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西药联合疗法及疗效观察

慢性荨麻疹的西药联合疗法及疗效观察

姜玉臣

【关键词】依巴斯汀;雷公藤多甙片;慢性荨麻疹

【中图分类号】R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90-01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病除复发期自感局部瘙痒剧烈外,常有风团、皮疹、抓痕、糜烂、角质增生、神经血管性水肿、皮肤划痕症等症状。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病情反复,临床上很难用单纯抗组胺药控制,治疗十分棘手。我科应用依巴斯汀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60例慢性荨麻疹,并与60例酮替芬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入选慢性荨麻疹120例,来自于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男66例,女54例,年龄21~72岁,平均41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9个月。治疗前1个月内未服用过糖皮质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1周内未使用过大环类脂类抗生素及三环类抗真菌药,严重心、肺、肾等系统性疾病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除外。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每次服依巴斯汀片10mg,每天2次,并同时服用雷公藤多甙片100u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酮替芬1mg,每晚1次,连续服药2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治疗组并于2周后依巴斯汀减量为10mg,每天一次,酮替芬改为0.5mg,每天一次,雷公藤多甙片改为50ug,每天3次,一个月后停药并观察疗效。

1.2.2症状体征和评分标准按4级评分方法(0~3分)记录患者瘙痒、风团数量和大小、充血情况、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各项指标的分值相加为总分。0为无瘙痒、无风团、无红晕;1为轻度瘙痒、不烦燥,风团1~10个,轻度充血;2为中度瘙痒、尚能忍受,风团11~20个,充血明显;3为重度瘙痒、不能忍受,风团超过20个,充血非常明显。

1.2.3疗效评判标准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痊愈为SSRI≥90%,显效为60%≤SSRI<90%,有效为20%≤SSRI<60%,无效为SSRI<2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2.4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使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附表:

注: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P1=0.076>0.05(X2=3.142);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P2=0.037<0.05(X2=4.357);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3=0.000<0.05(X2=16.68)。

从上表可以看出,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两组疗效比较P1=0.076>0.05(X2=3.142),无显著差异;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为74.7%,两组疗效比较P2=0.037<0.05(X2=4.357),有显著差异;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短暂嗜睡、头晕,发生率3.4%;对照组中有19例出现明显嗜睡、头晕症状,发生率为31.7%。均未做处理,也未影响疗效观察。全部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皮疹及其他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3=0.000<0.05(X2=16.68),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目前西医对荨麻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如口服西药,口服激素,外用溶液洗剂、乳剂、泥膏、油剂、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化学递质组胺引起,因此抗组胺药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药物[1]。依巴斯汀是一种有效的高选择性的抗组胺药,能高效阻断H1受体,其活性代谢物为卡瑞斯汀,每天5~20mg即能控制慢性荨麻疹的症状,其疗效与剂量呈相关性[2]。有研究表明,用依巴斯汀抑制组胺诱发的红晕与风团作用较西替利嗪等强,心脏不良反应小,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H1受体拮抗作用和抗胆碱作用很弱。但是由于病因复杂,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原因,导致治疗较困难,多采用联合用药[3]。可以明确的是慢性荨麻疹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变态反应,所以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会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发挥作用。而依巴斯汀与雷公藤多甙片的结合将会产生更大的治疗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本文采用依巴斯汀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60例慢性荨麻疹,2周后有效率85.0%,4周后达88.3%。而使用酮替芬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60例慢性荨麻疹,疗效低于治疗组,2周后有效率71.6%,4周后为74.7%。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只有2例(3.4%)患者出现短暂的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19例占(31.7%)。综上依巴斯汀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但临床应用应注意其雷公藤多甙的不良反应监测等)。

参考文献

[1]杨建兴.依巴斯汀与特非那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对照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322~2323

[2]吴瑞勤,孙越,朱光斗,等.依巴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8):507

[3]彭安厚.芪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

作者单位:154600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标签:;  ;  ;  

慢性荨麻疹的西药联合疗法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