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通降片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观察

行气通降片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观察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行气通降片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通过临床研究为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探索新的方法。方法:将符合NERD诊断标准和肝胃不和证辨证标准的患者,先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食管测压,共纳入45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成药组)24例和对照组(西药组)21例。分别从两组中各抽取10例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治疗组予行气通降片口服,4片,t id;对照组予雷贝拉唑口服,20mg, qd。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痊愈17例,显效5例,总显效率91.67%,有效1例,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7例,总显效率66.67%,有效1例,总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为10.92±2.18分,治疗8周后为1.04±2.23分,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症状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为11.14±1.96,治疗后为2.86±3.52,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24小时食管pH监测改善情况:共观察20例,治疗组10例,DeMeester评分治疗前21.20±11.78分,治疗后7.70±1.95分;对照10例,DeMeester评分治疗前20.90±8.90分,治疗后6.90±1.92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食管测压改善情况:共观察45例,治疗组24例,LESP治疗前8.96±2.98mmHg,治疗后13.42±2.41mmHg,LESP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21例,LESP治疗前8.48±2.92 mmHg,治疗后9.52±3.14mmHg, LESP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LES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治疗后SAS评分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前47.50±7.49分,治疗后34.25±7.89分,焦虑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47.48±7.91分,治疗后43.19±7.80分,焦虑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行气通降片疏肝和胃,行气降逆,能有效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肝胃不和证。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 一、资料与方法
  • 1 诊断标准
  • 2 病例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病例剔除、脱落和中止实验标准
  • 二、临床资料
  • 三、观察方法
  • 1 治疗组
  • 2 对照组
  • 3 观察方法
  • 四、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 安全性观察
  • 2 疗效观察
  • 3 不良反应观察
  • 五、统计方法
  • 1 统计软件
  • 2 统计分析内容
  • 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一、两组患者可比性分析
  • 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分布比较
  • 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比较
  • 3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分布比较
  • 二、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erdQ评分比较
  • 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4 两组各10例患者治疗前后DeMeester评分比较
  •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ESP比较
  •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 三、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中医学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认识
  • 1 病因病机
  • 2 治疗方法
  • 二、现代医学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认识
  • 1 病因病机
  • 2 治疗方法
  • 三、行气通降片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机理探讨
  • 1 行气通降片的组方用药探讨
  • 2 通降法在治疗中的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行气通降片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