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甘油在老年患者术后心动过速中的应用

硝酸甘油在老年患者术后心动过速中的应用

一、硝酸甘油在老年病人术后心动过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宜云[1](2021)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脏切除术围术期炎症因子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脉搏灌注变异指数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脏切除术围术期炎症因子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做肝脏切除术的患者100例,ASA II~III级,Child-Pugh评分A~B级,年龄40~70岁,随机分成两组:低中心静脉压组(C组),肝切除期维持中心静脉压0~5cm H2O;肝切除后快速补液恢复CVP 6~12cm H2O;PVI指导GDFT联合CLCVP组(P组):肝切除期维持CVP 0~5cm H2O、PVI<14%;肝切除后PVI指导下快速补液,CVP 6~12cm H2O、PVI<14%。两组均维持MAP≥65mm Hg、尿量>25m L/h。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2)围术期液体出入量,如晶体液入量、胶体液入量、输血量、总补液量、尿量、失血量及腹腔引流量;(3)围术期观察指标,如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间、警觉/镇静(OAA/S)评分、排气时间、住院时间;(4)血流动力学和容量指标,包括患者麻醉诱导前6分钟(T0)、麻醉诱导后(T1)、肝实质离断前6分钟(T2)、肝脏切除后6分钟(T3)、术毕(T4)的MAP、HR、CVP、PVI、PI;(5)炎症细胞因子,包括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1、3天血浆中、内毒素(LPS)、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6)肝肾功能如ALT、AST、T.BIL、BUN、Cr;(7)血气分析指标如p H、p CO2、HCO3-、Lac、Hb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无显着差异(P>0.05);(2)P组晶体液入量、总补液量均低于C组,胶体液入量高于C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拔管时间及排气时间P组均少于C组(P值均<0.01);(4)组间比较:P组T1~T3时的CVP高于C组(P<0.01);T4时的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组低于C组(P<0.01);T1~T4时P组PI高于C组(P<0.01)。组内比较:两组心率T1~T3逐渐降低,T4时升高(P<0.01);两组平均动脉压T1~T3逐渐降低,T4时升高(P<0.01);两组患者的CVP,T1~T2时降低,T3~T4时逐渐升高(P值均<0.01);C组PVI在T2~T4逐渐降低,P组PVI于T1~T4逐渐降低(P值均<0.01);P组PI于T1~T4逐渐升高(P<0.01);(5)组间比较:术后第1、3天P组的LPS、CRP均低于C组(P值均<0.01);C组术后第3天的PCT、PLR高于P组(P<0.01)。组内比较:术后第1、3天两组的LPS、PCT、CRP、NLR及PLR均比术前1天高,基本是先升高后降低(P值均<0.05);(6)组间比较:P组术后第1天的AST和术后第3天的BUN低于C组(P<0.01)。组内比较:两组术后第1、3天的ALT、T.BIL均升高(P值均<0.01),C组术后第1、3天的AST、BUN升高(P<0.01),P组术后第1、3天的Cr先升高后降低(P<0.01);(7)组间比较:C组术后第3天的p H、Lac大于P组(P<0.01)。组内与术前1天相较:术后第1、3天两组的Hb先减低后增高,p CO2先增高再减低,Lac逐步增高,p H逐步减低(P值均<0.05)结论肝脏切除术中行PVI指导GDFT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能降低术中晶体输入量、输液总量,增加胶体输入量,减少拔管时间及排气时间,保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组织灌注和氧供需平衡,抑制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术后乳酸水平,保护肝肾功能,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陶玉竹[2](2020)在《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利用靶控输注方式(TCI)探讨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于全麻患者的临床效果,探寻能够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睡眠及恢复状态良好的最佳配伍剂量,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2h以内妇科腔镜手术患者128例,ASA分级I~II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P组,EP1:2组,EP1:1组,EP2:1组四组。设置血浆浓度给药参数。麻醉诱导阶段,四组均予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μg/kg,P组予丙泊酚3μg/ml TCI,EP1:2组予依托咪酯0.2μg/ml TCI,丙泊酚2μg/ml TCI,EP1:1组予依托咪酯0.3μg/ml TCI,丙泊酚1.5μg/ml TCI,EP2:1组予依托咪酯0.4μg/ml TCI,丙泊酚1μg/ml TCI,予罗库溴铵0.6mg/kg,肌松药完全起效后置入喉罩,予以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阶段,四组均保持诱导时相同输注剂量,并予瑞芬太尼0.05-0.2μg/kg/min静脉持续输注,切皮前予舒芬太尼0.3μg/kg,术中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手术缝皮时停止靶控输注,保持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直至手术结束,予氟比洛芬酯5mg、托烷司琼2mg;待自主呼吸恢复后,予新斯的明1mg、阿托品0.5mg、氟马西尼0.3mg。主要观察指标:(1)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入室(T0)、诱导后1min(T1)、插管后1min(T2)、切皮时(T3)、切皮后10min(T4)、切皮后30min(T5)、切皮后1h(T6)、手术结束时(T7)(2)患者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3)不良反应(4)术前(D0)及术后1天(D1)、2天(D2)、3天(D3)、7天(D7)睡眠时间、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D0及D7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8例研究对象,每组32例,每组各有2位病人失访,最终共有120例患者完成本项研究,每组病例为30例。1、血流动力学变化:EP2:1组T1、T2时MAP、HR变化最小(P<0.05),T3至T7时数值升高,而EP1:2组MAP、HR变化幅度最小(P<0.05);EP1:1组和EP2:1组T2至T7时BIS值均明显低于P组(P<0.05)。2、眼睑反射消失、苏醒、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EP2:1组各项均明显高于P组(P<0.05)。P组与EP1: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良反应:P组与EP1: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EP1:1组与EP2:1组肌阵挛、躁动和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组(P<0.05)。4、术后睡眠时间:EP1:2组、EP1:1组和EP2:1组患者术后D1、D2天睡眠时间明显长于P组(P<0.05),且EP2:1组睡眠时间最长;EP1:1组与EP2:1组患者D7睡眠时间与D0时比较明显减少(P<0.05),EP1:2组与P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5、FSS评分:D1至D3时,EP2:1组FSS评分均明显高于P组(P<0.05),EP1:1组和EP2:1组FSS评分较D0时也明显提高(P<0.05);EP1:2组与P组FSS评分变化无差异(P>0.05)。6、QoR-40评分:EP1:2组与P组评分变化无差异(P>0.05),EP2:1组在D2、D3时明显低于P组(P<0.05)。PSQI评分:EP2:1组在D7时PSQI评分明显高于D0,且明显高于同时间点P组(P<0.05)。结论 通过探讨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发现依托咪酯与丙泊酚1:2比例(即依托咪酯0.2μg/ml TCI,丙泊酚2μg/ml TCI)联合靶控输注应用于全麻妇科腔镜手术,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当延长术后早期睡眠时间,降低疲劳,加快恢复。

