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系记忆法应用于化学教学

参照系记忆法应用于化学教学

黄少豪广西宾阳县开智中学530409

摘要:参照系记忆法,对于有规律的知识的记忆效果很好。记住很熟悉的且有代表性的例子,推导出其余的知识。能大幅度减小记忆量,降低记忆难度,提高记忆效果。

关键词:参照系记忆法化学教学应用

知识的学习、记忆、应用,是学生必须认真对待的事情。知识的记忆不但直接影响到闭卷考试的成绩,也会影响到知识应用和新知识学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意指导学生应用各种记忆方法进行记忆。下面谈谈我引导学生应用参照系法进行记忆的做法和体会:

一、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作参照系记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氢气是学生很熟悉的物质,它常用作还原剂,与氧化铜反应时,氢气被氧化铜氧化成氧化物——水,氢气发生氧化反应,水在这个反应中是氧化产物;而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单质——铜,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铜在这个反应中是还原产物。指导学生熟悉这个反应的分析,以它作参照系,或者说作样板,可推导出有关的概念或对照分析所有氧化还原反应。

氢气常作还原剂——被氧化为氧化物(氧化产物)——发生氧化反应——得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表现还原性。

氧化铜作氧化剂——被还原为单质(还原产物)——发生还原反应——失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表现氧化性。

结论: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氧化产物——在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后变成的物质。

还原产物——在反应中,物质得到电子后变成的物质。

二、以氟元素作参照系记忆元素周期表知识

氟元素的原子是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即氟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只要记住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很容易推断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往左、往下、往左下,非金属性均逐渐减弱,金属性均逐渐增强。推知:同一周期,金属性左强右弱,非金属性左弱右强;同一主族,金属性上弱下强,非金属性上强下弱。

结论:同一周期,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另外,记住氢氟酸是弱酸,而氢氯酸(即盐酸)是强酸,就可以推知同一主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递变规律。

三、以高氯酸作参照系记忆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递变规律

一般认为,高氯酸是最强酸,氯元素又在同一周期的右方,氟和氧不存在最高价氧化物。故可推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结论:同一周期,随着核电荷的递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四、以稀有气体元素的电子排布为参照系记忆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以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为准,减法推断同一周期右边五个主族每一个位置相应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加法推断下一周期左边两个主族每一个位置相应元素的电子层排布。如:第6周期ⅣA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当于第6周期稀有气体元素Rn的电子层排布的最外层电子数减去4即可:2,8,18,32,18,4。

五、以碳酸钠和氯化钠作参照系记忆盐类水解知识

碳酸钠,俗名纯碱。碳酸钠可看作是NaOH与H2CO3中和的产物,NaOH属于强碱,H2CO3属于弱酸,碳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可推知盐类水解“谁强显谁性”的规律。NaCl属于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是因为不能水解,可推知盐类“有弱才水解”。

结论——各类盐的水解情况以及溶液的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不能发生水解,溶液呈中性。

强碱弱酸盐,能发生水解,溶液呈碱性。

强酸弱碱盐,能发生水解,溶液呈酸性。

弱酸弱碱盐,能发生水解,溶液的酸碱性在中学阶段不作要求(要看水电离生成的H+和OH-中哪一种离子被消耗得更少)。

六、干电池作参照系记忆原电池知识

干电池的铜帽为正极,锌皮为负极,干电池用完后,铜帽无损,锌皮漏液,学生都非常熟悉。

电极反应的推断:铜不反应,锌反应:Zn-2e→Zn2+,这就是负极反应式。以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铜——锌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与上式一样,正极反应式则是锌与硫酸反应的另一半:2H++2e→H2。

正、负极的判断:若原电池中两种金属都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则与铜——锌原电池相似,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另一种判断方法:同时将两种金属投到电解质溶液中,最先反应的金属是负极,另一种金属是正极。

电流方向的判断:电流方向与干电池相同,由原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外电路的导线、用电器等,再回到原电池的负极,即“正极——导线——负极”。

电子流动方向的判断:实际上,电路中流动的并不是正电荷,而是负电荷——电子,人们早已把电子流动方向的反方向定为电流方向,即电子流动方向与人为规定的电流方向相反。

结论——电子流动方向:电子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出,经过外电路中的导线、用电器等,再回到原电池的正极,即“负极——导线——正极”。

参照系记忆法的应用范围很广,例如,各族元素的学习都是先学一种最有代表性的元素,再学整族元素,记忆时就以有代表性的元素作参照系进行记忆。

总的来说,参照系记忆法记的只是非常熟悉的例子——参照系,其余知识都是通过推导得出。推导时并没有必要全部推导,用到什么,就推导什么;什么时候用到,就什么时候推导;用到多少,就推导多少。这种记忆方法的特点是,记一点,推一片,所以,记忆效率特别高。

标签:;  ;  ;  

参照系记忆法应用于化学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