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对《论语》以及孟子“众庶”观点的接受

《迷惘》对《论语》以及孟子“众庶”观点的接受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迷惘>对<论语>以及孟子“众庶”观点的接受》为题。在现代文艺理论发展中,文学研究的重心逐步由本文转向读者。由姚斯开启的“接受美学”将理论重点放在读者的接受上,这前所未有地为文学研究拓宽了视域。本论文正是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切入点,从期待视野的层面分析了卡内蒂的小说《迷惘》(Die Blendung)中由主人公基恩对孔子的理解而引起的情节发展和观点的转变。同时,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读在所难免。因此,笔者试图讨论作家对孟子“众庶”观点的误读以及这一误读和小说所表现出的群众观的关系,并从文学效果论的角度来研究这样的误读及群众观对其人物塑造手法等的影响。论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束语、附录和参考文献五大部分,其中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接受美学理论进行概括性介绍,重点在于对“期待视野”、文学接受与社会文化以及文学效果论的概述。另外,笔者还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简述了文化误读的相关理论,并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分析了这种误读是如何形成的。在第二部分里,笔者大致介绍了《迷惘》文本及其作者的概况。第三部分在期待视野以及文学效果论的层面上分析了孔子以及《论语》对作家的影响在小说中的体现。最后,在第四部分中,结合期待视野以及误读理论分析了作家对孟子“众庶”观点的误读,并从群众观的角度以文学效果论为支撑讨论了作家所受到的影响。此外,在论文正文之后提供了附录部分,对正文理论介绍中所涉及的某些专业术语进行了解释。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Inhaltsangabe
  • 引言
  • 1.理论基础
  • 1.1 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 1.1.1 审美经验的期待视野
  • 1.1.2 文学接受与社会文化
  • 1.1.3 文学效果论
  • 1.2 文化误读理论概述
  • 1.2.1 误读的定义
  • 1.2.2 误读的形成
  • 1.2.3 创造性误读
  • 2.小说《迷惘》的内容概述及作者生平
  • 2.1 对作者的介绍
  • 2.2 小说产生的背景以及出版初期的接受状况
  • 2.3 《迷惘》文本内容简介
  • 3.《论语》对小说作者的影响在小说中的体现
  • 3.1 孔子在小说中的作用
  • 3.2 主人公对女性的看法所受孔子的影响
  • 3.3 作者对孔子的看法
  • 4.作者的群众观及其对孟子"众庶"学说的误读
  • 4.1 文中所引用的孟子言论及作者的群众观
  • 4.2 孟子"众庶"观对该小说人物塑造手法的影响
  • 4.3 从群众观的角度看作者对"焚书坑儒"以及中国的态度
  •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参考网站
  • 致谢
  • 指导教师评语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变今之俗——孟子读法七则[J]. 书城 2019(12)
    • [2].民、仁、天下——论孟子对天下范式的重构[J]. 孔子研究 2019(06)
    • [3].试析孟子关于“父母之过”的处理与应对[J]. 华夏文化 2019(04)
    • [4].《论语》《孟子》中“敬”与“礼”“恭”“尊”之间的关系内涵探析[J]. 文化学刊 2020(01)
    • [5].孟子与三代时期的小共同体治理[J]. 孔子研究 2020(01)
    • [6].《孟子》对毛泽东的影响[J]. 当代贵州 2020(10)
    • [7].“见境”与“居境”——“情境化”视阈下的孟子性善论[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8].探究《孟子》中的君子形象——以在君主方面的体现为例[J]. 中国新通信 2020(04)
    • [9].《孟子》“其”字结构和功能分析[J]. 名作欣赏 2020(12)
    • [10].孟子“性善论”研究综述[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0(04)
    • [11].心的两面:论孟子的心灵观念[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2].普遍性的追寻:何谓孟子的“恻隐之心”?[J]. 孔子研究 2020(02)
    • [13].从自然之气到生命之气——孟子“浩然之气”说再探[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9(04)
    • [14].山鹿素行对孟子思想的诠释研究——以《孟子句读大全》为例[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0(03)
    • [15].“以孝治天下”——从《孟子》对舜孝子形象的书写说起[J]. 今古文创 2020(03)
    • [16].《孟子》释读辨误(四则)[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7].论孟子“浩然之气”的内化及其“德性”显现[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18].《孟子》极简史:历史、思想与读法[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05)
    • [19].孟子仁政与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J]. 理论观察 2020(07)
    • [20].君子三乐:孟子“教育”意蕴之体认[J]. 教育文化论坛 2020(05)
    • [21].高高举起,轻轻放下[J]. 决策探索(上) 2018(12)
    • [22].孟子生命教育观的文化解读[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3].孟子忧乐观刍议[J].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19(03)
    • [24].朱熹视野中的道统传承——以《孟子集注》为中心[J]. 衡水学院学报 2019(06)
    • [25].浅谈丁若镛及其《孟子要义》[J]. 北极光 2019(10)
    • [26].孟子“放辟邪侈”释论[J]. 史学月刊 2018(02)
    • [27].孟子“安身立命”思想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8(02)
    • [28].《孟子》节选[J].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 2018(05)
    • [29].寻找《孟子》里的智慧之光[J]. 南风窗 2016(26)
    • [30].孟子“心性”释义[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6(12)

    标签:;  ;  ;  ;  ;  ;  

    《迷惘》对《论语》以及孟子“众庶”观点的接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