李润军[3](2020)在《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节能量代谢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曲美他嗪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和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病人的临床结果,但缺少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多重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价曲美他嗪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2)评估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3)探讨曲美他嗪联合新活素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本试验为单盲,共纳入了401名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基础药物治疗上加用曲美他嗪60 mg负荷量口服后,常规20 mg,1日3次维持口服。在第2和/或第6天,我们评估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和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血糖、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此外,通过超声心动图,我们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输出量(CO);2)对于这个随机化研究,我们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纳入了173个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等基础药物治疗。89个患者为试验组,84个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60 mg曲美他嗪负荷剂量后,随后予以20 mg日三次口服治疗,评价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Cr、尿素氮、血糖、ALT、AST、左心房内径(LA)、LVEF、LVEDD、CO;3)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伴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力衰竭患者122例,心功能均为KillipIIIII级。在盲评中,病人被随机分配到基础治疗组、新活素组及曲美他嗪联合新活素组,基础治疗组41例,新活素组41例与联合治疗组40例。基础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新活素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新活素药物治疗,给药方案为新活素1.5μg/kg静脉冲击,10 min缓慢静注,以后0.0075μg/(kg.min-1)静脉持续泵入;联合治疗组给予新活素剂量用法同上,同时联合组接受曲美他嗪60 mg口服,然后20 mg,1日3次常规剂量口服。在第2和/或第6天,我们评估CK、CK-MB、cTnI、Cr、血清尿素氮、血糖、ALT、AST,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此外,10-14天通过超声心动图,我们评估LVEF、LA、LVEDD、CO心脏超声指标。结果:1)曲美他嗪治疗后,CK和CK-MB入院第2天(均P=0.022),和cTNI第6天(P=0.00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心肌标记物水平明显降低。此外,试验组的ALT和AST(分别为P=0.001,P=0.000)和血糖6天后(P=0.011)较对照组显着降低,10-14天后LVEF(P=0.039)经曲美他嗪治疗后明显提高。而曲美他嗪对Cr、尿素氮、LVEDD和CO的影响并不显着(P>0.05);2)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第2天显着降低了CK及CK-MB水平([797±582]vs.[1092±1114];[80±60]vs.[105±100];P=0.029,P=0.041),第2及第6天降低了cTNI水平([13.5±12.7]vs.[19.8±19.2];[3.3±3.2]vs.[4.8±4.7];two-tailed P=0.012)。此外,曲美他嗪于第6天显着的降低了ALT、AST的水平([29.0±11.6]vs.[42.4±24.5];[39.8±17.3]vs.[69.2±70.0];two-tailed P=0.000),6天后降低了血糖水平([6.80±2.12]vs.[7.59±2.24];P=0.019),10至14天后增加了LVEF([58.4±8.6]vs.[54.9±8.4];P=0.008),关于Cr、尿素氮([81.0±20.5]vs.[81.181.1±20.5];[6.5±2.6]vs.[7.6±17.7];P=0.988,P=0.569),LA([36.3±4.5]vs.[37.0±4.1],P=0.264)、LVEDD([52.0±4.9]vs.[53.1±4.6],P=0.128)、CO([5.4±0.9]vs.[5.4±0.9],P=0.929),并没有显着差异;3)治疗后,3组患者CK和CK-MB于入院第2天,和cTNI、NT-proBNP第2、6天在联合治疗组、新活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联合治疗组降低更为显着(P<0.05)。此外,6天后联合治疗组及新活素组的ALT和AST降低明显,联合治疗组降低更为显着(P均<0.05),血糖、Cr和尿素氮治疗6天后,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10-14天后联合治疗组及新活素组治疗后LVEF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LVEF增加更为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CO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活素组及联合治疗组对LA、LVEDD的影响并不显着(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常规药物及介入治疗等积极处理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明显减低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生物标志物水平,降低了ALT、AST、血糖,并改善了心脏的射血分数,改善患者心功能;2)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并行PCI的患者,曲美他嗪可以显着降低心肌标志物水平,改善肝功能,调节血糖和改善心脏功能;3)曲美他嗪联合新活素减少了伴有糖尿病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心肌生物标志物水平、改善了心脏射血功能和心输出量,降低了血糖,同时对肝肾功有一定保护作用。

