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论分析比较《霍比特人》和《西游记》

原型理论分析比较《霍比特人》和《西游记》

论文摘要

在世界文学的宝藏中,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英国文学家托尔金的《霍比特人》给东西方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学者已经对两者做了多方面深入的研究,但在这些研究里,还没有学者采用原型批评的手法对二者的结构、主旨和英雄形象的塑造进行过系统的对比研究。因此研究两者在原型理论运用方面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汲取前辈理论家的部分观点,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采用原型比较的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平行比较了这两部具有极强的魔幻色彩的作品,旨在揭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尽管文化上存在着空间和时间的差异,但是文学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经历着相似甚至有时相同的发展历程。作者根据国内外对于《西游记》和《霍比特人》这两部作品的研究,认为这两部作品同属“神话”范畴,进而指出用原型理论对他们进行对比研究的可行性。作者通过论述两部作品中渗透着的“探求”情节、“U型叙事结构”以及主人公以“欲望”为主宰的心理发展轨迹,重点揭示了二者在结构,叙述模式和主旨方面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而证明虽然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以及文化的不相容性,文学舞台上却在上演着一脉相承的“不朽神话”。此外,在对“英雄”原型的探讨中,作者指出两部作品中存在着“原型英雄”的同时,成长于不同文化中的“原型英雄”们却体现着各自不同的民族价值。作者希望可以通过采用原型理论进行比较文学的研究在探讨文学规律方面做一些尝试性的有益探索。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ACKNOWLEDGEMENT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
  • 1.2 Studies of The Hobbit and Journey to The West inside and outside of China
  • 1.3 Objectives of the Thesis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Archetypal Criticism
  • 2.1 Archetype and Other Terms
  • 2.1.1 Archetype
  • 2.1.2 Motif
  • 2.1.3 Displacement
  • 2.2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Archetypal Criticism
  • Chapter Three The Archetype of "Quest" in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The Hobbit
  • 3.1 The Adventure Quest:Kua Fu Chased to the Sun to Journey to the West,Odysseus to The Hobbit
  • 3.2 Romance and Adventure
  • 3.2.1 Myth and Romance
  • 3.2.2 The Hobbit as a Romance
  • 3.2.3 Journey to The West as a Romance
  • 3.2.4 "Quest" in Romance
  • 3.3 The U-shape Structure of the "Quest"
  • 3.3.1 The U-shape Structure in The Hobbit
  • 3.3.2 The U-shape Structure in Journey to The West
  • 3.4 The Archetypal Quest Structure
  • 3.4.1 Call to Adventure
  • 3.4.2 Supernatural Aid
  • 3.4.3 Crossing of the First Threshold
  • 3.4.4 Road of Trials
  • 3.4.5 Return and Reintegration with Society
  • 3.5 The Psychological Motif of the Quest
  • 3.5.1 The Psychological Motif in The Hobbit
  • 3.5.2 The Psychological Motif in Journey to The West
  • 3.6.Summary
  • Chapter Four The Archetypal Hero in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The Hobbit
  • 4.1 Definition of Heroes
  • 4.1.1 Bilbo as a Hero
  • 4.1.2 Reluctant Hero
  • 4.1.3 The Development of Bilbo as a hero
  • 4.2 Different Notions of Heroes in China and in West
  • 4.2.1 Xuanzang as a Hero
  • 4.3 Heroic Features Shared by Bilbo and Xuanzang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WORKS CITED
  • 相关论文文献

    • [1].题黄山游记[J]. 福建陶研 2018(02)
    • [2].波澜深远:论《西游记》对佛教宇宙观的接受与改造[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西游记》中僧人形象的嬗变初探[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3)
    • [4].两个太上老君——对《西游记》《封神演义》太上老君形象的解读[J]. 文史杂志 2020(02)
    • [5].《西游记》的朝鲜传入与文人评价[J]. 明清小说研究 2020(01)
    • [6].《西游记》中僧人形象的嬗变初探[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7].从命名论《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的演化[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12)
    • [8].虚拟与现实:吴承恩构建《西游记》的茶世界[J]. 农业考古 2020(02)
    • [9].新见民国论文《西游记演变》与《西游记》早期研究热点述略[J]. 学术交流 2020(01)
    • [10].承旧开新:“一带一路”背景下《西游记》学术研究的转型——2019《西游记》高端论坛综述[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1].从孙悟空的成长历程看《西游记》的成长小说属性——斗战胜佛是怎样炼成的[J]. 昆明学院学报 2020(02)
    • [12].试论《西游记》的宇宙观及科幻思想[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3].白藻泰游记《沿长江一路向西》中的民生观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5)
    • [14].神游与痴醉:《西游记》中的人-物关系[J]. 人文杂志 2020(03)
    • [15].游记写作教学设计探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5)
    • [16].汉蒙文《西游记》比较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1)
    • [17].《格列佛游记》与《西游记》的比较研究[J]. 文化产业 2020(06)
    • [18].基于《西游记》元素的校本游戏原画课程建设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11)
    • [19].清代台湾地区游记探析[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0].《梦游记之三》[J]. 电影文学 2020(12)
    • [21].《西游记》中猪八戒原型综述[J]. 戏剧之家 2020(16)
    • [22].《歧路灯》与《西游记》[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23].沙僧形象设置:《西游记》独特的叙事策略[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2)
    • [24].新世纪《西游记》作者新说辨析——与胡义成、胡令毅先生商榷[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2)
    • [25].《西游记》“西行”之路探究——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的考察[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6].自我与自由:论《西游记》的时间叙事[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7].论吴承恩《西游记》的雅俗共赏[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28].《西游记》神佛世界折射的世态人情及艺术表现手法[J]. 宿州学院学报 2020(07)
    • [29].部编本初中写景游记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J]. 文学教育(上) 2020(09)
    • [30].《西游记》的数量词语表达主观量研究[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标签:;  ;  ;  

    原型理论分析比较《霍比特人》和《西游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