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洗钱制度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

反腐败洗钱制度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腐败洗钱行为作为全球化的问题已经出现了严重化的趋势。腐败犯罪与洗钱犯罪被称为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有腐败犯罪活动就必然伴随着洗钱活动的发生。面对腐败洗钱活动的激增,我国借鉴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反腐败和反洗钱经验,在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而言,我国反腐败洗钱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腐败洗钱之所以如此猖獗,根本上在于制度上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国现有的立法与执法、金融和合作等方面的漏洞。可见,反腐败洗钱,制度是根本。通过分析腐败洗钱的犯罪行为特征,本文从反腐败和反洗钱相结合的视角进行研究,从打击和遏制洗钱出发,进而掐断腐败分子匿藏和转移资金的通道,从根本上打击和防范腐败犯罪,从而保证社会秩序稳定和社会健康发展。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反腐败洗钱制度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涉及反腐败洗钱的诸多制度要素,提出构建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的反腐败洗钱制度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所建立的制度体系进行效力评价。以期能够对我国的反腐败洗钱制度建设有所助益。文章采用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公共管理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提出的制度体系进行评价研究。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的分析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对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及结构安排、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并运用公共利益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破窗理论、非传统安全理论来诠释腐败洗钱犯罪行为。第二部分对腐败洗钱与反洗钱进行了概述。从腐败、洗钱以及腐败洗钱的基本概念出发,对腐败洗钱的表现方式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从法律、金融、合作等方面分析了国外反腐败、反洗钱制度现状,反观我国现有的反腐败、反洗钱制度,指出我国反腐败洗钱制度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分别从反腐败洗钱法律法规体系、金融机构制度建设、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等职能部门制度、协调工作机制、国际合作制度、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制度体系构成,强调“执行力”在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对完善反洗钱制度的具体对策建议。同时提出在中国反洗钱监测中心的“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针对腐败犯罪的反腐败信息系统,以实现针对腐败犯罪的的识别、甄别和预警。第四部分为反腐败洗钱制度体系的效力评价。通过专家问卷的形式,建立反腐败洗钱制度体系效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专家打分、指标赋权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依据评价值判断该效力评价的整体水平并对其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本论文研究结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1.3.1 公共利益理论
  • 1.3.2 制度经济学理论
  • 1.3.3 社会控制理论
  • 1.3.4 破窗理论
  • 1.3.5 非传统安全理论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腐败洗钱与反洗钱概述
  • 2.1 腐败洗钱内涵界定
  • 2.2 腐败洗钱表现方式
  • 2.3 腐败洗钱的危害
  • 2.3.1 腐败洗钱对社会的危害
  • 2.3.2 腐败洗钱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 2.3.3 腐败洗钱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干扰
  • 2.4 反腐败洗钱制度的现状
  • 2.4.1 国际反腐败洗钱制度现状
  • 2.4.2 中国反腐败洗钱制度现状
  • 2.5 反腐败洗钱制度安排的缺陷
  • 2.5.1 与腐败洗钱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 2.5.2 金融业在反洗钱措施方面的不足
  • 2.5.3 国内、国际合作中的漏洞较多
  • 第3章 反腐败洗钱制度体系构建
  • 3.1 构建反腐败洗钱制度体系的必要性
  • 3.1.1 中国腐败洗钱犯罪特点
  • 3.1.2 反腐败洗钱制度需辩证处理的五个关系
  • 3.1.3 我国反腐败洗钱制度体系的组成
  • 3.2 反腐败洗钱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
  • 3.2.1 反腐败洗钱法律法规体系
  • 3.2.2 金融机构反腐败洗钱制度
  • 3.2.3 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等职能部门制度
  • 3.2.4 反腐败洗钱的协调工作机制
