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新途径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新途径

魏文刚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我国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完善和提高,而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有很多,比如课程的设置、师生的素质、考核内容与考核形式等,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实际做以下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9-0062-0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的是专业性特点突出的实用性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实用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因其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枝独秀”,是无法被替代的。

纵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好的,但因课程设置、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加入WTO以来,随着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和新理念的进入,加上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等的冲击,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不能立足职能定好位,抓好关键求发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那必将会失去自身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改革课程体系

教育应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课程应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应是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课程传授的知识、技能及行为规范,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数量上达到高效率及行为变化上达到高质量,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地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的“构想”及技术更新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宗旨的“创造性”课程必将成为学校课程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而进行改革的方向。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直接培养一线劳动者的专门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其课程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为核心。课程是影响教学质量最核心的因素,课程设置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包含了大纲、教材、教学手段以及教法和学法等。课程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教育领域中的一切改革最终都将影响和归结到课程改革。同样,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其最终落脚点也体现在课程改革上。为此,把握当前我国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有利于深刻理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职教课程改革策略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二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支高水平的教学梯队是优质课程建设的标准之一,教师是质量工程的灵魂,如果教师水平不高,即使课程建设得再好,也难以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优质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1.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必须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支撑

“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既要担当教师的角色,更要充当工程师的角色,应尽可能多地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各项技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训提供指导。稳定现有的师资队伍,按照“专业内在岗培训为主,在职进修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改善其知识结构。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及高级职称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以满足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学位点建设的需要。同时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其他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这对在职教师也是一种刺激和提高。

2.以教学的日常管理为手段,建立可行的监督机制

主要体现在建立和不断完善教师日志制度、自我管理制度、教师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教师日志制度的建立,可以使教育管理者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对教师的职业素质起到监督促进的作用;教师的自我管理制度旨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建立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教学在教师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三通过学生素质高低体现和反映教育成果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

第一,制定严格的日常生活管理制度。实施辅导员进驻宿舍制度,达到与学生随时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目的;对平时各项工作定期进行检查与比赛,检查评比结果与班级奖励挂钩,创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在无形中推动学生自觉学习提高。

第二,每学期都要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多种不同形式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熏陶。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体育比赛、开展技能比赛、书法绘画展、专业讲座等,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品位、艺术修养、团队精神等多方面素质进行培养锻炼,这样寓教于乐的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三,加强实践环节。因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有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达到4∶6。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基地,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开设选修课。选修课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有选择地修习课程,从而拓宽相关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促进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四改革现有的以考定胜负的考核制度

通常考试被认为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实用性和技能性人才,考试方式、方法的不断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具体措施上,首先要严格考试管理、培养高素质的监考队伍。我院要求必须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把考试关,从而打消某些学生消极学习,蒙混过关的不良思想倾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效果是明显的。事实上,监考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考场纪律,但最终关系到的还是教学质量问题。良好的考场纪律是评价命题质量、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有力保证,是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基础,反之,则教学和命题都偏离方向。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考队伍是维持良好考场纪律、提高考试质量的关键。

针对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的不同特点,实行侧重点不同的考试方式。我院坚持理论课以总结性考试为主,重点推行教考分离、闭卷考试形式,最后对试卷要进行分析,找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内容讲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便扬长避短,吐故纳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课重点考查学生在平时对要求的技能操作、技术应用的每一步、每一环节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同时也注重总结性综合技能考试。以上考试改革措施的实施,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均产生了很大压力,使得师生在教与学中自觉地采取各种措施,如使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教与学的方法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陈晨〕

标签:;  ;  ;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新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