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单孢杂交育种及其遗传分析

双孢蘑菇单孢杂交育种及其遗传分析

论文摘要

双孢蘑菇是我国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名列第三位,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随着双孢蘑菇产业的快速发展,生产上迫切需求新的双孢蘑菇品种替代已使用多年的现有品种。育种工作中寻找早期快速鉴别杂交新菌株的预测方法和手段,以有效减少出菇环节的工作量、降低育种成本和提高育种效率,成为育种工作者的探索热点和重点课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开也始应用在杂交新菌株的鉴定上,提高了育种效率。本研究是利用单孢杂交技术选育双孢蘑菇新品种,亲本菌株采用双孢蘑菇F56菌株、As2796和浙农1号菌株。获得同核体菌株41个,配对杂交组合420个,得到11个杂交异核体菌株。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个杂交菌株和亲本菌株进行分析。试验筛选出了10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40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使用NTSYSpc2.1生物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700~1.000,在相似系数0.8140时,14个菌株聚为4类。AG95与F56相似系数为1,被证明不是杂交新菌株。I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除AG95外其余10个菌株均为杂交新菌株,杂交新菌株与亲本菌株遗传差异较大。将杂交菌株进行出菇试验,AG97被证明是一个优良的杂交菌株。本研究对杂交菌株AG97进行单孢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筛选了40个单孢菌株即F2代和2个组织分离的菌株。将43菌株与亲本As2796和F56进行遗传分析,包括ISSR分子标记、菌落形态与生长速度测定和出菇试验。I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45个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4250~1.0000。AG97与组织分离的菌株AG97-1和AG97-3的相似系数最大,为1.0000,表明组织分离可较好的保持杂交菌株的遗传性状。F2代单孢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250~0.9000,说明单孢菌株在DNA水平上具有比较显著的遗传变异,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出菇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高于杂交菌株AG97的单孢菌株有AG975、AG9721、AG9722、AG9718和AG9717;单孢菌株子实体形态与AG97没有明显的差异。这些结果初步表明,从杂交F2代单孢菌株中,能够筛选到质量和产量都比较优良的新菌株。本研究对杂交菌株F2代菌株AG9710进行单孢分离,筛选了10个单孢菌株即F3代。将F3代菌株与AG9710、AG97以及亲本As2796和F56进行I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14个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897~0.9231。F3代之间的遗传差距较大,同时F3代与杂交菌株AG97和亲本菌株的遗传差距增大。利用ISSR分子标记不仅可以揭示双孢蘑菇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也可以为优良杂交菌株的预测和初筛提供判断依据,也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辅助常规杂交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双孢蘑菇概况
  • 1.1.1 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
  • 1.1.2 双孢蘑菇的营养保健价值
  • 1.1.3 我国双孢蘑菇的栽培发展史
  • 1.2 双孢蘑菇的遗传育种研究
  • 1.2.1 自然选育
  • 1.2.2 单孢杂交育种
  • 1.2.3 原生质体育种技术
  • 1.2.4 诱变育种
  • 1.2.5 基因工程育种
  • 1.3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
  • 1.3.1 DNA分子标记
  • 1.3.2 DNA分子标记在食用菌杂交菌株鉴定中的作用
  • 1.3.3 DNA分子标记在双孢蘑菇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1.4 杂交菌株遗传分析
  • 1.5 立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1.1 培养基配方
  • 2.1.2 引物与试剂
  • 2.2 研究方法
  • 2.2.1 双孢蘑菇同核体杂交育种
  • 2.2.2 杂交菌株遗传分析
  • 2.2.3 杂交菌株F2代遗传分析
  • 2.2.4 杂交菌株F3代遗传分析
  • 3.结果与分析
  • 3.1 双孢蘑菇同核体杂交育种
  • 3.1.1 同核体菌株分离
  • 3.1.2 同核体配对
  • 3.1.3 异核体菌株判定
  • 3.2 杂交菌株遗传分析
  • 3.2.1 ISSR分子标记鉴定杂交菌株
  • 3.2.2 菌落形态特征与菌丝生长特性
  • 3.2.3 菌株出菇试验
  • 3.3 杂交菌株F2代遗传分析
  • 3.3.1 菌落形态特征与菌丝生长特性
