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他者 ——《聊斋志异》两个英译本中建构的东方主义形象研究

想象的他者 ——《聊斋志异》两个英译本中建构的东方主义形象研究

论文摘要

形象是有关异国的固定模式,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性表现.在大量的东方文本中,东方被建构成了充满神秘具有新奇,怪诞和不可理喻等本质特征的他者形象体现了西方对东方,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主体与客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他者必然被界定为主导性主体以外的一种不熟悉的对立面或否定因素.第一章是理论部分,深入阐述了东方主义和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核心思想,并对西方的中国形象进行了回顾。对两个译本的译者作了简要介绍。同时指出本文是东方主义,形象学,意识形态与后殖民主义主义翻译理论结合下的跨学科翻译研究的典型例证。其意义在于通过分析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聊斋志异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异同,探讨西方译者在翻译我国文学作品中如何塑造,扭曲他者形象的理论根据。第二章:明确界定“他者”概念并对他者形象进行了类别划分.从女性,道士,和尚,民间艺人,,书生,商人,以及官员形象入手,深入分析了丹尼斯迈尔和维克多迈尔的合译本和翟理思的译本中对源语文本聊斋志异中东方形象再现的异同以及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深层原因。第三章,从两个译本的故事场景尤其是仙境,梦境和夜晚这三个意象入手,深入探讨了东方主义的意识形态对译者在处理东方的经典著作时其所施加的不可抵制的隐形影响.第四章,从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入手,比较两个译本叙事模式上翻译策略的差异、探究了译者由于身份的差异所决定了的翻译策略的意识形态动机。第五章,深入对比分析了两个译本中有关传统文化信息的错误传译,尤其是在从宗教概念的误置,文化概念内涵的遗失,词汇层面翻译中的文化意象的偏离为出发点,全面探求了译者在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中所展现出的政治和文化因素。第六章为结论,总结全文,并指出此论文的不足与今后研究的方向。翻译是异质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的最重要的媒介,而翻译中突显的差异性隐含着文化歧视或文化傲慢,隐含着话语霸权的争夺和胁迫,甚至隐含着殖民文化和种族政治,因而也蕴含着文化冲突和对抗的危险,因此在当今全球化,和而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必须通过重译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积极输出其中所蕴涵的优秀思想,去重新塑造中国形象,建立东西方平等和谐的对话交流平台。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ontent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Literature Review
  • 1.2.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ors of the Two versions
  • 1.3.Research Methods
  • 1.4.Significance and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 Chapter two Stereotyping of Characters
  • 2.1.On Oriental Beauty
  • 2.2.Taoists and Buddhists
  • 2.3.Folk acrobats
  • 2.4.Men of Letters
  • 2.4.1.On the Devotee of Confucianism
  • 2.4.2.On the Fool of Examination
  • 2.4.3.On the victim of Fetish
  • 2.4.4.On the Goer of Superstition
  • 2.5.Merchants
  • 2.6.Officers
  • 2.7.Summary
  • Chapter Three Projecting of settings
  • 3.1.Image of Fairyland
  • 3.2.Image of Dream
  • 3.3.Image of Night
  • Chapter Four Shifting of Narrative Patterns
  • 4.1.Narrative Perspective
  • 4.2..Narrative Time
  • 4.3.Narrative Structure
  • Chapter Five Writing of Linguistic Signs
  • 5.1.Material Culture
  • 5.2.Social Culture
  • 5.3.Ideological Culture
  • 5.4.Language Culture
  • Chapter Six Concluding Remarks
  • 6.1.Summary
  • 6.2.Limitations
  • 6.3.Further Orientations
  • Notes
  • Bibliographies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聊斋志异》的道德民俗描写[J]. 现代交际 2016(17)
    • [2].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美之表现[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 [3].《<聊斋志异>探赏》简介[J].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6(02)
    • [4].论儒家伦理视角下《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12)
    • [5].论《聊斋志异》的书生形象[J].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19(04)
    • [6].论《聊斋志异》的狐狸精形象[J].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19(04)
    • [7].浅析《聊斋志异》中的“果报小说”[J]. 名作欣赏 2020(02)
    • [8].孙犁与《聊斋志异》[J]. 东方论坛 2019(06)
    • [9].《聊斋志异》研究中的争鸣问题[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05)
    • [10].从《聊斋志异》中的教师形象管窥蒲松龄的教育思想[J]. 教育观察 2020(07)
    • [11].论《聊斋志异》中的“异境”[J]. 蒲松龄研究 2020(01)
    • [12].“译者视野”下翻译立场的确立——陈季同法译本《聊斋志异》研究[J]. 中国翻译 2020(02)
    • [13].论《聊斋志异》中的水神信仰[J]. 明清小说研究 2020(02)
    • [14].解读《聊斋志异》中的“狐”形象[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06)
    • [15].浅析《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J]. 汉字文化 2020(07)
    • [16].《聊斋志异》中的“鬼神世界”及其构建逻辑[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0(04)
    • [17].科学视域下《聊斋志异》科幻思想探因[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1)
    • [18].体大与精微:文言小说叙事研究新向度——尚继武《〈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研究》评介[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Z1)
    • [19].《聊斋志异》异类婚恋故事中的异类与书生[J]. 文化学刊 2020(06)
    • [20].融文入史 亦译亦创——史景迁《聊斋志异》译介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1].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及蒲松龄的女性观[J]. 汉字文化 2020(12)
    • [22].建构聊斋学中外学术共同体的新探索——《英美聊斋学研究》评介[J]. 蒲松龄研究 2020(02)
    • [23].《聊斋志异》中“桃花源”植物景观营造[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4].《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的结构功能[J]. 名作欣赏 2020(21)
    • [25].满语b开头的拟声拟态词探究——以《择翻聊斋志异》为例[J]. 满语研究 2020(01)
    • [26].《聊斋志异》方言释证三则[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7].《聊斋志异》的“美生”论自然写作[J]. 文史哲 2020(05)
    • [28].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反传统倾向[J]. 文化学刊 2020(09)
    • [29].《聊斋志异》中的死亡意识[J]. 职大学报 2020(05)
    • [30].蒙古国所见蒙古文《聊斋志异》二种述略[J]. 民族翻译 2020(04)

    标签:;  ;  ;  ;  ;  ;  ;  ;  ;  ;  ;  ;  

    想象的他者 ——《聊斋志异》两个英译本中建构的东方主义形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