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鱼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直投式生产工艺研究

腊鱼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直投式生产工艺研究

论文摘要

腌鱼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发酵食品,具有风味独特、腊香味浓郁、质地紧密、色泽美丽等特点,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但目前市场上所供应的腊鱼仍然沿用传统的作坊式手工加工方法,产品品质不稳定,食用安全隐患较多。传统腊鱼的生产主要依靠自然发酵,即在高盐浓度下,依靠原料自身携带的或环境中的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增殖而进行发酵,促进产品特征风味的形成。但自然发酵过程中产品品质较难控制,尤其是易受天气及季节性影响,产品随机性及差异性较大。传统腊鱼一般采用10%以上的食盐进行腌制,依靠高盐浓度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产品保存时间,但传统制品质地较硬、口感偏咸,而且高盐食品也不利于消费者的健康。为了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腊鱼日益旺盛的需求,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腊鱼品质形成的过程和机理,并对其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确定其种类和生长特性,将其中的优势微生物进行增殖接种至腊鱼加工过程中,以降低食盐用量、缩短腌制时间、促进风味形成并提高产品安全性,达到改善传统加工工艺及完善品质评价体系的目的。以乳酸菌鉴别性培养基(MRS培养基)从腊鱼制品中分离得到25株乳酸菌疑似菌株,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确定其中4株( L2、L6、L8、L11)具有良好的性质,继续进行糖发酵试验确定其生物学属性,4株菌株分别为: L2为干酪乳杆菌( Lb.casei subsp.casei)、L6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 Lb.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L8为香肠乳杆菌( Lb.farciminis)、L11为乳酸乳杆菌( Lb. delbrueckii subsp.lactis)。对4株菌株的发酵性质进行测定, 4株菌株在30℃条件下,都具有良好的生长能力和产酸能力, 4株菌株均能耐受8%的食盐且生长良好,35℃条件下菌株生长最为活跃。除菌株L6具有蛋白酶活性外,其他3株菌株都不具有蛋白酶活性。4株菌株都不具有脂肪酶活性,但都可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发现在较低的食盐用量和较高腌制温度条件下,腊鱼中细菌总数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游离氨基酸、TVB-N和过氧化值的上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正交试验设计确定直投式乳酸菌腌制腊鱼最佳工艺为:复合菌种(干酪乳杆菌:香肠乳杆菌:乳酸乳杆菌=1:1:1)接种量为106cfu/g,食盐添加量为5%,腌制温度为10℃,腌制时间为4d。该工艺条件下生产的腊鱼在安全性品质和感官品质上都明显优于传统腊鱼。在腌制和自然干燥过程中,直投式腌制腊鱼较传统腌制腊鱼在品质和安全性上都具有优越性。采用50℃热风干燥腊鱼只需24h,即可干至水分含量40%左右,该温度条件下干燥的腊鱼具有比自然干燥腊鱼较好的风味和质地,其安全性品质要明显优于自然干燥的腊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水产品加工现状
  • 1.2 微生物的分离及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 1.2.1 发酵制品中微生物的分离
  • 1.2.2 微生物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 1.3 乳酸菌在腌腊制品加工过程中作用
  • 1.4 腊鱼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 1.5 腊鱼制品中乳酸菌的筛选标准
  • 1.6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6.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腊鱼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菌株分离材料
  • 2.1.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1.4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疑似乳酸菌的筛选结果
  • 2.2.2 显微形态观察结果
  • 2.2.3 生理生化性质鉴定结果
  • 2.2.4 优势乳酸菌种类的鉴定结果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菌株生理生化性质的测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材料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3.1.4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菌株24h 生长曲线的测定
  • 3.2.2 菌株24h 产酸能力曲线的测定
  • 3.2.3 菌株耐盐能力的测定
  • 3.2.4 菌株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 3.2.5 菌株产蛋白酶能力测定
  • 3.2.6 菌株产脂肪酶能力测定
  • 3.2.7 菌株抑菌能力的测定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直投式乳酸菌生产腊鱼的工艺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主要材料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4.1.4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菌株接种量对腊鱼品质的影
  • 4.2.2 食盐添加量对腊鱼品质的影响
  • 4.2.3 腌制温度对腊鱼品质的影响
  • 4.2.4 直投式乳酸菌腌制腊鱼的工艺优化
  • 4.2.5 自然干燥过程中腊鱼品质的变化
  • 4.2.6 热风干燥对腊鱼品质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内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研究进展[J]. 中国奶牛 2016(06)
    • [2].直投式与传统发酵泡菜工艺中病原菌的变化规律[J]. 食品科学 2012(13)
    • [3].直投式乳酸菌剂发酵泡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调味品 2012(12)
    • [4].直投式乳酸菌发酵泡菜工艺优化研究[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0(03)
    • [5].酸菜直投式发酵剂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 2018(03)
    • [6].直投式发酵剂生产四川泡菜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08)
    • [7].直投式乳酸菌发酵酸菜综合利用技术要点[J]. 农业工程技术 2015(17)
    • [8].直投式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剂的制备及应用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6)
    • [9].5L立瓶发酵制备益生菌直投式发酵剂及应用试验[J]. 中国乳品工业 2012(01)
    • [10].基于培养基优化和保护剂筛选的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研制[J]. 化学工程师 2016(07)
    • [11].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研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2(08)
    • [12].直投式改性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计算的探讨[J]. 上海公路 2015(01)
    • [13].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乳业 2011(05)
    • [14].发酵乳制品直投式发酵剂生产现状与研究进展[J]. 中国乳品工业 2016(07)
    • [15].泡菜直投式发酵剂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06)
    • [16].干酪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J]. 生物化工 2016(04)
    • [17].直投式改性剂作用机理及生产控制指标探讨[J]. 公路 2011(11)
    • [18].RAP直投式厂拌温再生技术应用研究[J]. 山西建筑 2016(17)
    • [19].直投式环保型沥青改性剂的路用性能[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8(12)
    • [20].嗜酸乳杆菌直投式发酵剂的制备及工艺条件的优化[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07)
    • [21].双歧杆菌直投式发酵剂贮藏存活性研究[J]. 中国乳品工业 2011(11)
    • [22].直投式发酵剂菌株筛选及发酵特性[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01)
    • [23].直投式功能菌剂发酵蔬菜技术研究[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09(04)
    • [24].直投式酸奶发酵剂高密度培养工艺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9(11)
    • [25].关于直投式发酵剂(DVS)发酵牛乳冷藏过程中生物化学变化规律的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9(09)
    • [26].直投式费氏丙酸杆菌发酵剂的制备及其保护剂的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09)
    • [27].直投式发酵剂生产酸菜及其风味物质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8(04)
    • [28].直投式发酵剂制备工艺对乳酸菌存活率的影响[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7(06)
    • [29].流式细胞术快速检测直投式发酵剂菌体活力[J]. 食品科学 2014(10)
    • [30].米酒奶直投式发酵剂应用特性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8)

    标签:;  ;  ;  ;  ;  ;  

    腊鱼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直投式生产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