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电影:文本解读与文化研究

奇幻电影:文本解读与文化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兴起的当前最流行的一种类型电影——奇幻电影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掀起全球性热潮的文化现象。从中折射出数码影像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和消费文化的时代特征,以及奇幻电影所投合、制造并规约出的受众的普遍接受心理。开篇从奇幻电影巨制《阿凡达》的热映谈起,对奇幻电影的显著特征和文献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提出整体研究匮乏,理论深度有限的缺憾,并拟以文本细读和文化研究的方式对现有的研究做出补充,呈现出影片近年来的创作全貌。主要介绍了奇幻电影的源流及其基本特征,追溯到奇幻电影的起源奇幻小说,特别是对现代奇幻文学的开山之作《魔戒》的评论和研究衍生出了一种富有类型特征的文学类型,并随着技术呈现手段的成熟逐渐生成奇幻影像的银幕表现。而后以《指环王》的影视改编为例阐释了这两种艺术文本间的转码过程,场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情节的戏剧化效果得到加强。奇幻电影的创作中表现出显著的文化特质:其母题往往取材于民族的史诗和神话,讲述孤胆英雄成长的主题,以情感为核心打动受众。第一章通过《哈利·波特》、《指环王》和以《暮光之城》为代表的吸血鬼母题三个奇幻电影个案的文本解读,对重要情节的细读,有代表性地呈现出奇幻电影的生态特征和创作面貌,展示奇幻电影的巨大魅力所在,探究奇幻电影经典文本所显示出的本体性特质。第二章对奇幻电影的影像生产和消费过程、受众的接受心理等方面进行文化研究的解读,揭示奇幻电影作为文化人工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商品化过程的运作机制。探究奇幻电影作为视觉奇观的技术和商业生产过程,以及它如何通过制造期待视野,设置悬念,代偿性地满足大众心理需求,提供虚构世界的精神麻醉剂等方式,利用多媒体手段吸引受众认同、欣赏并不断接受,形成了倍受瞩目的好莱坞类型电影和大众娱乐方式。余论部分把视角从西方的经典奇幻电影收回到中国奇幻影片的创作,通过比较对本土的奇幻电影在剧本意识、民族文化观念等方面的缺失进行文化批评,呼唤本民族的影视创作者顺应技术革新的全球化浪潮,在积极响应“国际化”的同时保持奇幻的“民族性”,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宝库的精髓,展现中国奇幻电影的独特魅力。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从"《阿凡达》热"说起
  • 第一章 奇幻电影的缘起与流变
  • 第一节 奇幻电影的源流
  • 第二节 奇幻改编的华丽转身:以《指环王》为例
  • 第三节 奇幻电影的特质
  • 第二章 奇幻电影的文本解读
  • 第一节 《哈利·波特》的飞天魔杖:儿童思维与技术的狂欢
  • 第二节 《魔戒》与《指环王》:典雅的奇幻寓言
  • 第三节 《暮光之城》:吸血鬼母题的新魅力
  • 第三章 奇幻电影的文化研究
  • 第一节 作为奇观的奇幻影像生产
  • 第二节 作为商品的奇幻电影
  • 第三节 奇幻电影的受众
  • 余论 奇幻电影热潮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 附录 奇幻电影作品目录(1990年至2013年)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奇幻电影:文本解读与文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