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才选用比较研究

三国人才选用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人才,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且往往在某些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中国煌煌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各类人才数不胜数。他们对于人类的历史进程往往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才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选拔和任用人才的重要性,也早为先辈们所重视。“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这是前人在治乱兴亡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说:“德之则治,失之则乱;得之则安,失之则危;得之则存,失之则亡。”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范仲淹也曾经说过:“张良、陈平之徒,秦失主亡,汉得之兴。”研究我国古代的人才选用,对于我们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对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及其统治者的用人政策进行分别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他们三个政权用人策略进行了比较。力争挖出其人才政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就可以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借鉴和帮助作用。同时,目前三国人才的研究几乎全部限于对一个政权或是一个统治者的研究,本文试图综合对三个政权用人的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和阐述,为后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言,先谈了人才及其选拔任用对于国家的重大意义,接着概述了一下魏蜀吴三国统治者的用人政策。第二部分是学术史回顾部分,回顾了前人对于三国人才研究的过程及其成果,其中还包括了外国史学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分析了曹操及曹魏的用人方法。其中对于曹操我主要分析了他的唯才是举和权术相驭的用人方针。然后对于曹丕的用人方法我主要是探讨了一下九品中正制。第四部分,分析了刘备及蜀汉的用人方法。其中对于刘备我主要分析了他重用荆楚人士,导致荆楚人贵。然后再谈了一下荆州与益州集团的争斗,再其次分析了诸葛亮主政时期他的用人方法。最后说了一下蜀汉早亡的原因是人才匮乏。第五部分,分析了孙吴的人才选拔情况。首先说了一下孙坚和孙策的用人情况。接着主要分析了孙权的用人方法以及江东大族的影响对于孙吴政权的影响。第六部分,主要分析了三国用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第七部分是余论,主要谈了三国用人方法对于我们现在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学术史简单回顾
  • 2.1 概说
  • 2.2 中国学者主要著作和论文概述
  • 2.3 国外学者的研究与评述
  • 第三章 曹操与曹魏的用人
  • 3.1 曹操"唯才是举"和以权术相驭的用人方针
  • 3.2 曹魏的用人与九品中正制
  • 第四章 刘备与蜀汉的用人
  • 4.1 刘备用人与荆楚人贵
  • 4.2 荆州与益州集团的争斗
  • 4.3 诸葛亮的用人方法
  • 4.4 蜀汉后期用人与人才之匮乏
  • 第五章 孙吴的人才选用
  • 5.1 孙坚与孙策的用人
  • 5.2 孙权的用人
  • 5.3 陆逊之死与世家大族对孙吴用人之影响
  • 第六章 三国用人之比较
  • 6.1 三国用人之共同特点
  • 6.2 三国用人的不同之处
  • 第七章 余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三国人才选用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