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施工技术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李焕庚

现代施工技术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李焕庚

中国华油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摘要:中国传统古建筑和西方建筑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古建筑更体现出的是一种艺术的设计,它是结构、建筑、建造技术的完美融合。木材自古以来均为传统古建筑建造的主要材料,众所周知,木材作为结构材料具有适应性强、灵活性大的特点,且古代易于获取,更重要的是木结构的榫卯结合由于允许相对位移,所以木材在作为结构承重构件时,具有极其良好的抗震性能。但是随着我国对消防安全的关注、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纯木结构的建筑将会越来越少。而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耐久性好、耐腐性强、阻燃性优异、原材料易于获取、对环境污染少等优势得到广泛的运用。因此,采用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势必成为未来的趋势。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浅析现浇混凝土技术在仿古建筑工程上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施工技术;仿古建筑;施工工艺

1古代建筑与仿古建筑的特点对比

1.1地质勘察

以前没有这方面的技术,能勘察地质情况。现在新建建筑物前,需先勘察地质,土质承载力不够,结构设计时要作特别考虑,或者进行换土等措施,确保建筑物地基稳固。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古代主要用木,近代用烧结砖、石材、瓦,现代主要用钢筋混凝土,也有用钢结构等。因为木材不耐腐蚀、虫驻,而且不耐火,所以古代很多有名木建筑已经不复存在。钢筋混凝土耐腐蚀、虫驻、耐火,为现代采用的主要材料。三江堰项目的仿古建筑全部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

1.2电气

以前没有电灯,用的是油灯和烛灯。自从有电灯之后,建筑拉电线。没普及时与考虑低造价时用明装电线槽,现时多为暗装电线槽配插座。建筑外立面沿屋檐装灯带、投光灯,可使夜间效果明显增强。古代没有弱电。现代弱电主要有:监控系统、背景音乐、消防报警系统(烟感、温感)、电视、电话、网络。对于仿古建筑,有需要时,会在建筑安装背景音乐喇叭,播放音乐,增加游人观赏时的舒适度。大型仿古建筑,如本案的工艺阁、品茗轩安装了消防报警系统,及配备电视、电话、网络接口,满足日常使用要求.

1.3给排水

考古工作者在唐代长安的巷道下面,发现有砖砌的排水暗沟,这些暗沟最后都通向大街两侧的明沟。可见以前是砖砌暗沟,雨污水合流,雨水无组织排放,不是低碳做法。现在技术进步,用塑料给排水管,不用人工取水,而且雨水、污水分开排放,有利于水资源再利用,减少污染。以前排污是挖粪坑,有机分解或者用作肥料。现在会建生化池进行净化,然后再排到污水处理厂作二次处理。

1.4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城市中的各类公园应进行无障碍设计,设计内容包括:绿地停车场、售票处、出入口、无障碍浏览路线、游憩区的无障碍设计、常规设施的无障碍设计、无障碍标识系统。旅游景点周边道路也应有无障碍设计。三江堰公园入口门建筑物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出入口,轮椅坡道净宽度1.5m,供残疾人通行,并在公共卫生间旁单独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内有报警装置,供残疾人需要帮助时使用。人行道设置导盲砖,坡度符合规范要求,路口位置缘石坡道坡口高出车行道地面10mm。绿地停车场专门设计了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景区设置有无障碍标识系统.

2仿古建筑形式兴盛的原因

2.1文化因素

仿古建筑不仅模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外观,也很好的体现了中国的民族风格与历史特征,它在使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历史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推动下,建筑师们在不断研究发展现代工艺的同时,也开始着手挖掘传统形式所固有的文化资源。古代建筑形式的总体造型和每一个部件都带来特有的美感,建筑中不仅讲究外观美,也讲究动态美、对称美、装饰美以及韵律美,且不同朝代不同地区的建筑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带来各种风格不一的建筑美感。

2.2社会因素

随着国力增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获得物质经济富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提升,而外出旅游成为了人们放松心情的普遍形式。中国参与世界的全球发展,不仅让中国人走出家门、国门,更是吸引了大批的外国游客来一睹我们国家的精神风采。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不仅提高了各国旅游者的欣赏水平和情趣,也激发了旅游者仿古猎奇、返璞归真的观赏心理。人们看惯了千篇一律的城市建筑,除了各种独特的外形之外便难以触动人们心灵上的需求,而中式园林古建筑则带给长期生活在现代化钢筋混凝土城市中的人们亲切、宽松、愉悦、耳目一新的感觉。仿古建筑优美的造型,柔和的曲线,匍匐展开的平面,带给人美的享受,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信赖,展示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特有的风情与文化,吸引着大批游客为之向往。

3仿古建筑屋面施工

3.1仿古建筑屋面总体设计

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屋面造型复杂,线形变化较多,屋面采用举架(或称举折)的方式处理,使得屋面坡度越靠近屋脊越陡峭(根据营造法式,从4举到10举不等),越靠近屋檐越平缓,弧线平滑过渡,使人产生良好的视觉体验效果,这就是传统古代建筑屋面造型的特点。面对传统古建屋面数量众多的古式构件,想要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实现古建筑屋面线形的韵味,势必需要对传统混凝土屋面施工做法做出相应的调整。仿古构件用现浇做法一般为模板全部在屋面上制作并固定后再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而像椽子这样特殊的仿古构件在屋面制作、安装和浇筑后却难以保证设计效果,原因是屋面椽子数量众多,间距较小.如果在屋面拼装固定,则难以保证椽子模板的牢固性,混凝土振捣时容易出现跑模、漏浆的现象,导致拆模后椽子大小不一、间距也难以保证一致性。因此项目部对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良,屋面椽子模板全部在地面预制完成后再运至屋面固定,这样保证了椽子大小一致,间距一致,最终拆模效果良好。

3.2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屋面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排架搭设→支撑木楞铺设→屋面面板铺设→戗角模板施工→预制椽子放置及固定→撒网椽放置及固定→木档条固定→屋面钢筋绑扎→验收→混凝土浇筑→收光及养护。

1)排架搭设。考虑到古建四角为翘角,为了满足施工需要,在翘角处根据定位结果向外侧搭设脚手架,具体向外搭设数量按照立杆间距(1.5m)及各单体翘角外挑距离决定。排架在戗角位置须根据标高搭设,并及时架设斜撑,支设戗角模板时应满铺脚手板。2)戗角模板施工。戗角区域根据设计图纸完成模板拼装后必须进行标高复核,确保仿古建筑4个戗角的标高一致。必要时在地面放线进行模板预制后再运至屋面。戗角的起翘标高须严格控制,仔角梁模板施工完毕后须复核翘角的标高,保证屋面翘角弧线平顺且一致。

采用现代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可以满足古建筑构件多及艺术线条的要求,而且可达到木构架的总体艺术效果,加之混凝土节能环保、耐久性优良等优点,势必会成为未来仿古建筑的趋势。但是混凝土结构与木结构受力基本不同,如木结构的斗栱为重要的承重结构,而大部分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中的斗栱却是装饰性构件,所以采用混凝土这样的新型材料去做古建筑仍然需要更多的创新施工工艺,以确保混凝土仿古建筑依旧保留木制古建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周奇海.现代施工技术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7,39(07):1032-1034.

[2]张威.简析现代施工技术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12):128+130.

标签:;  ;  ;  

现代施工技术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李焕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