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之“异” ——以《呐喊》《彷徨》为参照

《故事新编》之“异” ——以《呐喊》《彷徨》为参照

论文摘要

《故事新编》在题材、人物、文体、创作方法、审美形态甚至整个小说观念上呈现出不同于《呐喊》、《彷徨》的特征。本文主要以《呐喊》、《彷徨》为参照,把《故事新编》看做一个“异”来研究。“异”不仅是一个概念,而且是一种研究视角和方式。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分析论述《故事新编》之“异”。一是独异个人之异。独异个人谱系是鲁迅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人物形象,它贯穿了鲁迅的全部小说。如果把《呐喊》、《徬徨》、《故事新编》看做是一个过程,《故事新编》中的独异个人谱系又有了异变。与大多耽于思想,弱于行动的《呐喊》、《徬徨》中的独异个人相比,《故事新编》的独异个人的行动能力或者是实行能力更强,甚至可以划分出一个行动谱系,而且出现了合作——团队意识。《故事新编》中的独异个人的另一个重要异变是他们的意志力更强大,意志更坚强。与之相比,《呐喊》、《彷徨》集中的独异个人大多缺乏坚强的意志,以至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绝大多数都处于“逆转”状态。二是女性形象之异。首先表现在女性美的发现上,包括女性身体美、容貌美和精神美的发现;其次是女性能力的增强,主要是创造力和自主性的增强。但在文本的隐性层面,又揭示出女性生活的缺失和自我意识的缺乏,因此隐性文本和显性文本形成一种张力。三是叙事视角之异。《呐喊》、《彷徨》是站在启蒙立场、多用知识精英的视角审视农民和包括自身在内的各种知识分子的弱点。《故事新编》在启蒙视角和反思历史文化的立场上,更多的植入了乡愚视角。乡愚视角是一种以下视上的视角,体现了一种从下往上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乡愚视角的重物质性倾向,体现着鲁迅从另外一个向度对于物质与生存、民间与启蒙、国民性等问题的再思考。乡愚视角误读与错讹的特点潜藏着作者的一种叙事智慧和解构意识,乡愚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误读,其实是作者本人有意误读的思维方式。乡愚视角夸张、肢解、变形或者随意联想的特点也与古今杂糅、油滑的创作方法相契合,甚至二者相得益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独异个人之异
  • 1.1 行动能力的增强和行动谱系的出现
  • 1.1.1 英雄与出世者
  • 1.1.2 行动能力的增强
  • 1.1.3 合作——团队意识的初现
  • 1.2 个人意志力的强大和意志的坚强
  • 1.2.1 行动的坚决实行者
  • 1.2.2 信仰的坚守主义者
  • 1.3 异变之因初探
  • 第2章 女性形象之异
  • 2.1 女性美的发现
  • 2.1.1 女性身体美、容貌美的发现
  • 2.1.2 女性精神美的突显
  • 2.2 女性能力的增强
  • 2.2.1 创造力的增强
  • 2.2.2 自主性的增强
  • 2.3 隐与显的张力
  • 2.4 异变之因初探
  • 第3章 叙事视角之异
  • 3.1 乡愚视角与古典文学
  • 3.2 乡愚视角的特点
  • 3.2.1 重物质的倾向
  • 3.2.2 误读和错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彷徨》看彷徨[J]. 当代学生 2019(24)
    • [2].掀起作者的“盖头”来[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32)
    • [3].《彷徨》[J]. 收藏投资导刊 2018(08)
    • [4].《呐喊》《彷徨》的空间叙事分析[J]. 山西青年 2017(02)
    • [5].阅读《呐喊》《彷徨》的记忆[J]. 雪莲 2017(02)
    • [6].阅读《呐喊》《彷徨》的记忆[J]. 金秋 2017(06)
    • [7].文学的启蒙与艺术的批判——《呐喊》《彷徨》研究初探[J]. 北方文学 2017(18)
    • [8].生命力的呼唤——对《彷徨》的另一种阐释[J]. 参花(下) 2014(05)
    • [9].走进名著馆之《彷徨》 荷戟独彷徨[J]. 新语文学习(初中版) 2010(09)
    • [10].漫谈《彷徨》初版本封面画[J]. 鲁迅研究月刊 2013(01)
    • [11].空白的序文与暧昧的题辞——鲁迅的“《彷徨》叙事”[J]. 鲁迅研究月刊 2019(09)
    • [12].浅析《彷徨》的“炼字”艺术[J]. 青年文学家 2016(03)
    • [13].修辞手法在小说中的使用技巧初探——以鲁迅小说集《彷徨》为例[J]. 读书文摘 2016(04)
    • [14].鲁迅二元对立思想与《彷徨》[J]. 天中学刊 2012(05)
    • [15].《呐喊》《彷徨》中的景观呈现及其叙事意义[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6].《呐喊》和《彷徨》中人名的认知识解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3)
    • [17].从《呐喊》《彷徨》整本书阅读谈“看客”现象[J]. 中学语文 2020(18)
    • [18].浅论《呐喊》与《彷徨》的情感表达[J]. 山花 2013(22)
    • [19].从《彷徨》英译本看汉译英中主语的选择[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2)
    • [20].《呐喊》《彷徨》整本书阅读素养测评[J]. 语文教学通讯 2020(Z1)
    • [21].《呐喊》与《彷徨》悲剧性艺术价值探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7(20)
    • [22].鲁迅《呐喊》、《彷徨》的悲剧性分析[J]. 青春岁月 2015(23)
    • [23].阅读《呐喊》《彷徨》的记忆[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6(33)
    • [24].“路”上的人生——论《呐喊》《彷徨》中“路”的叙事意义[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 [25].空间的艺术——《呐喊》《彷徨》的一种叙事技巧[J]. 名作欣赏 2013(05)
    • [26].心灵突围的挣扎与探索——从《呐喊》到《彷徨》的嬗变[J]. 名作欣赏 2012(08)
    • [27].自我认识与社会探索的双重嬗变——《呐喊》与《彷徨》的比较[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8].《呐喊》《彷徨》与药与酒[J]. 青年文学家 2019(17)
    • [29].悲剧性文化的艺术价值——鲁迅《呐喊》与《彷徨》赏析[J]. 牡丹 2018(23)
    • [30].从“呐喊”到“彷徨”的心灵历险——《呐喊》和《彷徨》差异性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标签:;  ;  ;  ;  

    《故事新编》之“异” ——以《呐喊》《彷徨》为参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