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策略研究

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策略研究

论文摘要

变速器的选择和设计不仅影响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而且还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和驾驶乐趣。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CT)在换挡过程中两个离合器交替轮流工作,克服了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 AMT)换挡时的动力中断,实现了动力换挡,又继承了手动变速器(Manual Transmission, MT)传动效率高的优点,成为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开发的热点。DCT不仅可以应用到前置前驱,前置后驱的轿车上,还可以装配到全轮驱动的轿车和货车上,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的自动变速器。目前,在手动变速器占主要市场的中国,开发DCT可以直接利用MT的生产设备,所以投资少,设备改进比较方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在建立湿式DCT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湿式DCT的换挡控制策略和离合器压力控制算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了DCT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DCT的工作原理,列出了各个挡位动力传递路线。(2)简述了湿式DCT的构成,液压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包括发动机、扭转减振器、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主减速器以及车轮等在内的DCT动力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3)设计了DCT液压控制系统,介绍了油路中各个元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包括液压泵模型、离合器阀模型和液压缸模型等在内的DCT液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运用频域分析法,通过绘制液压控制系统的Bode图和Nyquist图,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4)以换挡时间、冲击度和滑摩功为换挡过程中的评价指标,深入研究了升、降挡过程中同步器、双离合器、发动机(尤其是离合器压力)的控制策略。从降低冲击度和滑摩功的角度出发,制定了升、降挡过程中离合器压力控制策略,确定了升、降挡过程的离合器目标油压。设计了升、降挡过程离合器压力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并采用MATLAB/Simulink/Stateflow建立了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对两种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ID控制算法优于模糊控制算法,在升、降挡过程中能更好地跟踪离合器目标油压,且产生的冲击度和滑摩功更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DCT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概况
  • 1.1.1 DCT的研究现状
  • 1.1.2 DCT的发展概况
  • 1.2 DCT的工作原理
  • 1.2.1 DCT工作原理
  • 1.2.2 DCT功率流分析
  • 1.3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湿式DCT系统动力学模型
  • 2.1 湿式DCT的组成
  • 2.1.1 多片湿式双离合器
  • 2.1.2 变速箱
  • 2.1.3 自动换挡执行机构
  • 2.1.4 电液控制系统
  • 2.2 DCT换挡过程动力学模型
  • 2.3 DCT换挡过程动力学分析
  • 2.3.1 升挡过程动力学分析
  • 2.3.2 降挡过程动力学分析
  • 2.4 汽车行驶方程
  • 2.5 本章小结
  • 3 湿式DCT液压控制系统模型
  • 3.1 湿式DCT液压控制系统
  • 3.1.1 湿式DCT液压控制系统设计
  • 3.1.2 DCT液压系统主要元件
  • 3.2 湿式DCT液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3.2.1 液压泵模型
  • 3.2.2 离合器阀模型
  • 3.2.3 液压缸模型
  • 3.3 液压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3.3.1 液压控制系统参数及传递函数
  • 3.3.2 稳定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湿式DCT换挡控制策略及仿真研究
  • 4.1 换挡品质评价指标
  • 4.1.1 换挡时间
  • 4.1.2 冲击度
  • 4.1.3 滑摩功
  • 4.2 DCT最佳动力性换挡规律
  • 4.3 湿式DCT换挡控制策略
  • 4.3.1 同步器控制策略
  • 4.3.2 升挡过程控制策略
  • 4.3.3 降挡过程控制策略
  • 4.4 离合器压力控制算法设计
  • 4.4.1 PID控制器的设计
  • 4.4.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4.5 湿式DCT换挡过程仿真研究
  • 4.5.1 升挡过程仿真及结果分析
  • 4.5.2 降挡过程仿真及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全文总结与下一步工作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湿式双离合器结构认知”的教学设计[J].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0(12)
    • [2].湿式双离合器测试系统研究[J]. 传动技术 2019(03)
    • [3].双离合器的研究分析[J]. 信息记录材料 2018(10)
    • [4].一种用于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离合器温度诊断和处理方法[J]. 汽车实用技术 2016(11)
    • [5].基于MATLAB/Simulink的干式双离合器起步建模与仿真分析[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6(10)
    • [6].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静扭试验工装的优化设计[J]. 汽车实用技术 2017(02)
    • [7].双离合器动态充油特性的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17(14)
    • [8].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半结合点标定方法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17(17)
    • [9].奥迪6档双离合器02E变速器[J]. 科技资讯 2015(19)
    • [10].国际[J]. 消费者报道 2013(03)
    • [11].奔驰724.0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与拆装(一)[J].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8(03)
    • [12].双离合器变速器油位的研究[J]. 机械工程师 2016(10)
    • [13].湿式双离合器动态充油特性与主油压相关性研究[J]. 机床与液压 2015(08)
    • [14].湿式双离合器带排转矩研究[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5(06)
    • [15].湿式双离合器起步控制仿真分析[J]. 机械传动 2014(05)
    • [16].基于液压控制双离合器动力传动系统振动研究[J]. 机械传动 2014(09)
    • [17].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浅析[J]. 装备制造 2014(S1)
    • [18].行星齿轮两档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J]. 汽车实用技术 2013(09)
    • [19].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处理[J]. 中国重型装备 2013(03)
    • [20].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模糊控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2(12)
    • [21].双离合器传动系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8)
    • [22].径向嵌套式湿式双离合器设计方法的研究[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23].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换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农机化研究 2011(11)
    • [24].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过程模糊控制研究[J]. 上海汽车 2010(08)
    • [25].浅析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系统模型的建立[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27)
    • [26].湿式双离合器解析[J].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10(06)
    • [27].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及展望[J]. 上海汽车 2008(01)
    • [28].湿式双离合器温度场影响因素仿真分析[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02)
    • [29].湿式双离合器冷却油流场特性仿真分析[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03)
    • [30].湿式双离合器原理研究[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6)

    标签:;  ;  ;  ;  ;  

    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