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半身”到“梨花体” ——七年网络诗歌论争观察

从“下半身”到“梨花体” ——七年网络诗歌论争观察

论文摘要

2000年初,“下半身”理论引起的论争表明网络诗歌论争时代已经到来,2006年9月,“梨花体”事件席卷互联网,网络诗歌论争被推进到公众视野。本文从具体的论争个案着手,收集整理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对发生在这七年间的网络诗歌论争进行梳理,试图找出其实质问题,认清网络先锋诗歌实验及先锋诗学的意义及局限。第一章总述七年间网络诗歌论争的大致情况,并从影响力、话语权、诗学观等三个层面分析网络诗歌论争的成因和关涉的实质问题。多层面的分析结果说明,推动网络诗歌论争的动力是多方面并彼此纠结的,网络诗歌的向前发展,也是各方面合力的结果。第二章深入到具体论争的细部,理清论争发生的前因后果。详细考察了“下半身”论争、“韩东沈浩波之争”、2002年的三大争鸣、“垃圾派”论争、《极光》论坛的诗歌论战、“谯达摩林童之争”、“低诗歌”命名之争、“梨花体”事件等八次具体的网络诗歌论争。在考察八次重大论争之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将这些论争看成一个整体,注重论争之间的彼此联系,对七年间网络诗歌思潮的成因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将探讨的焦点集中于引发论争的网络先锋诗歌实验及先锋诗学。指出网络给先锋诗学表达提供了一个便捷平台,但其“拒绝深度”的批评模式和大众传媒的缺限也容易给先锋诗学造成伤害。论文重点分析了先锋诗学中出现的“肉身化”、“破坏性”、“崇低”等三大倾向,认为“肉身化”写作对当下诗歌写作中陈腐的“中老年”特征进行了一次重大冲击,但客观上也迎合了“消费社会”的功利性;“破坏性”力量带来了一股强悍的诗歌写作潮流,解构、反讽、审丑、怪诞等写作手法形成了一种粗暴的美学风格,但也引发了诗歌写作新一轮的戏噱和狂欢;“崇低”将诗歌写作再度引向“地面”,重举批判现实的大旗,拆解虚伪的假面,但其借助网络所强调的“政治性批判”和对写作“政治禁区”的突破正让它面临沦为意识形态工具的危险。结语指出,一个自由的网络诗坛已经渐渐呈现出来,但仅仅有自由是不够的,它必须更加成熟理性。这七年间的网络诗坛是一个热闹、喧嚣的战场,研究者应当从喧哗的表相中找出论争的实质问题,使其价值和意义彰显出来,从而提供一些经验,让网络诗坛走向成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综述:"我们为所欲为的时候到了"
  • 第一节 七年网络诗歌论争总述
  • 第二节 网络诗歌论争的三个层面
  • 第二章 过程:从"下半身"到"梨花体"
  • 第一节 "下半身"和《诗江湖》
  • 第二节 "韩东沈浩波之争"及其它
  • 第三节 2002年的三大争鸣
  • 第四节 "强行进入历史"的"垃圾派"
  • 第五节 《极光》论战
  • 第六节 "谯达摩林童之争"
  • 第七节 "低诗歌"命名之争
  • 第八节 "梨花体"事件始末
  • 第三章 焦点:网络诗歌论争与先锋诗学
  • 第一节 网络诗歌论争与先锋诗学表达
  • 第二节 网络诗歌论争环境与先锋诗学局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主持人语[J]. 网络文学评论 2019(03)
    • [2].自由的幻象——“网络诗歌”基本属性献疑[J]. 创作与评论 2016(14)
    • [3].不止于生存的策略——网络诗歌二十年论[J]. 扬子江诗刊 2020(04)
    • [4].2017年度华语网络诗歌大赛启事[J]. 诗潮 2017(02)
    • [5].“华语网络诗歌大赛”第五期获奖作品小辑[J]. 诗潮 2016(12)
    • [6].试论“屏风”的旨趣[J]. 作品 2017(02)
    • [7].2017年度“华语网络诗歌大赛”启事[J]. 诗潮 2017(03)
    • [8].中国诗歌网杯“美丽河北,名村古镇”网络诗歌大奖赛获奖名单[J]. 诗选刊 2017(03)
    • [9].中国诗歌网杯“美丽河北,名村古镇”网络诗歌大奖赛获奖名单[J]. 诗选刊 2017(04)
    • [10].年例的诗歌文学时尚与文化认同[J]. 北方文学 2017(11)
    • [11].浅析新时期以来的平民化诗潮[J]. 青年文学家 2017(06)
    • [12].2017“华语网络诗歌大赛”第一期比赛优胜奖作品选登[J]. 诗潮 2017(08)
    • [13].2017“华语网络诗歌大赛”第二期比赛作品小辑[J]. 诗潮 2017(10)
    • [14].2017“华语网络诗歌大赛”第三期比赛作品小辑[J]. 诗潮 2017(10)
    • [15].网络诗歌三问:困顿与迷茫中探寻未来[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3(05)
    • [16].网络诗歌的繁荣与出路[J]. 山东文学 2013(09)
    • [17].网络诗歌,拿什么来拯救你?——也谈网络诗歌的困境与出路[J]. 山东文学 2013(09)
    • [18].浅谈网络诗歌的喜与忧[J]. 诗刊 2009(15)
    • [19].论网络诗歌物质技术层面下的社会学意义[J]. 青年文学家 2009(02)
    • [20].真诗在网络[J]. 中国诗歌 2010(06)
    • [21].关于网络诗歌的几个问题[J]. 中国诗歌 2010(12)
    • [22].诗与网络:在遇合中共享自由——《绿风》2007“网络诗歌精品专号”观感[J]. 绿风 2008(04)
    • [23].反叛与回归间的诗意探寻:论丁小琪的网络诗歌[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24].大众视野与叙事碎片化——网络诗歌创作特征片论[J]. 网络文学评论 2019(01)
    • [25].评吕周聚等著《网络诗歌散点透视》[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9)
    • [26].新媒体诗歌:“硬币”的两面[J]. 诗探索 2017(05)
    • [27].“云端诗学”的整合之作——评吕周聚《网络诗歌散点透视》[J]. 诗探索 2017(01)
    • [28].高鹏程诗文[J]. 诗探索 2012(02)
    • [29].网络诗歌十家[J]. 滇池 2008(04)
    • [30].空间生产与网络诗歌的瓶颈[J]. 当代作家评论 2010(02)

    标签:;  ;  ;  

    从“下半身”到“梨花体” ——七年网络诗歌论争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