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用于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疗效观察

丙种球蛋白用于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疗效观察

肖海楠

湖南省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桂阳县424400

【摘要】目的:更进一步探究在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治疗中应用丙种球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过去一年(2015.5-2016.5)在我院感染内科接受治疗的108例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对每位患儿所采取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手足口病患儿均分至仅行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与抗病毒治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观察组,分析丙种球蛋白应用于重症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结果:无论在婴幼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危重症发生率方面,还是患儿发热缓解时间、痊愈时间以及NSS好转时间等方面,应用丙种球蛋白的观察组患儿明显优于单纯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在对婴幼儿重症口足病实施抗病毒治疗中,辅以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有效率、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危重症率,应予推广。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重症口足病;丙种球蛋白;婴幼儿

临床上将因肠道病毒而诱发的传染性疾病称之为手足口病。大量研究表明,因婴幼儿(小于5岁儿童)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学龄前婴幼儿为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也是致残、致死率以及发生危重症最高的人群[1]。因此,进一步探究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方案十分必要,我院对108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8例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感染内科接受治疗的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其男女各有57例、51例,且年龄均在5岁以下。根据对每位患儿所采取的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对照组患儿男、女各有28例、26例,年龄4个月至4岁不等,平均(3.2±1.1)岁;观察组男、女分别有29例、25例,年龄5个月至四岁不等,平均(3.1±1.2)岁。所有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持续发热、呕吐、口痛、心跳呼吸加快、肢体颤抖、易惊、无力、肺水肿等症状,并且患儿手足口以及臀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破、小疱疹等症状。排除严重精神疾病患者以及患有先天性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心脏病患儿。两组婴幼儿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情程度等一般信息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1.2方法

首先,对两组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自其入院接受治疗伊始便对其统一进行营养支持、充分休息、做好隔离以及口腔、皮肤护理、清淡饮食等一般治疗。而后对对照、观察两组患儿分别采用单纯抗病毒治疗和抗病毒治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具体如下:

对照组:给予54例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单纯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即采用四川百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巴韦林颗粒(国药准字H51023509)对每位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对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婴幼儿则给予其甘露醇降颅压进行治疗,而对出现细菌感染患儿则加以抗菌药物进行防高热惊厥治疗,此外,还应给予每位患儿0.25mg/(kg.d)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连续用药2d。

观察组:在对照组手足口患儿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给予其连续2d的1.0g/(kg.d)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照、观察两组婴幼儿治疗过程中的平均发热缓解时间(至少持续1d以上的体温不低于37.5度情况)、神经系统症状NSS改善情况(包括精神状况、呕吐、易惊、以及睡眠状况、肢体颤抖和无力情况)、痊愈时间以及临床总有效率和危重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婴幼儿的体温、呕吐、惊跳、精神状况、手足口臀处溃破和小疱疹等症状消失或是显著改善;有效:婴幼儿经治疗后体温热峰下降、呕吐与惊跳症状好转或未见恶化、患儿精神和食欲有所患者;无效:经治疗后患儿手足口臀处溃破和小疱疹等症状恶化增多,体温热峰升高,部分患儿出现心肺或是脑部并发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婴幼儿重症患儿的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对比分析对照、观察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时间指标对比

行抗病毒治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组患儿的平均发热缓解时间、痊愈时间以及NSS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纯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见表1.

3.讨论

手足口病作为全球性传染病之一,以其覆盖面广、发病急、恶化快、低龄化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广大婴幼儿的健康。尤其是5岁以下婴幼儿更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该疾病以夏季、秋季为多发季节,而冬季则较少发现。由于手足口病发病急且对患儿的神经系统、呼吸以及循环系统等均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对于该病症越早治疗越能够减少临床的死亡率与致残率[2]。

现阶段对于该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多以抗病毒为主,利巴韦林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足口病的抗病毒药物,但研究发现,单纯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其危重症发生率较高。而丙种球蛋白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调理、中和易感病原微生物的抗体,能够有效同患者机体自身抗原以及外来抗原可变区发生反应,同时,该抗体还能有效同患者分泌的Fcγ受体发生反应,进而能够有效的将患儿体内毒素中和,并有助于病毒的杀灭[3]。

由上述结果可知,较之单纯采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无论是临床有效率、危重症发生率,还是痊愈时间、发热缓解时间以及NSS改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孔卫乾,王金华,黄洁兴等.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3):414-416.

[2]张洁妍.观察丙种球蛋白(IVIG)自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5):136-137.

[3]周贺.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108例综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2):41-42.

标签:;  ;  ;  

丙种球蛋白用于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治疗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