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情论

魏晋情论

论文题目: 魏晋情论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哲学

作者: 何善蒙

导师: 王雷泉

关键词: 魏晋,内涵,玄学,特征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情”是中国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中国传统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西方哲学侧重形而上的理论追求不同,中国哲学更主要关注的是现实的人,关注的是人生存。而对于现实的人来说,情感则是其基本的属性。对于情感问题的关注,也是中国哲学的重点所在,传统中国哲学对于情感的问题作了非常详细的探讨,涉及情感的本源、发生、内涵以及意义、价值等诸多方面。 同时,情感在中国传统是作为一个整体性的观念受到重视的。中国传统并没有严格的学科区分,若我们以现代西方学科分类方式来看待情感,我们会发现情感观念在很多领域中都是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我们把情感作为个人的标准(或者说意愿)以区别于“礼”之作为社会的价值规范,而对情感的问题做考察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考察社会规范的建立与完善,个人的意愿在何种程度上对于制度建设本身产生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个人与社会规范艺间的关系,这样势必要涉及到现代学科分类中的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伦理学等。而就情感作为个人的主观意愿而言,人最初的情感表现为喜、怒、哀、乐等基本的情感类型,而同时,作为生活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的个体,人势必要受到社会价值的影响,因此更高一层次的情感,诸如道德情感、宗教情感、审美情感等等又会随之而产生。这样,就情感所涉及的类型而言,至少有基本情感、道德情感、宗教情感以及审美情感,而对于这些情感的考察,至少涉及现代学科分类中的心理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等。而就情感所带来的影响而言,又涉及文学和艺术等诸多方面,中国文学强调以情感作为核心的价值,而传统的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之中,无不包含着情感的因素。情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基础内容,成为中国哲学的核心观念,在这个意义上,称中国哲学为情感哲学亦不为过。 因此对于情感问题的梳理、研究,对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若要对中国哲学的情感问题做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有非常大的难度的,也不是这样一篇文章所能够做到的。本文选择以魏晋时期为考察核心,重点梳理情感理论在魏晋时期的发展,并从中概括出魏晋情感理论的基本特点。之所以选择魏晋时期作为考察的中心,因为在魏晋时期,情感成为了士人生活的基本特点,成为了社会价值的核心,这是一个情感受到高度重视的时代。因此,对于魏晋时代情感理论的研究,可以对中国哲学中的情感问题作一个准确的把握,对情感在中国哲学中的价值和意义有一个直接的认识。同时,从情感角度出发,可以对魏晋玄学、魏晋士风的作出新的理解。 魏晋的情感理论,就其发展阶段而言,可以分成五个阶段:性其情、任其情、适其情、纵其情以及制其情;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包括本体义、功用义、价值义以及境界义。对于情感理论的发展的梳理、概括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主要探讨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情与魏晋玄学

一、情感问题的提出

二、魏晋之前情论概观

三、情与魏晋玄学

四、《人物志》:魏晋情论的先声

第二章 王弼:性其情

一、性其情

1、有无、动静

2、圣人有情论

第三章 阮籍、嵇康:任其情

一、阮籍:性情一体

二、嵇康:触情而行

三、任其情:任自然

第四章 向秀、裴頠、郭象:适其情

一、向秀:称情则自然

二、裴頠:“择乎厥宜,所谓情也”

三、郭象:适性逍遥

第五章 《列子·杨朱篇》:纵其情

一、名实之辨

二、生死之辨

三、身物之辨

四、纵其情

第六章 《抱朴子》:制其情

一、性、情释义

二、情感之价值

三、以道制情

第七章:结语

一、情与士人生活

二、魏晋情论之基本特征

附录1:研究现状综述

附录2:大陆中国哲学史界关于情感问题研究论文概览(1990-2004)

附录3:魏晋主要作品“情”字索引

附录4: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D]. 张焕君.清华大学2005
  • [2].魏晋自然观研究[D]. 戴建平.南京大学2001

相关论文

  • [1].魏晋南北朝审美文化发展范式研究[D]. 仪平策.山东大学2003
  • [2].现代文人与“魏晋风度”[D]. 高俊林.北京师范大学2004
  • [3].魏晋南北朝庄学研究[D]. 马晓乐.山东大学2006

标签:;  ;  ;  ;  

魏晋情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