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多发性骨及淋巴结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多发性骨及淋巴结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在多发性骨及淋巴结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多发性骨及淋巴结肿瘤性病变53例,其中男21例、女32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3.9岁。病种类型:多发骨转移瘤41例,5例经局部活检证实, 36例经临床试验性治疗及随诊观察证实(原发肿瘤:肺癌22例、乳腺癌13例、前列腺癌3例、肝癌3例);骨髓瘤6例(骨髓涂片证实,其中3例行ECT检查);非Hodgkin淋巴瘤6例(局部淋巴结活检证实)。选取无MR检查禁忌症的健康志愿者10例,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3.6岁。53例患者及10例健康志愿者均采用GE 1.5T HD echo MR/I超导扫描仪WB-DWI技术检查。ECT采用GE Medical systems SPECT , 99mTc-MDP 25mci/人,全身骨扫描。同时行WB-DWI与ECT检查者35例,将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部位骨转移瘤的不同显示情况行X2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人WB-DWI表现:脂肪、肌肉、血管等背景被充分抑制;颅骨、胸骨肋骨、肩胛骨、脊柱、肱骨、盆骨、股骨均呈现均匀的、与背景相等或稍低信号;颈部、腋下、腹股沟区淋巴结呈点状稍低信号;一些腺体(扁桃体、腮腺、颌下腺、甲状腺、卵巢等)、肾脏、部分神经根、脊髓、眼球呈稍高信号;脾脏、睾丸等结构呈现为低信号;膀胱、胆囊可呈低信号;脑组织呈明显低信号。2、41例骨转移瘤在WB-DWI上呈大小不等点状、结节状、条形低信号。除4例骨转移瘤WB-DWI与ECT显示一致外,余31例两种方法显示病灶数量不吻合, ECT显示病灶多于WB-DWI者,集中分布在胸骨、肋骨;WB-DWI显示病灶多于ECT者,集中分布在脊柱和盆骨,经X2检验,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3、6例多发骨髓瘤在WB-DWI上均表现为脊柱、肋骨、盆骨等处明显异常低信号,且分布更加均匀、弥漫,异常信号仅仅出现在骨及骨邻近的软组织,其中3例颅板内显示了点状低信号。4、41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病例中,除骨异常表现外,39例WB-DWI上在灰白色背景下见淋巴结显影,呈明显低信号。6例淋巴瘤WB-DWI虽均未见骨髓浸润,但清晰地显示了受侵淋巴结,并能够直观显示肿瘤性淋巴结经多次治疗的变化情况。结论:1、WB-DWI是查找全身多发性骨肿瘤性病变的一种新的、有效的影像技术,它对显示多发性骨转移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病灶表现为灰白色背景下的明显低信号,尤其对发生于椎体、盆骨转移瘤的显示优于ECT。2、WB-DWI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显示明显优于ECT,除能提供病变累及骨髓的范围、观察到骨破坏等细节外,还有助于排除其他病变,为骨髓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3、WB-DWI在敏感显示多发性骨肿瘤性病变的同时,还可一次性大范围直观地显示肿瘤性淋巴结病变,有时还可显示原发病灶与其他脏器的转移,这对肿瘤的定性定量诊断、肿瘤分期及疗效评价极有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 综述二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2)
    • [2].大面积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取栓后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逆转1例报告(英文)[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0(04)
    • [3].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评价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研究进展[J]. 临床军医杂志 2020(06)
    • [4].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17)
    • [5].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7(02)
    • [6].计算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07)
    • [7].弥散加权成像在膀胱癌诊断的价值[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07)
    • [8].不同弥散加权成像对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前列腺癌检测的影响[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4)
    • [9].背景抑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06)
    • [10].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对老年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J]. 社区医学杂志 2016(01)
    • [1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含量与核磁弥散加权成像的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20)
    • [12].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与核素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 吉林医学 2014(06)
    • [13].大范围弥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检测的评价[J]. 四川医学 2013(08)
    • [14].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 2011(12)
    • [15].全身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对正常成人骨质的研究[J]. 新疆医学 2016(10)
    • [16].磁共振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影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磁共振成像 2017(07)
    • [17].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01)
    • [18].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05)
    • [19].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09(03)
    • [20].膝关节骨髓弥散加权成像的b值选择研究[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11)
    • [21].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转移诊断中的可行性分析[J]. 交通医学 2018(03)
    • [22].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肿瘤医学 2013(12)
    • [23].弥散加权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 2010(04)
    • [24].肿瘤筛查新技术—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10)
    • [25].弥散加权成像在体部肿瘤评估中的应用现状[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09)
    • [26].多发性骨髓瘤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临床应用价值[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11)
    • [27].脑白质疏松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成像初步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10)
    • [28].3.0T高清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脊髓型颈椎病[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11)
    • [29].核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科学 2015(15)
    • [30].正常人群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特点的初步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32)

    标签:;  ;  ;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多发性骨及淋巴结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