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遂宁市安居区安居小学校遂宁629006)

【内容摘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创设教学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并进一步的加强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激励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益。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情境有效

【正文】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观察发现低段学生大多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较浓,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有人掉队,甚至有部分学生放弃了语文,成了语文学习的失败者。究其原因,大多是丢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升华呢?运用情景教学法就可以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潜在的智能,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思考、巩固和运用知识。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就本人在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时谈几点做法:

一、走出课堂,用现实环境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形式进行。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尝试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境来为教学服务。

如教学一年级语文《影子》一课时,我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让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操场上,让学生在太阳下做踩影子的游戏。体会“影子象条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我先让孩子们做各种姿势,然后再对不同的人及不同角度的影子进行观察。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追着要告诉老师,他的影子像小猪,从这边看影子像小马,看这样影子像骆驼,那影子像手枪,这影子像白兔,我的影子像一只公鸡,我的影子像一棵树。我走到哪儿影子就跟到哪儿,影子是个癞皮狗……

学生发言极为激烈。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进行《影子》的学习。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自己还仿编起了儿歌,朗读得特别有味儿!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感悟情境。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具有趣味性的特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例如:设计《荷叶圆圆》一课的导语时,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我先投影几幅池塘的荷花图:圆圆的荷叶,碧绿的荷叶,鲜艳的荷花、各式的花姿,把学生带入情境,仿佛摸到了荷叶,闻到了花香;接着播放课文的范读,并配上美妙的乐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心境舒畅地融入此情此景之中来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学生学得自然有滋有味。

三、编制课本剧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在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人物典型、性格鲜明、故事性强,我们可通过课本剧,让学生演。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再高点的是改编课本剧。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排演课本剧《小壁虎借尾巴》。怎样表现不同的动作神态?先让孩子们说,然后在小组里自编自演,最后让几名学生带上头饰,扮演角色。这样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大家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教师若能选择好时机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因为包含着未知因素的新问题能刺激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在学生中引起认识上的争论,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究,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求知欲。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巧设问题,形成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造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紧张”,这是发展学生兴趣,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的一个好方法。

如在教学《称象》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孩子们,假如我们有一头大象,你如何能知道它的重量?学生针对这个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而后我说:“假如我们生活在三国时期,没有这样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如何称出象的重量?”此时,学生已迫不及待地翻开书读起来。这样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好奇心。

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用质疑的方式,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有时学生的质疑比教师的设疑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并采纳一些问题作为“问题情境”的起点,也是推动学生求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对于一些重想象的文章,不妨把音乐引入课堂。教师在选择音乐时,要考虑到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应与课文相符。上课时恰当地利用音乐对人的心灵的感召力,可以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景中去,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渲染教学情景。

我们所学的语文课文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有许多适合配乐朗诵。音乐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如《荷叶圆圆》是一篇轻快的活泼的散文诗,为了让孩子们体验童趣的夏天,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快乐的心情。在读课文时,我给孩子们播放了一组优美动听的音乐,孩子们投入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如临其境,尽情的享受会童话带给他们的快乐。

六、创设游戏情境

在低年级的学生识字教学中,我抓住孩子们爱做游戏的天性,开展闯关游戏。我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图中设立关卡,把所学的生字埋伏在个个关卡中。上课时,孩子们一看到我打开的多媒体课件,看到“闯关游戏”四字时,眼前一亮,我趁机宣布闯关规则,进行小组织比赛。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都非常投入,所学的生字在很短时间内就掌握了。

总之,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情境教学形式无论怎样变化,只要教师潜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情”与“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强化,使他们为求知而乐,为探索而兴奋和激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标签:;  ;  ;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