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复方中药功能液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功能学评价的方法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机械化工程
作者: 林松毅
导师: 殷涌光
关键词: 复方中药功能液,抗疲劳作用,耐缺氧作用,评价,方法研究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前,中国卫生部发布的《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测方法》是国内检测和评价功能性食品功效特性的方法规范。但在具体实践和检验过程中发现,评价数据源的可统计性与实验动物的投入数量、饲养环境、个体差异及检测方法和手段等因素密切相关,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是建立在特定的实验条件、娴熟的实验技术、理想化的动物模型和精确的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为使检验方法简捷和评价结果准确,本论文以四种不同复方功能液为受试样品,进行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功能学评价的方法研究。本论文是在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几种抗疲劳和耐缺氧功能学评价的新方法:以外周血象指标评价耐缺氧功效特性时,能够通过数学模型的辅助评价手段实现最少的动物实验次数得到准确的评价结果;构建出以8项血清生化指标综合评价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功效的新模式,使评价结果直观和准确;以外周血象和血清生化指标中23 项指标进行的量化评价抗疲劳和耐缺氧功效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科学地“降维”处理后,有效利用了多指标的信息而简化统计分析的烦琐,纠正数据信息过大对评价结果的误导;精确的优化和求解显效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的新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加精确和可信,评判论据更加充分;将抗疲劳和耐缺氧功效评价新方法进行应用研究发现能够实现最少的动物实验次数,获得快捷、准确、省时的评价结果。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功能性食品的概述
1.1.1 功能性食品的内涵与定位
1.1.2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历程
1.1.3 功能性食品发展的三个阶段
1.1.4 功能性食品的功效特性的研究范围
1.2 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
1.2.1 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的功能性食品研究现状
1.2.2 卫生部批准的抗疲劳作用的功能性食品概况
1.2.3 卫生部批准的耐缺氧作用的功能性食品概况
1.3 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功能学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学评价问题
1.3.2 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学评价基本要求
1.3.3 抗疲劳作用功能学评价的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1.3.4 耐缺氧作用功能学评价的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1.4 复方配伍中药的功效性评价方法的概述
1.4.1 复方配伍中药研究进展
1.4.2 复方中药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现状
1.4.3 复方中药功能性食品的功效特性的评价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利用负重游泳时间评价抗疲劳功效的方法研究
2.1 前言
2.1.1 动物实验中的个体反应差异
2.1.2 影响动物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样品
2.2.3 实验仪器
2.2.4 实验试剂
2.3 负重游泳动物实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负重游泳实验方法
2.3.2 游泳水温对15℃饲养15 天受试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2.3.3 受试时间对15℃饲养小鼠10℃水温中游泳时间的影响
2.3.4 饲养温度和灌胃剂量对受试15 天小鼠10℃水温中游泳实验的影响分析
2.3.5 受试时间对25℃饲养的小鼠25℃水温中游泳实验的影响
2.3.6 极差法分析负重游泳实验影响因素
2.3.7 负重游泳实验结论
2.4 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与结果
2.4.1 血清尿素氮测定——二乙酰一肟法
2.4.2 肝糖原测定——蒽酮法
2.4.3 生化指标评定结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用外周血象指标评价耐缺氧功效的方法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3 耐缺氧特性常规方法的评价结果
3.3.1 常压缺氧实验
3.3.2 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
3.3.3 亚硝酸钠中毒实验
3.3.4 常规方法的综合评价结论
3.4 外周血象指标评价耐缺氧功效的方法研究
3.4.1 受试天数对小鼠外周血象指标变化的影响
3.4.2 构建外周血象指标值变化的多项式数学模型
3.4.3 外周血象变化数学模型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指标综合评价抗疲劳和耐缺氧功效的方法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3 血清中主要生化指标数据分析
4.3.1 不同停留时间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4.3.2 不同受试天数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4.3.3 讨论
4.4 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4.1 相关性分析理论依据
4.4.2 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4.4.3 相关性分析结论
4.5 八项血清生化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
4.5.1 层次分析法原理
4.5.2 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式
4.5.3 综合评价功效特性模式图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功效指标的筛选及其量化评价的方法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方案
5.2.1 小鼠随机分组及剂量选择
5.2.2 实验方法
5.3 外周血象和血清生化指标与功效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5.4 综合评价功效特性的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
5.4.1 求主成分的一般步骤
5.4.2 第0 天的主成分分析
5.4.3 第15 天的主成分分析
5.4.4 第30 天的主成分分析
5.4.5 生理盐水的主成分分析
5.4.6 功能液Ⅰ的主成分分析
5.4.7 功能液Ⅱ的主成分分析
5.4.8 功能液Ⅲ的主成分分析
5.4.9 功能液Ⅳ的主成分分析
5.4.10 综合分析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优化功效特性显著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的方法研究
6.1 常规方法筛选显效的最佳剂量的实验研究
6.1.1 受试小鼠随机分组及剂量选择设计
6.1.2 不同剂量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6.1.3 不同剂量对运动后小鼠肝糖原的影响
6.1.4 不同剂量对常压缺氧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6.1.5 不同剂量对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小鼠呼吸次数的影响
6.1.6 不同剂量对运动后小鼠外周血象和血清中尿素氮等指标的影响
6.1.7 不同剂量对受试小鼠体重影响
6.1.8 不同剂量的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功效综合评定
6.1.9 筛选显效的最佳剂量
6.1.10 结论
6.2 常规方法筛选显效的最佳时间的实验研究
6.3 借助正交多项式数学模型寻求显效的最佳剂量方法研究
6.3.1 正交多项式回归设计负重游泳时间数学模型
6.3.2 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负重游泳时间模型寻优
6.3.3 结论
6.4 借助多项式数学模型寻求显效的最佳时间的方法研究
6.4.1 血红蛋白指标值多项式数学模型构建
6.4.2 利用多项式数学模型求解显效的最佳时间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抗疲劳和耐缺氧功效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
7.1 保健新型山葡萄酒的研制及其功效评价的实验研究
7.1.1 材料、仪器与设备
7.1.2 工艺流程
7.1.3 技术要点
7.1.4 耐缺氧功效评价方法
7.1.5 结果与讨论
7.1.6 结论
7.2 抗疲劳功能啤酒的研制及其功效评价的实验研究
7.2.1 材料与方法
7.2.2 工艺流程
7.2.3 操作要点
7.2.4 成品啤酒抗疲劳作用的评价方法
7.2.5 结果与讨论
7.2.6 结论
7.3 抗疲劳酒心巧克力研制及其功效评价的实验研究
7.3.1 材料与方法
7.3.2 工艺流程
7.3.3 操作要点
7.3.4 抗疲劳作用的实验方法
7.3.5 结果与讨论
7.3.6 结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
8.1 论文主要结论
8.2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发布时间: 2005-08-26
相关论文
- [1].辣椒素抗疲劳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郭时印.中南大学2009
- [2].长白山黄芪对骨骼肌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初探[D]. 梁仁哲.延边大学2008
- [3].泥鳅蛋白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抗疲劳、抗癌功效研究[D]. 游丽君.华南理工大学2010
- [4].槲皮素抗疲劳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D]. 吴健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
- [5].人参多糖抗疲劳和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王佳.东北师范大学2010
- [6].米糠中二十八烷醇的提取精制及其抗疲劳功能的研究[D]. 陈芳.中国农业大学2003
- [7].中医疲劳与亚健康研究[D]. 周宝宽.辽宁中医学院2003
- [8].五味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药效及机理研究[D]. 徐思.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