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影像学新技术在猪闭合性心肌挫伤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影像学新技术在猪闭合性心肌挫伤诊断中的价值

论文摘要

第一篇闭合性心肌挫伤动物模型的设计研究目的:采用小型撞击器对实验猪进行胸外撞击,建立猪闭合性心肌挫伤(MC)模型。方法:采用小型撞击器(平均撞击力为7.01kN,压缩深度为3cm-5cm),撞击16只健康贵州巴马型猪胸前区,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选定撞击部位、撞击角度及撞击力度,建立闭合性心肌挫伤动物模型。后用2DE寻找受损部位及范围,同时抽取动物血清观察心肌标志物指标的改变。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动物取出受撞击的心脏进行大体伤情评估并观察挫伤部位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成功建立猪闭合性心肌挫伤模型10只,实验动物受撞击后心肌发生不同程度的挫裂伤。撞伤后即刻用2DE观察受损节段发现心肌增厚,回声不均匀,运动明显减弱、不运动,或出现矛盾运动。受损周边心肌组织及前乳头肌回声增强,部分实验猪出现心腔内血栓。心肌标志物指标在撞击后2h左右发生改变。解剖后大体病理变化显示:重度心肌挫伤后撞击区心内膜和外膜下点片状出血,并融合成大片状,心肌内血肿,部分甚至出现心内膜裂伤、心腔内血栓。氯化三苯基四氮哇(TTC)染色显示:正常区心肌呈红色,缺血区心肌呈砖红色,坏死区心肌呈心肌原色及黑色。光镜显示:心肌纤维明显水肿,肌纤维间隙中可见大量红细胞或形成血肿,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PMN)浸润,心肌散在或片状纤维断裂、溶解、细胞核失去完整性,横纹消失,可见微小血栓形成,小血管充血,细胞损伤、坏死呈嗜酸性染色。电镜显示: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明暗带模糊,肌纤维断裂,线粒体肿胀,其内结构呈无定形改变,心肌纤维细胞间质和胞浆及亚细胞器明显水肿,糖元颗粒减少或消失,血管内皮细胞连接松驰,胞内吞饮小泡形成。血管外水肿明显。结论:我们采用小型撞击器对贵州巴马猪进行撞击,利用2DE选定撞击位置及角度,观察损伤部位及范围,同时观心肌标志物及其他生命体征变化过程。所建立的猪闭合性心肌挫伤模型具有准确性、可控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能为下一步实验提供较理想的动物模型。第二篇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猪闭合性心肌挫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组织多普勒同步显像(TSI)、及心肌造影(MCE)技术在闭合性心肌挫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健康贵州巴马猪10头,采用小型撞击器成功建立10只猪闭合性心肌挫伤的动物模型。分别在伤前及伤后0.5、2、4、8、12h行2DE、TSI及MCE检查,并与病理TTC心肌染色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在撞伤后0.5h,2DE、TSI、MCE即可直观、快速地发现损伤位置及损伤节段的相应变化,显示挫伤节段主要为前壁和侧壁等。心肌挫伤后应用三种超声技术所观察的异常节段、室壁运动评分、室壁收缩期峰值速度时间评分、造影评分及室壁节段运动指数(WMSI)、收缩期峰值速度时间指数(TPI)、造影指数(CSI)均较伤前明显增加(P<0.01)。与病理TTC染色结果对照证实,2DE诊断挫伤心肌的敏感度为83.3%,特异性为66.7%;TSI诊断挫伤心肌的敏感度为92.9%,特异性为72.2%;MCE诊断挫伤心肌的敏感度为97.6%,特异性为88.9%。结论:2DE、TSI、MCE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心肌挫伤的程度及部位。心肌造影在心肌挫伤的检出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第三篇组织多普勒应变成像技术评价猪闭合性心肌挫伤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应变成像(SRI)技术在猪闭合性心肌挫伤前、后对左室长轴各节段收缩功能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贵州巴马猪9头,采用小型撞击器对试验猪9只进行撞击成功建立闭合性心肌损伤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撞击前及撞击后0.5h、2h、4h、8h、12h应用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集左室心尖四腔及左室长轴切面组织多普勒(TVI)图像,进入EchoPAC工作站切换至SRI模式测量左室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SSR),分析撞击前、后左室各时相LVEF及PSSR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结果:撞击前左室前壁、后壁、侧壁及室间隔各水平S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撞伤后0.5h、2h、4h、8h、12h受损的前壁各水平心肌PSSR经配对t检验显示较撞伤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h、12h与撞伤前比较,P<0.01)。侧壁、后壁及室间隔各水平心肌应变率在撞伤后4h出现降低较撞伤前有差异(P<0.05),在撞伤后12h后壁部分节段的PSSR恢复至2h水平,在撞伤后8-12h室间隔部分节段略有恢复,但均未恢复至撞击前水平。LVEF在撞伤后4小时开始出现降低,较撞伤前有明显差异(P<0.05),且LVEF与SR存在正相关关系(r=0.851)结论:SR可较LVEF敏感地反映闭合性心肌挫伤后心肌局部功能的改变,对研究猪闭合性心肌挫伤后长轴方向的局部及整体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篇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猪实验性心肌挫伤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技各术在猪闭合性心肌挫伤前、后对左心室短轴各节段左室收缩功能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贵州小型巴马猪9头,采用小型撞击器对实验猪9只进行撞击成功建立闭合性心肌损伤的动物模型后,应用二维应变技术分别于撞伤前正常状态及撞伤后0.5h、2h、4h、8h及12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心室节段二维图像(帧频>40帧/s),进入EchoPAC工作站应用二维应变技术分析软件分析撞击前后左室心肌各节段的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及旋转角度(Rot),并观察撞伤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下降的程度。分析RS、CS及Rot变化规律及其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撞伤前正常状态下显示各节段RS、CS、Ro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撞伤后2D-SE分析显示撞伤后RS、CS、Rot撞伤后0.5h即呈逐渐下降趋势,较撞伤前显著下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VEF在撞伤后4h前较撞伤前无明显变化,撞伤后8h、12h较撞伤前显著降低(P<0.05)。根据病理结果将左室各节段分为损伤区及非损伤区,其中非损伤区121个节段,损伤区41个节段,损伤区多集中在左室前壁及侧壁乳头肌水平及二尖瓣水平。撞伤后各时间点损伤区与非损伤区相比RS,Rot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CS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维应变技术可用于定量心肌挫伤后估测左室整体和局部心肌的应变,为定量评价闭合性心肌挫伤左室收缩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可重复性的无角度依赖的的新方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检索
  • 前言
  • 第一篇 心肌挫伤动物模型的设计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撞击器
  • 2.2 建立动物模型的方法
  • 2.3 血液抽取
  • 2.4 超声心动图检查
  • 2.5 心肌大体病理观察
  • 2.6 光镜观察
  • 2.7 电镜观察
  • 2.8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自制小型撞击器撞击参数的标定结果
  • 3.2 动物损伤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对本实验动物模型的评价
  • 4.2 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心肌挫伤
  • 4.3 血清标志物改变与心肌挫伤
  • 4.4 心电图与心肌挫伤
  • 第五章 结论
  • 第二篇 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猪实验性闭合性心肌挫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仪器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仪器与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三篇 组织多普勒应变技术评价猪实验性心肌挫伤后左室心功能变化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仪器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四篇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评价猪实验性心肌挫伤后左室心功能变化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仪器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心肌挫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  ;  

    超声影像学新技术在猪闭合性心肌挫伤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