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以葛兰西为切入点的考察

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以葛兰西为切入点的考察

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以葛兰西为切入点的考察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 刘莉

导师: 王宏维

关键词: 葛兰西,后殖民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

文献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后殖民理论是二十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文化批判理论,三位来自“东方”而又在美国学术界身居高位的后殖民理论家——爱德华.赛义德(Edward w.said)、加亚特里.斯皮瓦克(Spvik,Gayatri Chakravorty)和霍米.芭芭(Homik.bhabha),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借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安东尼奥.葛兰西对“文化领导权(Hegemony)的分析框架,重新解读和批判性反思了从殖民时期以来西方知识界关于东方的文本,揭露出西方(殖民时期的欧洲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美国)一直在对东方实施着文化霸权(Hegemony)。后殖民理论以其反思东西方关系的新的批判视角,刺激着全球的理论思考,在西方随即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后殖民主义批评的浪潮。 后殖民理论借用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分析模式来分析西方对东方的文化霸权,在后殖民理论的叙述中处处可以看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碎片——“知识分子”、“市民社会”、“认同”等,但后殖民理论在是否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上与葛兰西是不同的,那么它与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有着什么样的变形和不同?因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又是有着继承和偏离关系的,那么后殖民理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又有着什么样的沿袭和根本背弃的关系?后殖民理论因为背弃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唯物精神、辩证法和社会革命的手段,导致了后殖民理论什么样的内在矛盾和理论困境?对这些问题的梳理,便构成了这篇论文的逻辑顺序。 首先,用葛兰西的关于阶级间文化领导权的思想作为分析框架,运用文本研究法对后殖民理论家的文本进行深层阅读。可以看到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市民社会”、“自我认同”等思想碎片在后殖民理论中变形式显现出来。在后殖民理论家视野中,西方对东方文化霸权的运作轨迹是:蕴涵着西方中心主义意识形态的知识生产——西方文化霸权的实施网络——西方文化霸权的实现机制。 接着,以葛兰西作为中介,用经典马克思主义来解剖后殖民理论,运用哲学思辨法来提炼出后殖民理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方面的丰富和根本上的背弃。后殖民理论沿袭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丰富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前对世界文化图景中权力关系的考察,但后殖民理论在根本上是背弃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忽视经济基础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在认识论上,反对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扩展与变形: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在后殖民理论中的显现

第一节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的体系结构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共谋——后殖民语境中西方对东方的知识生产(24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撒播——后殖民视野中西方文化霸权的实施网络

第四节 矛盾的认同——后殖民理论中西方文化霸权的实现机制

第二章 联系与背弃:对后殖民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审视

第一节 关系何以发生:以葛兰西为中介

第二节 沿袭和丰富:对殖民主义的共同批判

第三节 分歧和背弃: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违背

第三章 困惑与矛盾:后殖民理论的内在矛盾和理论困境

第一节 在主体认同上,文化身份是凝固的吗?

第二节 在方法论上,延续了本质主义与非历史化?

第三节 在揭露深度上,是文化的霸权而不是结构的霸权?

第四节 在压迫体系中,种族压迫是唯一的压迫形式吗?

第四章 全球与中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领导权问题的凸现

第一节 在中国现实语境中解读后殖民理论的价值

第二节 中国对社会主义文化和民族文化领导权的坚守

第三节 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文化职责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5

参考文献

  • [1].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现代性思想的内在关联研究[D]. 卢维良.电子科技大学2012
  • [2].马克思法哲学批判视域中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D]. 徐娜.复旦大学2013
  • [3].黑格尔和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D]. 王代月.清华大学2008
  • [4].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研究[D]. 王萍霞.苏州大学2013
  • [5].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与新时期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研究[D]. 王子凤.中共中央党校2016
  • [6].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五次批判[D]. 翁寒冰.南京大学2013
  • [7].追寻马克思的国家思想[D]. 王义德.安徽师范大学2014
  • [8].论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D]. 张杰.东北师范大学2012
  • [9].市民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从黑格尔到马克思[D]. 于永成.吉林大学2015
  • [10].人类的命运与历史的指向[D]. 李楠.吉林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 吕连凤.吉林大学2009
  • [2].“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 于文秀.黑龙江大学2002
  • [3].在解构中建构[D]. 姜飞.四川大学2003
  • [4].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 关锋.华南师范大学2005
  • [5].后殖民理论与中国文化身份认同[D]. 李新民.南京师范大学2007
  • [6].斯皮瓦克研究[D]. 关熔珍.四川大学2007

标签:;  ;  ;  ;  

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理论视域——以葛兰西为切入点的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