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颈椎操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3例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颈椎操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3例疗效观察

刘兰群

(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医院内蒙古乌海016000)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颈椎方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稚病的疗效。方法: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1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7.5%。结论针灸配合颈椎操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颈椎操;中药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9-0123-0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椎病的50%~70%[1],是因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关节韧带变形、慢性损伤刺激或压迫了颈神经根等组织而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证候群[2]。颈椎病的发病率为3.8%~17.6%,且呈现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3]。笔者对123例神经根型颈椎患者采用中药、颈椎操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123例,其中男58例,女65例,年龄23~70岁,平均46.5岁,病程7天~20年,CT确诊有颈椎间盘突出者50例,其他原因引起者29例。

1.2诊断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①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压迫症状,如麻木、疼痛、异常感觉,且范围与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④临床表现与影学检查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⑤除外颈椎骨实质性质变(如结核、肿瘤、骨折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肪二头肌键鞘炎等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3疗效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行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原有症状全部消失,肌力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显效:症状明显减轻,仍有轻微颈肩痛,手麻等症状;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缓解,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其中风邪袭表型30例,风寒湿痹型28例,痰湿阻络型18例,肝肾不足16例,气血不足9例。

1.4穴位处方

主穴:风池、大椎、合谷、天柱、悬钟、外关、阿是。配穴:风邪袭表型:头维、太阳;风寒湿痹型:百会;气滞血瘀型:肺俞、肝俞;痰湿阻络型:脾俞、肺俞;肝肾不足型:命门、太溪;气血亏虚型:关元、气海。

1.5颈椎操法

患者端坐,双目前视,颈部缓慢向左旋转90度,停留5秒后回正;继续向右旋转90度,停留5秒后回正;继续低头至下颌接触到胸部,停留5秒后回正;最后头部上扬60度回正。注意:头部旋转速度不宜过快,旋转到位。若出现头晕可减小旋转幅度,逐渐增加幅度。

1.6药物治疗

风邪袭表型:发表散邪。桂枝汤[5]最宜。若项背强痛明显者用桂枝加葛根汤。风寒湿痹型:祛风散邪,温化寒湿。蠲痹汤[6]原方加减。气滞血瘀型:理气散瘀,温阳通络。复元活血汤[7]原方加狗脊、桑寄生。痰湿阻络型:涤痰通络。天麻钩藤饮[8]原方加减。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补肝肾、强筋骨,复元气。八珍汤原方加狗脊、桑寄生。

2.疗效

治愈112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3例,有效率97.5%,治愈率91.1%。治愈患者中复查CT者,颈椎间盘突出还纳(或部份明显还纳者)32例。

3.病案举例

成某某,女,55岁,于2015年11月7日就诊,诉:颈部疼痛伴左上肢麻木疼痛,连及巅顶痛,尤以夜间为重,至影响睡眠。因忙于生意,5天前,疼痛加剧,颈部两侧及左肩部有压痛,左上肢麻木到各手指,夜间无法人睡,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既往史和个人史无特殊,体查:C3、C4两旁有压痛,颈加压试验(十),左肩部有压痛。颈椎X光片提示:椎间狭窄,边缘明显增生,椎间孔缩小,生理曲线消失,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辨证:风邪侵袭,气血两虚。治疗疏风散邪,气血双补。中药: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桂枝20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2枚、葛根25g、党参15g、当归10g、熟地10g、山药10g、白芍10g。针灸风池、大椎、合谷、天柱、悬钟、外关、阿是、头维、百会,兼以颈椎操导引,用上述方法治1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随半年未见复发。

4.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非手术疗法是治疗的首选和基本疗法。本病属中医学“项痹”范畴,“气血失和,经筋失衡”是其根本病机,“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相伴而生。

针灸治疗:大椎穴是督脉和三阳经的交会处,总领全身阳气,针刺可激发全身之阳气,从而缓解颈椎神经受压和刺激,是通调督阳、上传下达的枢纽地位,保持经络通畅要穴;风池穴的作用活血化痕,祛尽除湿,补益气血,对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悬钟穴是八会之穴髓会穴,有补髓壮骨通经活络的作用;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原穴,可疏通经络气血,缓解肩臂部麻木疼痛的颈椎病伴发症状;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所在经络循行于上肩及颈部,可疏通颈部、手臂经络气血。

本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用中药对本病的根本进行药物治疗,用针灸、颈椎操打通经络,把药物运到病所,三者结合,相得益彰,药有所载,经有所引,病有所治,所以能取得较好效果。同在停止运用中药、针灸后,仍可继续运用颈椎操,保持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旺盛。

【参考文献】

[1]董宪传,王莉.中医传统五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5):165-166.

[2]孙志刚.葛根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7):719-720.

[3]狄忠,姜硕,等.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远期疗效问题及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8):1991-199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5]王群红.桂枝汤加减及其临床之应用[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1,23(3):182-184.

[6]张良登,张月.蠲痹汤的临床应用经验[J].河北中医,2009,31(2):225-305.

[7]刘爱玲,毕爱丽.复元活血汤临床新用[J].陕西中医,2002,23(6):558-559.

[8]张桂萍.天麻钩藤饮的现代临床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4):366-368.

作者简介:刘兰群(1982—),男,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治医师,现工作于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医院。

标签:;  ;  ;  

针灸配合颈椎操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3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