吴国豪[4](2009)在《重视老年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文中提出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目前,手术病人高龄现象十分明显,老年病人具有特殊的生理和临床特点,器官储备功能下降,且常合并心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人相关疾病,手术耐受性差、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郑海波,刁润新,杨桐伟[5](2008)在《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文中指出

孙建良,屠海林[6](2006)在《老年病人麻醉及苏醒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文中研究说明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为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2%,65岁以上占6.95%。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人数逐年增长。由于老年人的功能贮备降低, 而且多合并有其它疾病,围术期尤其是苏醒期出现并发症的机率相当高。但若术前进行细致的评估, 术中采用谨慎熟练的麻醉技术,术后给予良好的护理,则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围术期特别是苏醒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重点探讨老年病人的麻醉特点及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高岩,于凯江,王洪亮[7](2002)在《硝酸甘油在老年病人术后心动过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在老年病人术后心动过速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本病房 15例老年全麻术后发生心动过速病人 ,除外常见致心动过速的原因 ,给予小剂量硝酸甘油 ,初始剂量 0 2 5~ 0 5 μg/(kg·min) - 1,最大剂量不超过 1 0 μg/(kg·min) - 1,观察硝酸甘油对心动过速的影响。结果 小剂量硝酸甘油应用后 ,心动过速缓解 ,血压下降不明显 ,且未见心动过缓、头痛及加重心动过速等副作用。结论 对于老年术后出现的各种心动过速 ,在除外其它外科常见致心动过速的原因后 ,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 ,对控制心动过速有效

