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嗜酒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胞凋亡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长期嗜酒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胞凋亡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长期嗜酒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细胞凋亡与肝纤维化影响的机制,加深对酒精和乙型肝炎病毒之间相互作用的认识,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嗜酒者肝脏损害、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基础理论指导。方法选择长海医院感染科1998年1月~1999年12月住院明确诊断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穿刺活检组织进行研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不饮酒组(简称慢乙肝组)27例,平均年龄34.8±9.1岁;慢性乙型肝炎嗜酒组(简称慢乙肝嗜酒组)25例,平均年龄33.1±10.3岁;另选切除的肝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平均年龄33.5±9.3岁。共62例。以上各组均为男性。统计三组病人入院时的年龄、性别、乙肝病毒感染时间、饮酒时间、饮酒量、ALT、HBVDNA病毒载量。取肝组织石蜡块,制成4μm连续切片,作HE染色,镜下观察和半定量积分评价纤维化程度; 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Fas抗原在肝脏的表达。结果各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乙肝组和慢乙肝嗜酒组两组间血清ALT、HBVDNA水平及HBV感染持续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一、肝脏纤维化病理学改变:镜下观察,正常肝脏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慢乙肝组见肝细胞气球样变,碎片状坏死,伴炎细胞浸润,门管区周围纤维增生,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慢乙肝嗜酒组汇管区扩大,肝细胞空泡变性、脂肪变性,汇管区、肝窦周围胶原纤维增多、增粗。慢乙肝嗜酒组的纤维化半定量积分(7.82±2.82)明显高于慢乙肝组(3.74±2.02)及对照组(0),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以上均P<0.01)。二、肝细胞凋亡情况:慢乙肝嗜酒组、慢乙肝组、对照组,各组凋亡细胞指数分别为20.14±2.67;17.36±3.14;8.15±2.39。两两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以上均P<0.01)。三、肝组织Fas抗原表达情况:对照组未见肝细胞Fas阳性表达。慢乙肝嗜酒组(14.85±3.32)Fas表达强度明显增强,与慢乙肝组(7.34±2.45)及正常对照组(0)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以上均P<0.01)。四、Fas表达与肝纤维化相关性分析:慢乙肝组及慢乙肝嗜酒组肝细胞Fas表达强度与同组肝肝纤维化积分比较具有相关性(慢乙肝组r=0.53,P=0.001;慢乙肝嗜酒组r=0.42,P=0.001)。五、Fas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相关性分析:慢乙肝组及慢乙肝嗜酒组肝细胞Fas表达强度与同组肝细胞凋亡密度比较具有相关性(r=0.78,P=0.001)和(r=0.36,P=0.001)。结论一、长期过量饮酒可加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纤维化程度。二、长期过量饮酒可促进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细胞凋亡。三、Fas途径可能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饮酒可能提高Fas在肝脏中的表达。四、Fas表达与凋亡和纤维化程度有正相关,提示饮酒可能通过Fas途径提高肝细胞的凋亡,促进肝纤维化。小结嗜酒促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Fas凋亡途径提高肝细胞凋亡促进肝纤维化。提示阻断Fas介导的凋亡途径可能对防治肝纤维化有意义。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凋亡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 综述二 CD14 及其基因多态性在乙型肝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长期嗜酒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胞凋亡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