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HI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ARHI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在西方国家,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4位,在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5~7位。研究报道其1年存活率低于20%,5年存活率仅为3%。胰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十分接近,预后非常差。因此应加强胰腺癌基因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期望从中发现胰腺癌诊断与治疗的有益线索,提高胰腺癌的诊治水平。现有资料表明,胰腺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参与、多阶段累积渐进的复杂过程。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是肿瘤发生最基本的分子事件,这会导致细胞生长失控而发生癌变。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个或多个抑癌基因的缺失,表明抑癌基因的失活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ARHI是母源性印迹的抑癌基因,属于Ras超家族中的一员,但与Ras不同,具有抑癌作用。ARHI基因最早发现于妇科肿瘤,研究也最多,是与乳腺癌及卵巢癌相关的抑癌基因。由于在正常胰腺表达仅次于卵巢,我们实验室自2000年开始对ARHI在胰腺癌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前期研究结果表明ARHI基因在正常胰腺组织广泛表达,在胰腺癌组织(47.8%)和细胞(8/8)中表达下调或缺失。将ARHI基因转染导入该基因表达缺失的胰腺癌细胞,可以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其作用可抑制RAS/MAPK信号通路,降低STAT3的活性。我们提出:ARHI基因可能是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候选抑癌基因的假设。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的假设,并且为深入了解ARHI基因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将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对ARHI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本研究目的是:首次通过建立ARHI基因和空载体稳定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观察了ARHI基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研究了ARHI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并首先详细探索了影响胰腺癌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第一次初探了ARHI基因转染后对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相关蛋白的调节机制。确证ARHI基因对胰腺癌恶性表型的部分抑制功能,进一步验证ARHI基因为胰腺癌的抑癌基因。本研究论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增殖、凋亡和侵袭转移三个方面研究了ARHI基因在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第一部分:ARHI在胰腺癌中的抑癌作用及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以ARHI基因稳定表达的PANC-1、MiaPaCa-2细胞株进行以下研究:方法:1)应用脂质体转染和G418筛选的方法建立了ARHI基因稳定表达的PANC-1、MiaPaCa-2细胞株,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ARHI在稳定细胞株中基因和蛋白表达。2)通过生长曲线和MTT方法分析ARHI基因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3)流式细胞仪PI染色检测ARHI基因对胰腺癌细胞凋亡影响。4)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ARHI基因对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和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ARHI基因稳定表达的PANC-1、MiaPaCa-2细胞株有ARHI蛋白和mRNA的表达,而空质粒转染组无ARHI mRNA和蛋白表达。2)在ARHI组,细胞生长速度要比空载体组明显减慢,ARHI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在3~5天,与空载体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和P**88<0.01),尤其在第5天时,抑制作用最强,对PANC-1细胞而言,空载体组细胞数增长了8.5倍,ARHI组只增长了2.8倍。同样,从MiaPaCa-2细胞的生长曲线数据分析,ARHI同样可以明显的抑制细胞的生长。3)在ARHI组,PANC-1、MiaPaCa-2凋亡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32.9%和39.5%,对应空载体细胞分别为13.8%和15.2%,与空载体组比较,ARHI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百分率(P<0.05)。4)在ARHI组,DAPK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比空载体和无转染组明显上调。5)与空载体比较,ARHI蛋白表达后显著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p-AKT蛋白的表达。小结:通过建立ARHI基因稳定表达的PANC-1、MiaPaCa-2细胞株,发现:1)ARHI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2)ARHI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凋亡。3)ARHI基因可能通过影响胰腺癌细胞DAPK1蛋白,改变了胰腺癌细胞的凋亡机制。4)降低p-AKT蛋白的表达,下调与肿瘤发生相关的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5)前期的工作和本实验表明ARHI基因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抑癌基因。第二部分:抑癌基因ARHI对胰腺癌细胞周期停滞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1)流式细胞仪PI染色方法检测APHI基因和空载体对胰腺癌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2)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了p-AKT、AKT和MDM2蛋白的表达。3)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与细胞周期负调控相关的蛋白表达(包括p53、p21WAF1、p27KIP1和正调控相关的蛋白表达(包括cyclinA-Cdk2,cyclinE-Cdk2和cyclinD1-Cdk4)。4)应用PI3K/AKT的抑制剂LY294002干预ARHI表达的细胞株,检测了上述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1)ARHI基因可显著影响胰腺癌细胞株的细胞周期,表现为G1期的增加和S期的减少,PANC-1细胞G1期百分数由空载体的56%上升到ARHI组的75%,MiaPaCa-2细胞由54%上升到67%,ARHI组和空载体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与转染空载体相比,转染ARHI基因的细胞,在p-AKT、MDM2蛋白下调的同时,p53、p21WAF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应用LY294002处理ARHI转染的细胞后,p53,p21WAF1蛋白上调,而ARHI蛋白的表达没有变化。3)ARHI表达的细胞株中,p27kip1蛋白表达要比空载体和对照组明显上调,同时应用PI3K/AKT的抑制剂LY294002也可以导致p27kip1蛋白表达上调。4)与空载体组相比,在ARHI转染的细胞中cyclinA,D1和Cdk2,4的蛋白表达下调,cyclin E水平无变化。应用PI3K/AKT的抑制剂LY294002处理ARHI表达的PANC-1细胞12小时后,cyclinA,D1和Cdk2,4蛋白水平没有变化。小结:转染ARHI基因后,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一方面是ARHI抑制了PI3K/AKT/MDM2信号通路,诱导p53和CDK抑制因子CKIs p21WAF1和p27kip1表达上调,负向调控CDKs的活性引起的,另一方面几种细胞周期正调控蛋白cyclinA,D1和Cdk2,4的表达下调也参与了G1期的停滞。第三部分:ARHI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作用的初步探索方法:1)应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迁移方法研究了ARHI基因对胰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2)通过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了ARHI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3)采用Pull-Down实验研究了ARHI基因对Ras和RhoA活性的改变。