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蛋白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双蛋白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论文摘要

大豆是我国的传统食品,蛋白质含量达45%左右,为一般食物含量的3~5倍。现代营养学认为,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其氨基酸成分,如果各种氨基酸比例接近人体的氨基酸模式,即符合FAO/WHO建议的氨基酸模式,则该种食物的营养价值高。大豆中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不但接近FAO/WHO的建议模式,也与动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相近。另一方面,大豆蛋白质与奶类食物搭配,具有蛋白质互补的作用。而且大豆中的脂肪含量达20%,其中人体所必需的亚油酸含量约占50%。此外,大豆中不含胆固醇,故有降血脂的作用;其中含有的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又使大豆具有治疗糖尿病、缺铁性贫血,防止动脉硬化和防治肿瘤等医疗功效。本研究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1、从蒸煮温度、蒸煮时间和磨浆温度三方面进行试验,以豆腥味做感官评定,确定豆浆脱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蒸煮温度95℃、蒸煮时间5min、磨浆温度100℃。2、从菌种配比、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三方面进行试验,以凝固状态、是否有乳清析出、乳香味、口感和酸味等五方面做感官评定,确定发酵型双蛋白乳酸菌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菌种配比1:1、接种量5%、发酵时间5h。3、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以沉淀率为指标,筛选羧甲基纤维素钠、藻酸丙二醇酯、黄原胶和海藻酸钠四种稳定剂,确定发酵型双蛋白乳酸菌饮料的最佳稳定剂复配比例为羧甲基纤维素钠0.4%、藻酸丙二醇酯0.2%、黄原胶0.05%;以浮油厚度为指标,筛选单甘酯、蔗糖酯和卵磷脂三种乳化剂,确定发酵型双蛋白乳酸菌饮料的最佳乳化剂复配比例为单甘酯0.15%、蔗糖酯0.15%、卵磷脂0.05%。4、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以沉淀率为指标,选择物料先经杀菌温度、物料先经杀菌时间、装罐后封盖再杀菌温度、装罐后封盖再杀菌时间四个因素,确定发酵型双蛋白乳酸菌饮料的最佳杀菌工艺为双蛋白原料乳采用121℃,3秒;成品采用80℃,15min。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我国居民营养状况
  • 2 国外居民大豆蛋白摄取状况
  • 3 大豆营养成分及功能
  • 4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
  • 5 目前市场双蛋白乳品简介
  • 6 两种常用的乳酸菌
  • 7 蛋白饮料中常用的几种乳化稳定剂
  • 8 相关双蛋白乳酸菌饮料研究现状
  • 9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豆浆脱腥工艺优化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双蛋白乳酸菌饮料发酵工艺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双蛋白乳酸菌饮料乳化工艺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双蛋白乳酸菌饮料杀菌工艺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六章 双蛋白乳酸菌饮料工业设计
  • 1 原料
  • 2 车间布局
  • 3 设备选型
  • 4 设备布局
  • 5 工艺流程
  • 6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 论文主要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甘蔗乳酸菌饮料制备工艺的优化[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18)
    • [2].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乳酸菌饮料的消费提示[J]. 现代食品 2017(13)
    • [3].乳酸菌饮料新国标将出台 市场有望得到规范[J].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15(09)
    • [4].聚焦乳酸菌饮料乱象[J]. 乳品与人类 2016(04)
    • [5].活菌存量拷问乳酸菌饮料国标[J]. 品牌与标准化 2015(04)
    • [6].乳酸菌饮料新国标将出台 产品名目繁多或将受规范[J]. 福建轻纺 2015(05)
    • [7].乳酸菌饮料市场有望规范[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5(05)
    • [8].乳酸菌饮料市场有望得到规范[J]. 福建轻纺 2015(06)
    • [9].乳酸菌饮料“健康牌”更像一道障眼法[J]. 福建轻纺 2015(10)
    • [10].两年内乳酸菌饮料行业将洗牌[J]. 福建轻纺 2015(09)
    • [11].如何加强乳酸菌饮料的产品质量控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5(30)
    • [12].哪款酸奶和乳酸菌饮料能让肠胃“动起来”?[J]. 消费者报道 2016(01)
    • [13].乳酸菌饮料营养价值不如酸奶[J]. 消费者报道 2016(01)
    • [14].益力多乳酸菌饮料含糖过高堪比可乐[J]. 消费者报道 2016(01)
    • [15].酸奶和乳酸菌饮料真能让肠胃动起来吗?——15款酸奶、乳酸菌饮料测评报告[J]. 消费者报道 2016(01)
    • [16].冷藏vs常温、酸奶vs乳酸菌饮料,该喝哪一种?[J]. 消费者报道 2016(06)
    • [17].达能、蒙牛酸奶综合评分较优[J]. 消费者报道 2016(01)
    • [18].发展步入瓶颈期 乳酸菌饮料行业洗牌在即[J]. 中国食品 2017(07)
    • [19].你最爱的“乳酸菌饮品”,究竟该如何选择?[J]. 饮食科学 2017(06)
    • [20].乳酸菌饮料的“健康障眼法”[J]. 消费指南 2015(10)
    • [21].马铃薯乳酸菌饮料的研制[J]. 现代食品 2020(05)
    • [22].气相色谱法检测活菌型乳酸菌饮料中乙醇质量浓度[J]. 中国乳品工业 2017(04)
    • [23].短时发酵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J]. 中国乳品工业 2017(05)
    • [24].褐色乳酸菌饮料稳定体系的优化[J]. 工业微生物 2016(05)
    • [25].一种无糖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开发研究[J]. 饮料工业 2016(04)
    • [26].褐色甜酒酿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J]. 中国酿造 2014(11)
    • [27].褐色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研究现状[J]. 食品科技 2015(01)
    • [28].乳酸菌饮料知多少[J]. 食品与健康 2014(06)
    • [29].谈乳酸菌饮料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 民营科技 2012(07)
    • [30].浅谈影响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因素[J]. 饮料工业 2012(11)

    标签:;  ;  ;  ;  

    双蛋白乳酸菌饮料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