戴旭[8](2018)在《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用于脊柱手术中的脑保护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用于脊柱手术控制性降压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脑氧摄取率、术后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右美托咪定的脑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全麻下行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手术,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硝酸甘油组(D组)和硝酸甘油组(N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法,手术开始前10分钟进行控制性降压操作。控制性降压方法:在准备切皮前10分钟D组以负荷剂量1.0μg·kg-1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设置10分钟泵注完,继以0.2μg·kg-1·h-1速度微泵输注维持至缝皮;N组2μg·kg-1静脉泵注硝酸甘油,设置10min泵注完,手术开始时两组同时以硝酸甘油03μg·kg-1·min泵注,缝皮时结束控制性降压。目标使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基础值下降20%25%。记录2组患者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七氟醚浓度及BIS值,于术毕统计硝酸甘油用量。并于不同时点抽取2组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02)及脑氧摄取率(CER02);采集2组患者不同时点颈静脉血行炎症因子(IL-6、TLR4、TNF-α)测定,于术后24小时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两组术中MAP较基础值显着降低(P<0.05)、两组控制性降压15min时MAP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在控制性降压15min1及停止控制性降压15min时的HR较其基础值和N组显着降低(P<0.05);两组Fromme评分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硝酸甘油用量明显少于N组(P<0.05);D组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在用药后15min时跟没用药前比,有所降低,其BIS值跟N组相应时点相比也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的BIS值无论组间比较还是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切皮后、关键步骤及手术结束即刻Da-jv02和CER02均显着低于N组(P<0.05);两组中TNF-α、TLR4均从T2时间点开始升高,在T6时点升至最高点,T7时点开始下降,T3、T4、T6、T7时间点与同组T1时间点比较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IL-6从T2时间点开始升高,在T7时间点升至最高点,T3、T4、T6、T7与同组T1时间点比较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T3、T4、T6、T7各时间点的IL-6、TLR4和TNF-α的含量都比N组低,两组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MMSE得分及POCD例数均低于N组。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手术控制性降压是安全有效的,患者降压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心率平行降低,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比较,其降压效果更理想。DEX能降低全身麻醉药物及硝酸甘油用量、降低患者血浆中TLR4、IL-6、TNF-α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DEX控制性降压可降低患者脑氧摄取率,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由此可推断DEX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反应而降低POCD的发生率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谢颖超[9](2017)在《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血药浓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背景和目的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易导致剧烈血流动力学反应,老年患者维稳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心衰等不良影响。文献报道老年围术期相关死亡事件66%由于心血管事件。依托咪酯由于对呼吸循环的抑制非常小,常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但有文献对依托咪酯能否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及使用剂量存在质疑。药效学效应和浓度存在密切关系,静脉推注给药存在药效衰减,靶控输注可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避免手工给药的弊病。麻醉药物的血药浓度应与不同的刺激强度相适应,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辅助足量阿片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插管反应。了解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便于根据接近药效的目标设置参考起始浓度。右美托咪啶具镇静、镇痛、抗交感作用,可辅助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本研究旨在通过靶控技术,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CP50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2.方法择期全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诱导前试验组(D组)预注0.5ug/kg右美托咪定,对照组(C组)配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均静脉恒速输注10min。按照改良序贯法设定静脉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目标血浆靶浓度,根据预试验设定D组第一例起始浓度是0.30ug/ml,C组是0.40ug/ml,每组相邻浓度增加或降低O.1ug/ml,出现六个交叉点时试验结束。记录基础值(TO)、预注药物后5min(T1)、10min(T2)、意识消失时(T3)、依托咪酯血浆和效应室靶浓度平衡时(T4)、插管前即刻(T5)、插管后 1min(T6)、3min(T7)、5min(T8)各个时间点的 SBP,DBP,MAP,HR,Sp02,OAA/S评分、BIS值。TO及T8点抽取动脉血3ml检测儿茶酚胺血药浓度。记录各种不良反应。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或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P<0.05(双侧)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robit analysis计算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CP50及95%可信区间(CI)。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制图。3.结果实际D组21例、C组18例纳入统计。D组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CP50为0.62ug/ml(95%CI:0.49~0.76ug/ml);C 组 CP50 为 0.91ug/ml(95%CI:0.79~1.07ug/ml)。组内比较:D组T3-T8和C组T4、T5、T8的SBP和MAP跟TO相比降低(P<0.05),两组插管后D组T6-T8跟T5比较升高(P<0.05)。D组T3-T8和C组T4、T5的DBP跟T0相比降低(P<0.05),两组插管后D组T6-T7和C组T6、T7、T8的DBP跟T5比较升高(P<0.05)。D组T2-T5、T8和C组T6的HR跟T0相比降低(P<0.05),两组插管后T6-T7的HR跟T5相比升高(P<0.05)。组间比较:D组T3-T8的SBP和MAP低于C组,D组T4-T8的DBP低于C组(P<0.05)。D 组 T1、T2 的 BIS 低于 C 组,D 组 T4、T5 的 BIS 高于 C 组(P<0.05)。组间比较:D组T2-T8和C组T3-T8跟TO相比BIS降低(P<0.05)。不同剂量的依托咪酯均可使BIS值降到50以下,插管时均有所回升,依托咪酯用量加大可能会导致麻醉过深。不良反应中心动过缓发生率C组和D组分别是5.6%和33.3%(P<0.05),高血压发生率C组和D组分别是38.9%和4.8%(P<0.05)。4.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依托咪酯血浆靶控输注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CP50,联合应用时应注意适当减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减少后者的副作用,但可能会干扰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卢青,丁世芳,陈志楠,蒋桔泉,龚志刚,李志刚,付文波[10](2016)在《直接PCI前瑞舒伐他汀干预对长期服用他汀药物老年STEMI病人心肌再灌注及迷走神经功能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直接PCI术前瑞舒伐他汀不同预处理对长期服用他汀药物的急性ST段型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老年病人心肌再灌注和迷走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是否起病前服用他汀类药物超过3月,将118例首次STEMI老年病人随机分为长期他汀干预组(32例)、大剂量预处理组(45例)和常规剂量预处理组(41例)。术前、术后分别检测心肌磷酸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血脂水平;评价心肌再灌注情况;术后7d、40d检测心率减速力(DC)、化学反射敏感性(ChRS);术后40d内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PCI术后长期他汀干预组病人CK-MB、TnT峰值水平、hs-CRP、IL-6、心肌灌注水平与大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7d及40d时,两组DC值、低风险值比例和ChRS值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高风险值比例均较常规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再发心绞痛、心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多形性室早、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方面,两组均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他汀药物病史病人术前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预处理,即可进一步提高直接PCI术治疗的老年STEMI病人心肌灌注,保护心肌,增加迷走神经活性,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近期预后。

