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共同成长的润滑剂

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共同成长的润滑剂

◆杨志春甘肃省高台职业中专734300

摘要:中职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质量,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师转变转念,提升素质,准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提高中职体育课教学的有效途径。本人就中职体育教师如何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上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职体育师生关系和谐共同成长

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师生关系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部分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趋于紧张,一些学生与教师不合作,课堂纪律松散;个别学生甚至顶撞、侮辱谩骂教师。有的中职学校还发生学生殴打教师等恶性事件,严重影响到学校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如何解决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怎样处理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各类中职学校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收集信息,了解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基本上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喜悦。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也是用文化课成绩的好坏来看待学生的好坏,认为文化课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生的体育特长没有被发现,体育教师不了解学生情况,打击了有体育特长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收集学生信息,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是处理好体育课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首要因素。

1.查阅学校有关体育方面的档案资料。欲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可查阅学生的健康档案。欲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可查阅学生的“达标”测验登记卡或体育课成绩记录簿等。

2.在课前可通过与班主任、部分学生聊天、查看学生入学登记表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表现、体育爱好和特长、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环境影响等,从中掌握第一手材料,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以通过学生初中时的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及家庭情况,摸清学情。

二、提高体育教师素质,转变观念,树立形象

1.加强体育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实践证明: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必须通过经常的体育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行为标准,使其转变为学生内在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不只在课堂和实验室中才能获得,它同时也可以从与同事一起生活的经验中获得,是其生活的环境所能激发的智力活动。”在教学和训练中,既要抓技术、抓成绩,还要抓思想、抓体育道德。现代的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政治上不够成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任务,目的要明确。教练员在研究制定训练目标时,也必须考虑到学生、队员的诸方面因素,使每个成员都对集体目标和任务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自己与集体的目标和任务融为一体。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勤学苦练,严肃认真,比赛时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精神。

2.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教师在愉悦情感的支配下进行体育教学工作,思维敏捷,语言丰富有情感,动作优美自如,面部表情自然丰富。从而创设出轻松、欢快、无忧无虑的教学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由于体育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加之体育教学本身特点,能够触发激情的刺激源较多,如学生在投掷教学中不注意安全,违纪现象屡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愉悦的心境会使之平静理智地来处理问题,使突发事件转化为新的契机,不至于因发怒而影响原有的良好的教学气氛。反之,教师本来心情烦燥、压抑,遇到这种情况便怒火中烧,失去理智,向学生发泄出来。结果往往是,说话走火,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整个教学情境随之变得沉闷、压抑起来。这样,会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应注意培养稳定的愉悦情感品质,要带着欢笑走进课堂,以愉悦之情唤起学生愉悦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环境中接受教育。

3.加强学习,提高威信,树立教师形象。体育教学是身心并用,融知识、技术于一体的活动。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钻研业务,努力充实自己,在学生中建立起威信,从而使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坚实的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最初的第一印象总是最鲜明、最敏感、最深刻的,起着先入为主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从强化教师意识做起,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语言表达、动作示范、组织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如上好第一节课,组织好第一次课间操,严肃、亲切、和蔼的教态,正确优美的示范,精辟、生动的讲解,整齐、清洁的器材等等,使学生对你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信服。老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不断地完善自我,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爱字当头培养情感。我国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教师应诚恳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且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2.用愉悦情感贯穿体育课教学。教师在愉悦情感的支配下进行体育教学工作,思维敏捷,语言丰富有情感,动作优美自如,面部表情自然丰富。从而创设出轻松、欢快、无忧无虑的教学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由于体育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加之体育教学本身特点,能够触发激情的刺激源较多,如学生在投掷教学中不注意安全,违纪现象屡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愉悦的心境会使之平静理智地来处理问题,使突发事件转化为新的契机,不至于因发怒而影响原有的良好的教学气氛。

3.用宽容缩短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隔阂。体育教学活动复杂多变,学生又活泼好动,比较难于组织,学生经常违犯纪律,要求体育教师要豁达大度,对学生有宽容之情,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宽容之情能卸去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其有勇气纠正错误,教育效果明显。对待学生的错误应采取冷静的态度,不应横加指责,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他们想一想,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改正。这种豁达大度的宽容之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富有人情味,对教师产生一种既崇敬又敢于接近,友好相处的心理相容的亲近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的行为,唤起学习激情。

4.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且还要练,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堂的文化课后,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象出笼的鸟一样感到无比的兴奋,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掌握好分寸,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正当欲望得到满足,集中思想和精力好好学习,并在学习中体会体育知识,技术的重要性。

5.客观公正,平等待生。客观公正,平等待人,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作为体育教师更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当然,作为教师都喜欢好生,但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既有好生,也有差生,这是客观存在的,中职类学校更是如此。只有公平对待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解除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与教师建立起“不设防”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意图才会被学生心情舒畅的领会和接受。特别是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集思广益,公平、公开、公正地处理好学生中发生的纠纷和问题,让学生心服口服,起到教育的作用。

总之,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和身体素质的全面的培养。作为体育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作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标签:;  ;  ;  

和谐师生关系——师生共同成长的润滑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