  • 3.2.5 反腐败洗钱的国际合作制度
  • 3.2.6 反腐败洗钱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
  • 3.3 反腐败洗钱制度体系的实施与对策
  • 3.3.1 反腐败洗钱的职能监管部门及职责
  • 3.3.2 强化反腐败洗钱制度的执行力
  • 3.3.3 金融情报机构及其职责
  • 3.3.4 反腐败洗钱信息处理
  • 第4章 反腐败洗钱制度体系效力评价
  • 4.1 效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问题
  • 4.1.1 反腐败洗钱制度体系效力的概念
  • 4.1.2 效力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4.2 效力评价体系构建过程的步骤分析
  • 4.2.1 效力评价体系构建流程
  • 4.2.2 效力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 4.2.3 构建效力评价指标体系
  • 4.2.4 评价指标测评值的确定
  • 4.2.5 权重系数的确定
  • 4.3 效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 4.3.1 效力评价指标体系
  • 4.3.2 评价指标测评值的确定
  • 4.3.3 构造效力评价指标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 4.4 效力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分析
  • 4.4.1 计算评价指标的评价值及该效力评价整体水平
  • 4.4.2 效力评价整体水平分析及评价指标分类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专家问卷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反腐败犯罪刑事政策研究[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1)
    • [2].基于情境预防理论的农村基层腐败犯罪预防机理与路径选择[J]. 理论导刊 2020(05)
    • [3].我国当前的腐败犯罪治理目标的犯罪学理论解读[J]. 警学研究 2019(03)
    • [4].我国体育腐败犯罪的含义、原因及刑事对策[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 [5].俄罗斯 2016年腐败犯罪造成近百亿元损失[J]. 廉政瞭望(上半月) 2017(06)
    • [6].腐败犯罪的根源剖析及治理路径[J]. 江南论坛 2017(09)
    • [7].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生成中的情境分析[J]. 净月学刊 2017(05)
    • [8].从中行开平案看腐败犯罪的境外追赃[J]. 商 2015(46)
    • [9].新形势下腐败犯罪的危害及产生原因[J]. 南都学坛 2016(02)
    • [10].腐败犯罪的治理[J]. 法制博览 2016(08)
    • [11].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刑事治理困境与出路[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6(04)
    • [12].信息化跨国犯罪背景下非现金结算对腐败犯罪的阻抑功能[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3].中国腐败犯罪的原因分析[J]. 法学评论 2015(01)
    • [14].党政秘书腐败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制[J]. 领导科学论坛 2015(09)
    • [15].腐败犯罪的治理对策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5(16)
    • [16].新形势下治理腐败犯罪刑事政策及其贯彻[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5(04)
    • [17].惩治与预防:大数据时代的高校腐败犯罪[J]. 社会科学论坛 2015(10)
    • [18].让法律对外逃腐败分子不再“鞭长莫及”——探析我国反腐败犯罪引渡机制的健全与完善[J]. 中国法治文化 2016(12)
    • [19].轻微腐败犯罪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完善[J]. 刑法论丛 2016(02)
    • [20].《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资产追回制度研究[J]. 东南法学 2016(01)
    • [21].俄设“耻辱榜”公示贪官信息[J].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 2017(Z2)
    • [22].论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的刑事防控[J]. 法制博览 2018(35)
    • [23].提升税收信息在打击腐败犯罪中的作用[J]. 税务研究 2019(07)
    • [24].论我国对腐败犯罪刑事推定的应然态度[J]. 河南社会科学 2018(01)
    • [25].马克思主义利益论视阈下腐败犯罪的生成原因与预防[J]. 云南社会科学 2018(02)
    • [26].腐败犯罪防控的企业参与——英国腐败犯罪防控经验评述及借鉴[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5)
    • [27].增强基层公务员廉政教育实效性方法研究——基于犯罪心理学的视角[J]. 中国市场 2016(45)
    • [28].转型期中国严重腐败犯罪的表征、惩治得失及对策[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9].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疑难问题研究——以腐败犯罪为研究视角[J]. 人民法治 2017(01)
    • [30].转型期中国严重腐败犯罪的表征、惩治得失及对策[J]. 廉政文化研究 2017(02)

    标签:;  ;  ;  ;  

    反腐败洗钱制度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