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教师如何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学校756000)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与推广,打破了平静了多年的传统的课程结构体系。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如何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才能把新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这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教师;角色;转变

课程历来都是推动着教学的运行。新课程对教学的影响力也明显地加大。它将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只有重新塑造自己的角色,创设和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才能保证新课程标准高质量的实现。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才能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呢?笔者以为应从的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带来的“冲击”

新课程进入学校并实施,将直接冲击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正视新课程带来的“冲击”和变化,将是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重新塑造自身角色遇到的首要问题。

1.教师要“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型”转变。“一本教案教一辈子书”“吃老本”“一桶水”等观念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形势需要了。我们要有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信息,就像涔涔流出的“溪水”一样源远流长。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必须熟悉教材的体系,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灵活把握教材的宽度和内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重新构建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这既是对教师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2.学生要“解放”——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身与心的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缺少自由发挥的空间,缺乏生动活泼的启发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意志和想象。实践新课程就需要把学生解放出来,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的心理变化来调节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身”与“心”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碰撞与共鸣。这样,既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妙、最愉快和最幸福的时刻。

3.教材要“整合”——依赖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广泛引进新材料。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要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产生和生活中的问题。这种“目的”将体现在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整合教学内容与引进的新材料。也就是说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重新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和体验,开拓他们的认知视野。

4.评价要“突破”——重视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教学评价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时刻左右着我们的教学。若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教育将失去其特有的吸引力和艺术美感。因此新课程呼吁教学评价要突破,要打破过去单一的评价模式,探索能够把“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结合起来的多元化评论。

二、摒弃以传授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摆正“教”与“学”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承与移值,教学形式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这是一种适应于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形式。教师的作用只是牢牢控制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教学模式是“人—人”。前面的“人”是教师。此“人”通过口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后面的“人”—学生。在这里学生仅仅的知识的“容器”,而不是主动的学习者。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应试教育”思想左右教坛、评价过分强调升学率导致的结果。

新课程教师价值观的转变,起点是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教师不再过分注重知识地传授,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而是加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沟通合作精神。因此,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三、坚持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

1.正确认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在课程改革初期,学生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身上深深烙上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印记:

(1)摆脱不了教材束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特别是在“应试教育”束缚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根据课本内容传授知识。尤其是在各类考试内容上以不超出课本,不超出教学大纲为前提,因此养成了学生唯教材是从,不愿意多学一点教材以外的东西的习惯。

(2)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主要依赖教师的讲授。传统的教材体系在教材的前后顺序、各学科在不同年级的开设时间、涉及知识的进度等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这紧紧地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因怕影响教学进度,不敢过多地对知识进行扩展和对其他学科进行渗透。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是受教材和教师限制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相互间的交流、合作学习机会很少甚至没有,绝大多数的学生是等待着教师的知识填灌。

(3)学生课后的学习任务以完成作业为标准,缺乏走向社会积极实践的能动性。

(4)学生的学习范围局限在课堂及教师上。由于传统教学是通过学校、教材和教师实现的,因此学生很少通过学校以外的场所、人员、媒体等来自主、能动的学习。

2.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

(1)给学生明确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要让学生知道教材只是课程标准的一种呈现方式。只有要建立起课程学习中“预习——学习——实践探究——反思——再预习——再学习——再实践探究——再反思”的螺旋形上升的学习形式,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2)强调学习的途径不仅仅是完成课本上的作业,而是要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等方面紧密联系,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探究、合作、创造等能力。

(3)由于教材的呈现方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的掌握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而要通过一个过程或阶段来最终完成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因此在评价中应用发展的、有区别的对待,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地学习。

(4)强调学习多样性、综合性。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更注重学科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更强调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的学习和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既能归纳、总结、升华同一学科的知识,又能将涉及到的各个学科知识有机整合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彻底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切实转变自身角色,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高质量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标签:;  ;  ;  

教师如何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