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电疗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超短波电疗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李素义(侯马市人民医院山西侯马043000)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2-0164-02

【关键词】超短波电疗小儿肺炎

1临床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儿科住院的小儿肺炎患儿138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超短波电疗治疗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1个月—10岁,平均2.3岁,就诊前病程1—10天,平均5.6天,发热50例,37.4—39.9℃,平均38.3℃,咳嗽68例,喘57例,肺部体征阳性者70例,可闻及湿罗音者51例,可闻及喘鸣音者45例。对照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1个月—10岁,平均2.1岁,就诊前病程1—9天,平均5.7天,发热46例,37.5—39.9℃,平均38.4℃,咳嗽66例,喘56例,肺部体征阳性者68例,可闻及湿罗音者48例,可闻及喘鸣音者43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住院前3个月内均未使用丙种球蛋白或糖皮质激素,均无营养不良或免疫缺陷病。

2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抗感染,平喘等治疗,超短波电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电疗,每日1—2次,间隔6—7小时,每次6—10分钟,6—10次为1疗程。统计学处理:资料收集和整理过程中使用双盲法,所有数据经方差齐性分析,证实为正态分布,观察结果以(x±s)表示,其均数比较用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两组肺炎患儿治疗后症状体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x±s)。

注:两组比较均P<0.05

3讨论

小儿肺炎首选的理疗方法是超短波(包括短波,微波)电疗,其作用机理包括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方面。超短波的热效应具有消炎作用,其机理仍很复杂。通常沿用的理论是:被治疗局部受到微热刺激后,使局部舒血管活性物质(组织胺,激肽,缓激肽,组织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氢离子等和血氧分压)增多,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真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这样局部血流量增加,氧和营养物质更易交换,局部病理性代谢产物容易吸收和排出,吞噬细胞更易钻出通透性增强的微血管壁,从而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凡此,均能促进炎症的吸收消散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超短波的非热效应其产生的机理尚未完全认识,但非热效应提供了能量这是确切的,这部分能量可作为修复病理组织的能量消耗。

4注意事项

重症肺炎已并发心力衰竭的病儿,待心衰纠正后3日再开始理疗,可收到良好效果,但对心力衰竭未纠正者不宜采用,因超短波理疗会使心率加快。

标签:;  ;  ;  

超短波电疗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