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中的构建与应用

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中的构建与应用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550001)

摘要:目的探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结合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中的构建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学院护理学2015级(5)班79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40例实施情境体验教学模式联合ECS,对比两组理论、实践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理论、操作成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中应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联合ECS,能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及教学质量。

关键词:《急危重症护理学》;情境体验教学模式;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

《急危重症护理学》不仅重视理论学习,且还注重实践操作,课程要求学生在真实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除了要做到急救护理技能的娴熟与精准外,还要做到专业知识的丰富与深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紧急状况下,对病人开展及时且有效的救、护工作[1]。应用情境体验式教学,积极创设适应或符合教学内容的场景,使护生身临其境,更好的感受与体验,以此来更加准确、全面且详细的学习相关内容[2]。本文以“体验式学习圈”(大卫·库伯)理论为基础,与学科特点及先进的高科技医学模拟教学产品—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相结合,进行情境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且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中,分析其效果,现对此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8月-2019年9月,以本护理学院护理学2015级(5)班为对象,从中选取护理本科生79名,将其依据传统的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中,男1例,女38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24岁,中位(22.5±0.9)岁;观察组40例中,均女生,最小年龄20岁,最大24岁,中位(22.4±0.8)岁;两组上述数据经全面比对,均无显著差异(P>0.05)。任课教师均为急诊急危重症组教师,学历本科以上。

1.2方法

对照组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来教学,观察组则围绕《急危重症护理学》,联合ECS构建情境体验教学模式:(1)教学设备。ECS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教师控制系统、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中心吸氧和负压吸引装置等,而在模拟房间布局方面,完全一致于临床急诊抢救室。(2)教学内容。依据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紧扣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护理学院《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大纲内容。(3)人员准备。①师资准备:在课程负责人的领导下,遴选临床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技巧娴熟的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内容为ECS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病例导入及系统控制程序,再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方法。②学生准备。将学生按照学号划分为三个团队,第一组26人,第二组26人,第三组27人。分别选出组长1名,负责整个情景演练的策划,每团队再分现场、途中、院内及重症监护四小组。每小组与指导老师联系,进行临床实地考察、观摩,为扮演角色(造型、妆容)进行准备。(4)病例编辑。教师根据《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指导,遵循扬长补短的原则,病例中涉及动态观察心电监护,除颤、CPR等急救技能操作,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ECS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病例的编制:ECS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系统导入病历的编制,一名教师控制模拟人系统。②学生剧本编辑。学生对教学任务制定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剧本。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相关临床资料收集与资料查阅,组长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整个教学环节病例剧本的编辑,编辑过程中,由指导老师负责审阅、指导、定稿,剧本编写要求充分应用《急危重症护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并根据病情发展变化提出相关问题,列出相应处置方案。(5)教学实施。学生已进行理论、技能授课,具有扎实理论的基础及熟练的急救技能操作能力。采取“理论授课→分项技术练习→ECS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结合现实场景模拟综合急救演练→幻灯汇报→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方式。(6)效果评价。情景模拟法结合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进行实践演练以后,采用自制问卷,内容包括“情景模拟法结合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教学设计与实施情况的评价”以及“对情景模拟法结合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教学效果的评价”“情景模拟法结合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教学中行为表现自我测评”多个项目。

1.3观察指标

针对理论考核而言,采取试卷方式来进行考核,总分为100分;实践考核则采取操作+病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考核成绩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SPSS20.0处理数据,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偏高(P<0.05),见表1。

表12组考核成绩对比

3.讨论

《急危重症护理学》比较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大多重视的各单项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而针对由三部分构成(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医院急诊科救治与院前急救)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来讲,在综合应用方面比较缺乏,没有能够将各救护环节间所存在的联系给展现出来[3]。针对情境体验教学模式而言,其建立根基为由大卫·库伯所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圈”,通过结合EMSS,把重症监护、急诊救护及院前救护等相融合,有助于帮助护生更好的掌握急救流程,树立急救思维[4-5]。此外,通过导入主题情境病例,可以将体验式学习圈架构当中的诸如验证、概念、强化及体验等环节融合起来,借助主题情境病例,对各种疾病的急救特点予以体验,与此同时,通过对已学习内容的重复与强化,可以达到温故知新,加深理解,以及巩固急救技能的目的。而对于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而言,其作为一种高科技医学模拟教学产品,能够为学生学习及临床实践操作提供切实环境、设备、条件支撑,帮助学生在一种比较逼真的环境下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治疗,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将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与ECS相联合,应用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当中,能够较好大巩固护生技能,丰富理论知识,强化实践能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理论、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此结果可证实上述论证。因此,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中应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可获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常萱,董丽.情境体验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2(8):630-634.

[2]柴翠萍,赵翠枝.自主合作与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7,25(5):65-66.

[3]陈姗,朱明亚,雷璇,etal.T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2):124-126.

[4]路陶生,杨一涛,马翠荣,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结合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患者鼻饲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7,11(4):286-288.

[5]余小柱,王福安,李瑞玲,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教学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8):26-28.

标签:;  ;  ;  

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中的构建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