二、硝酸甘油在老年病人术后心动过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硝酸甘油在老年病人术后心动过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脉搏灌注变异指数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脏切除术围术期炎症因子及肝肾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B 实验图片
    附录 C 实验路线图
    附录 D 个人资料
    附录 E 综述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肝脏切除术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对象来源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分组情况
    1.2 试验药物及材料
        1.2.1 试验药物
        1.2.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术前访视
        1.3.2 麻醉前准备
        1.3.3 麻醉诱导
        1.3.4 麻醉维持
        1.3.5 麻醉苏醒
        1.3.6 麻醉事件处理
        1.3.7 观察指标
        1.3.8 镇静与疼痛评估方法
        1.3.9 统计学分析
二、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血流动力学变化
        2.2.1 平均动脉压(MAP)及其变化
        2.2.2 心率(HR)及其变化
        2.2.3 BIS及其变化
    2.3 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
    2.4 眼睑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及镇静(OAA/S)、镇痛(NRS)评分
    2.5 不良反应
    2.6 术后恢复情况
        2.6.1 术后睡眠时间
        2.6.2 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
        2.6.3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
        2.6.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
三、讨论
    3.1 血流动力学
    3.2 不良反应
    3.3 术后睡眠时间、疲劳程度、恢复情况及睡眠质量
四、小结
    4.1 课题小结
    4.2 创新点
    4.3 不足之处
    4.4 未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麻醉药物对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节能量代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评价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曲美他嗪联合新活素治疗伴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4)重视老年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术前准备
    1.1 手术风险评估
        1.1.1 POSSUM评分
        1.1.2 APACHE-Ⅱ评分
        1.1.3 ASA评分
        1.1.4 心脏危险指数 (cardiac risk index, CRI)
    1.2 术前处理
        1.2.1 心血管疾病
        1.2.2 呼吸系统疾病
        1.2.3 糖尿病
        1.2.4 营养不良
        1.2.5 其他脏器功能不全
2 术中处理
    2.1 麻醉方式选择
    2.2 术中监测
    2.3 术中操作要求
3 术后处理
    3.1 防治术后心肺并发症
    3.2 术后镇痛
    3.3 术后谵妄
4 总结