  • 3.3.2 杂交菌株F2代ISSR分析
  • 3.3.3. F2代菌株出菇试验
  • 3.4 杂交菌株F3代遗传分析
  • 3.4.1 菌落形态特征与菌丝生长特性
  • 3.4.2 杂交菌株F3代ISSR分析
  • 4 讨论
  • 4.1 单孢杂交育种在双孢蘑菇育种中的应用
  • 4.2 ISSR分子标记分析杂交菌株
  • 4.3 杂交F2、F3代菌株的遗传分析
  • 4.4 单孢子分离在双孢蘑菇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 4.5 菌丝生长速度与产量的关系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绿色糖单孢菌-木素过氧化物酶的发酵工艺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09(09)
    • [2].绿色糖单孢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及鉴定[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8)
    • [3].杏鲍菇多孢分离及单孢杂交初步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09(06)
    • [4].中国大单孢属真菌一新纪录种[J]. 生物技术通报 2012(05)
    • [5].黑曲霉单孢子株的分离及其性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03)
    • [6].香菇单孢杂交及杂合子鉴定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13(01)
    • [7].利用单孢子囊接种技术建立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克隆[J]. 中国兽医学报 2010(12)
    • [8].马铃薯晚疫病菌单孢子囊分离技术的改进[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4)
    • [9].石龟嗜水气单孢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 2010(03)
    • [10].一种简单的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单孢分离方法[J]. 菌物研究 2008(01)
    • [11].梯棱羊肚菌单孢及杂交群体的栽培出菇试验和极性分析[J]. 菌物研究 2019(01)
    • [12].甘肃酒泉发现坎诺单孢菌引起的甜瓜倒秧[J]. 植物保护 2019(06)
    • [13].患病大鲵中嗜水气单孢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防治[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0(01)
    • [14].伊菇820及香菇808单孢菌丝体多糖产量比较[J]. 中国林副特产 2014(06)
    • [15].紫外线和~(60)Co-γ联合诱变褐色高温单孢菌及产酶特性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 2012(05)
    • [16].绿色糖单孢菌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J]. 生命科学研究 2012(02)
    • [17].选育紫杉醇高产菌种链格孢单孢变种[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8(11)
    • [18].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群体培养特性研究[J]. 生物技术 2011(06)
    • [19].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绿色糖单孢菌筛选木聚糖酶高产菌株及其酶学性质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13(05)
    • [20].草菇VH3菌株及其单孢后代间的差异分析[J]. 生物学杂志 2015(04)
    • [21].嗜盐糖单孢菌FIM SY0001-1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7(11)
    • [22].兰州市国槐瘤锈病的初步调查[J]. 甘肃林业科技 2008(03)
    • [23].鸡腿菇单孢分离和单孢杂交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12(02)
    • [24].茶树菇单孢菌株的单一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19)
    • [25].ISSR分子标记鉴定香菇单孢杂交后代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11)
    • [26].草菇子代单孢菌株的菌落类型与A因子分布规律研究[J]. 菌物学报 2013(01)
    • [27].绿色糖单孢菌胞外酶预漂白烧碱蒽醌麦草浆机理的初步研究[J]. 生命科学研究 2008(03)
    • [28].双孢蘑菇不同交配型同核不育单孢的基因组文库构建[J]. 福建农业学报 2017(12)
    • [29].绿色糖单孢菌高产麦芽糖α-淀粉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02)
    • [30].香菇单孢杂交子代群体灰色关联度和ISSR分析[J]. 菌物学报 2010(02)

    标签:;  ;  ;  ;  

    双孢蘑菇单孢杂交育种及其遗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