的人,这样就会被比下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竞争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假如说,我们一起去参加奥数比赛,你要一直去准备,怕自己失败,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带来一种消极的情绪。”“竞争会让自己和好朋友之间产生隔阂。自己和一个非常好的朋友竞争,我自己胜利了而朋友失败了,她就会不想和你做朋友。”在思辨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竞争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思辨性的课堂,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让他们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思辩能力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特殊能力,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特质,也就成为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培养学生坚定的自信心理,是本节课的教学落脚点。教学过程中,我把心理拓展活动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快乐学习,体验成功,感受到自信心理一次次带来的喜悦。

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应当立足学生不断拓展的生活,培养学生必备的思想品德和关键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人,帮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教育需要知识的传授,更离不开实践。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积极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走到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J].曾金胜.课程教育研究.2018(19)

标签:;  ;  ;  

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