(5)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老年人生理特点及常见合并疾病
    1.1 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1.2 呼吸系统的改变
    1.3 肝脏的改变
    1.4 肾脏的改变
    1.5 神经系统的改变
    1.6 内分泌系统的改变
    1.7 机体脂肪比例增加
2 老年病人区域阻滞麻醉
    2.1 神经阻滞
    2.2 硬膜外麻醉
    2.3 蛛网膜下腔阻滞
    2.4 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2.5 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
    2.6 术中辅助用药
3 老年病人全身麻醉
    3.1 全麻诱导
    3.2 全麻维持
    3.3 全麻恢复
4 老年病人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4.1 区域阻滞麻醉
    4.2 全身麻醉
5 老年病人麻醉注意事项

(8)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用于脊柱手术中的脑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研究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1.2 开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设备及药品
    2.3 研究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3.3 两组围术期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
    3.4 两组不同时刻Da-jv0_2及CER0_2比较
    3.5 两组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浓度比较
    3.6 两组术野质量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
    3.7 两组麻醉深度及吸入七氟醚浓度比较
    3.8 两组硝酸甘油用量比较
    3.9 两组MMSE得分与POCD例数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控制性降压的管理及一般情况分析
    4.2 右美托咪定药理学特点及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4.3 血流动力学结果、术野质量及硝酸甘油用量分析
    4.4 麻醉深度及吸入七氟醚浓度分析
    4.5 右美托咪定用于脊柱手术
    4.6 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4.7 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对脑氧摄取率和脑功能的影响
研究结论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血药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1.2 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麻醉的应用
    1.3 右美托咪定辅助依托咪酯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影响
    1.4 序贯法研究方法
    1.5 麻醉深度的监测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及分组
    2.2 麻醉方法及观察指标
    2.3 研究使用的仪器设备和药品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 试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麻醉诱导时间、舒芬太尼及依托咪酯诱导用量比较
    3.3 MMSE的变化
    3.4 两组血流动力学和BIS值的变化
    3.5 C、D两组CP50及95%可信区间(CI)、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图比较
    3.6 诱导前后EPI和NE变化
    3.7 不良反应
第四部分 讨论
    4.1 半数有效浓度
    4.2 安全性
    4.3 局限性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10)直接PCI前瑞舒伐他汀干预对长期服用他汀药物老年STEMI病人心肌再灌注及迷走神经功能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生化指标检测
    1.3 心肌再灌注评价
    1.4 DC、ChRS检测
    1.5 药物安全性评价
    1.6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1.7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介入治疗疗效
    2.3 各组生化指标的比较
    2.4 3组病人DC值、ChRS值的比较
    2.5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比较
    2.6 药物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四、硝酸甘油在老年病人术后心动过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脉搏灌注变异指数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肝脏切除术围术期炎症因子及肝肾功能的影响[D]. 孙宜云.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2]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D]. 陶玉竹.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节能量代谢的临床研究[D]. 李润军.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重视老年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处理[J]. 吴国豪.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02)
  • [5]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J]. 郑海波,刁润新,杨桐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06)
  • [6]老年病人麻醉及苏醒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A]. 孙建良,屠海林. 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6
  • [7]硝酸甘油在老年病人术后心动过速中的应用[J]. 高岩,于凯江,王洪亮. 黑龙江医学, 2002(01)
  • [8]右美托咪定控制性降压用于脊柱手术中的脑保护的研究[D]. 戴旭. 江汉大学, 2018(01)
  • [9]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抑制气管插管反应半数有效血药浓度的影响[D]. 谢颖超.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10]直接PCI前瑞舒伐他汀干预对长期服用他汀药物老年STEMI病人心肌再灌注及迷走神经功能的作用[J]. 卢青,丁世芳,陈志楠,蒋桔泉,龚志刚,李志刚,付文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24)

标签:;  ;  ;  ;  ;  

硝酸甘油在老年患者术后心动过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