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玉米生产技术措施应用与分析

贵州省玉米生产技术措施应用与分析

论文摘要

本研究在我省现有玉米生产基础上,以我省不同生态玉米(黔西玉米区:毕节、六盘水:黔西南玉米区:黔西南的大部分县;黔中及黔北玉米区:包括遵义市、黔南大部分、安顺市、贵阳市等)为研究区域,以各地的玉米生产主体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以及近几年我省玉米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的情况,采用AHP法,对影响产量的不同栽培技术:品种、育苗方式、施肥技术、规范化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五个因子进行产量贡献分析研究,筛选出不同目标产量下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 分析结果表明:1、在指标层排序中,各项技术对产量的影响排序为施肥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品种、合理密植、育苗移栽,影响最小的是病虫害防治。2、对产量提高:从低产变中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品种,品种的更新更换,大幅度地提高单产水平。尤其在80年代,我省杂交玉米的推广应用,使全省杂交玉米推广取得突破性进展,玉米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由中产变高产,施肥技术措施、品种、合理密植,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即一个有一定产量潜力的品种,在大田生产要有合理的密度,通过施肥技术措施,可以提高产量水平。要实现高产到超高产水平,施肥技术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传统的“一炮轰”施肥方式,使玉米后期生长养分不足,早衰等,通过改变施肥配比,N、P、K配合施用,增施穗粒肥,保证玉米生长后期的养分供应,可达到超高产水平。同时,要选择具有高产潜力耐密植,单株生产力高,后期吸肥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兼顾土壤肥力的改善,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等。 通过研究结果看出: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各因子对产量的贡献率不同,影响产量最大的因子即为在该产量水平下的不可替代的技术。该研究对我省玉米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1 立题依据和背景
  • 1.1 立题依据
  • 1.2 立题背景
  • 1.2.1 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 1.2.2 中国玉米生产概述及生产技术
  • 1.2.2.1 生产现状
  • 1.2.2.2 消费情况
  • 1.2.2.3 贸易情况
  • 1.2.2.4 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 1.2.2.5 玉米生产主要技术措施
  • 1.2.3 贵州玉米生产概述
  • 1.2.4 贵州自然生态条件和玉米生产现状
  • 1.2.4.1 贵州自然生态条件
  • 1.2.4.2 贵州玉米生产现状
  • 二、材料与方法
  • 1 数据来源与收集
  • 1.1 历史资料收集
  • 1.2 问卷调查
  • 1.3 试验验证
  • 1.4 原始资料的收集与统计
  • 2 分析方法
  • 2.1 趋势产量计算
  • 2.2 层次分析法
  • 2.3 最小因子理论应用评价
  • 2.4 综合指标体系评价
  • 三、结果与分析
  • 1 玉米栽培各项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 1.1 杂交玉米的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 1.1.1 紧凑型玉米的技术原理
  • 1.1.2 高产栽培中紧凑型玉米应用情况
  • 1.2 施肥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 1.2.1 施肥技术原理
  • 1.2.2 施肥技术应用情况
  • 1.3 合理密植的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 1.3.1 密植的技术原理
  • 1.3.2 合理密植的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
  • 1.4 育苗移栽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 1.4.1 育苗移栽技术原理
  • 1.4.2 育苗移栽技术应用情况
  • 1.5 地膜覆盖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 1.5.1 地膜覆盖技术原理
  • 1.5.2 技术应用情况
  • 1.6 包衣种技术原理及应用情况
  • 1.6.1 包衣种技术的原理
  • 1.6.2 包衣种技术的应用情况
  • 1.7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理及应用情况
  • 1.7.1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理
  • 1.7.2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情况
  •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评价
  • 2.1 玉米产量潜力
  • 2.2 玉米产量趋势的计算
  • 2.3 玉米栽培技术的AHP应用评价
  • 2.3.1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与步骤
  • 2.3.2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项技术进步贡献率
  • 2.3.2.1 建立层次结构图
  • 2.3.2.2 构建判断矩阵
  • 2.4 结果层次排序
  • 2.4.1 玉米新技术指标层排序
  • 2.4.2 玉米新技术指标层总排序
  • 3 玉米新技术应用的综合评价
  • 4 玉米栽培技术应用的最小因子评价
  • 四、结果与讨论
  • 1 结论
  • 2 讨论
  • 3 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原创性声明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庆70周年:感谢为杂交玉米作出贡献的人[J]. 种子科技 2019(12)
    • [2].杂交玉米新品种同玉008的选育及特性研究[J]. 种子 2019(12)
    • [3].杂交玉米新品种东昌4703的选育经过及栽培与制种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9)
    • [4].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分析[J]. 农家参谋 2020(16)
    • [5].塔城地区杂交玉米品种区域试验[J]. 农村科技 2020(05)
    • [6].杂交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 云南农业 2018(12)
    • [7].杂交玉米冬季制种技术探讨[J]. 农家参谋 2019(09)
    • [8].西盟县杂交玉米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 云南农业 2019(09)
    • [9].浅析山区杂交玉米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J]. 南方农业 2017(05)
    • [10].杂交玉米品种(系)筛选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18(03)
    • [11].浅析杂交玉米良种的选用[J]. 农技服务 2017(22)
    • [12].我国两个杂交玉米品种在坦桑尼亚的生产试验初报[J]. 南方农业 2018(16)
    • [13].杂交玉米推广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 农业与技术 2018(12)
    • [14].玉米新品种“顺强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农家参谋 2018(08)
    • [15].云南省山区杂交玉米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J]. 云南农业科技 2018(05)
    • [16].杂交玉米新组合种植比较试验[J]. 农技服务 2016(17)
    • [17].杂交玉米品种卓玉009、康农玉108生产试验[J]. 种子世界 2017(03)
    • [18].杂交玉米铜玉3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4)
    • [19].浅析杂交玉米良种的选用[J]. 云南农业 2017(06)
    • [20].关于新疆南疆极早熟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区域实验研究[J]. 山西农经 2017(04)
    • [21].杂交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种植比较[J]. 农民致富之友 2014(22)
    • [22].“种、肥、技”助推玉米出高产[J]. 中国农资 2016(03)
    • [23].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张掖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J]. 张掖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2)
    • [24].杂交玉米技术采用对山区农户生计的影响分析——来自滇西南的实证[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24)
    • [25].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 农技服务 2013(12)
    • [26].杂交玉米可以留种吗[J].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 2010(11)
    • [27].2019年杂交玉米品种联合体普洱低海拔组试验初报[J]. 乡村科技 2020(08)
    • [28].杂交玉米新品种双玉88的选育[J]. 吉林农业 2019(08)
    • [29].永善县杂交玉米优化高产制种技术要点[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04)
    • [30].贵州省杂交玉米生产技术推广研究[J]. 山西农经 2019(11)

    标签:;  ;  ;  ;  ;  

    贵州省玉米生产技术措施应用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