研究结果显示: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在ARHI组,细胞迁移速率比空载体组减慢,有统计学差异(P<0.05)。2)在12h时,PANC-1和MiaPaCa-2细胞在ARHI组的迁移率分别为(13.23±3.44)%和(14.02±2.08)%,Vector组对应的迁移率分别为(19.54±3.19)%和(21.50±2.41)%,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或P<0.01)。3)表达ARHI基因的PANC-1和MiaPaCa-2细胞的侵袭率分别为(8.47±1.74)%和(7.78±0.70)%,在相同时间内明显低于空载体侵袭率(分别为(11.58±1.76)%和(10.43±1.14)%),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或P<0.01)。4)转入ARHI基因后,Ras-GTP活性降低,RhoA-GTP活性没有改变。小结:1)ARHI基因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2)ARHI基因降低了Ras-GTP活性。3)ARHI发挥抑制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可能与Ras-RhoA无关。结论:1)ARHI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凋亡。2)ARHI基因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一方面是ARHI抑制了PI3K/AKT/MDM2信号通路,诱导p53和CDK抑制因子CKIs p21WAF1和p27kip1表达上调,负向调控CDKs的活性引起的,另一方面几种细胞周期正调控蛋白cyclin A,D1和Cdk2,4的表达下调也参与了G1期的停滞。3)ARHI基因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该抑制作用可能与Ras-RhoA通路无关。4)ARHI基因可以部分抑制胰腺癌细胞恶性表型,进一步验证了ARHI为胰腺癌的抑癌基因。5)ARHI可能是与胰腺癌相关的调节因子,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ARHI在胰腺癌中的抑癌作用及其对 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实验材料
  • 实验技术路线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抑癌基因 ARHI对胰腺癌细胞周期停滞作用机制的研究
  • 实验材料
  • 实验技术路线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ARHI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作用的初步探索
  • 实验材料
  • 实验技术路线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熊果苷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及好氧糖酵解的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0(19)
    • [2].泛素特异性肽酶22诱导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耐药的观察[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7(04)
    • [3].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胰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J]. 新医学 2013(12)
    • [4].胰腺癌细胞吉西他滨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人民军医 2019(12)
    • [5].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英文)[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7(05)
    • [6].胰岛素通过MMP-2、7、9促进胰腺癌细胞侵袭与迁移[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9)
    • [7].3-溴丙酮酸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6(05)
    • [8].铜绿假单胞菌对胰腺癌细胞的抑癌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04)
    • [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化与胰腺癌细胞解离关系的实验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11)
    • [10].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在胰腺癌细胞的表达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调节[J]. 临床荟萃 2013(08)
    • [11].表皮生长因子促进胰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实验研究[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8(03)
    • [12].缺氧对胰腺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0(03)
    • [13].肌动蛋白调节剂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观遗传学作用[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08)
    • [14].缺氧微环境下HIF-1α对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迁移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 2016(11)
    • [15].胰腺星状细胞对胰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3(24)
    • [16].体内阻断胰腺癌细胞FasL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免疫反击的初步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8(18)
    • [17].胰腺癌细胞外泌体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β细胞凋亡[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7(12)
    • [18].厄洛替尼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及机制[J]. 山东医药 2014(33)
    • [19].隐丹参酮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09)
    • [20].胰腺癌细胞可溶性分泌物对小鼠脂代谢的影响[J]. 天津医药 2019(01)
    • [21].肥胖相关蛋白FTO抑制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及机制的研究[J]. 现代医学 2017(12)
    • [22].胰腺癌细胞与其基质成纤维细胞相互影响的研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5(04)
    • [23].酪酪肽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Y受体在胰腺癌细胞的表达[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6)
    • [24].蛋白酶激活受体1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作用及其临床意义[J]. 临床荟萃 2010(08)
    • [25].单次照射胰腺癌细胞后放射损伤的初步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 2010(21)
    • [26].磁流体靶向热疗小鼠胰腺癌细胞[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03)
    • [27].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J]. 现代肿瘤医学 2008(07)
    • [28].利用实时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胰腺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03)
    • [29].厄洛替尼抑制核转录因子κB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20)
    • [30].胃泌素受体拮抗剂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初步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 2011(02)

    标签:;  ;  ;  ;  ;  

    ARHI基因对胰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