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肾脏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肾脏中的应用

论文题目: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肾脏中的应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影像医学

作者: 武志峰

导师: 周翔平

关键词: 肾脏,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磁共振功能成像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成像方式,它能利用非侵袭性的方式了解脏器的功能状态。常见的方法有弥散成像及灌注成像等。此类成像方法的临床应用之所以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主要是针对活动器官(如肾脏)进行检查时较难获得可信度高、重复性强的数据,甚至对此类检查中所观察到的信号变化的生理学基础还没有彻底了解。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对分子的弥散运动——布朗运动非常敏感,正是分子的这种随机运动可以在梯度场中产生相位转变从而引起磁共振信号的变化。LeBihant等不仅将这种原理拓展到人的体内环境中,还总结出这种随机运动在体素内表达的模式。这种模式包括多种因素,最主要的是微血管的灌注和水分子的弥散。理论上,可以借助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来综合评价体内微血管的灌注及水分子弥散。 由于弥散加权成像对运动特别敏感,其在人体内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起初,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颅脑,其对脑缺血性病变非常敏感。随着回波平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的出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开始在腹部应用。 由于肾脏具有对水的重吸收、浓缩及稀释等功能,所以水的转运就成为肾脏的突出表现,同时肾脏血流灌注量也非常之大。另一方面,肾脏又是结构和功能联系非常紧密的脏器。所以在弥散成像中测量肾脏的ADC值有望对多种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尿路梗阻等)的发病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肾脏弥散加权的技术探讨

一 检查方法的探讨

(一) 水化与否的选择

(二) b值的优化

(三) 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选择

(四) 单次屏气与呼吸门控的选择

(五)在检查技术中还有一些其它注意事项

二 测量办法的探讨

(一) 方法种类的选择

(二) 感兴趣区的选择

第一部分结论

第二部分 正常对照组弥散加权成像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高血压组弥散加权成像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慢性肾病(CKD)组弥散加权成像

概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五部分 尿路梗阻组弥散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六部分 其它疾病的弥散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综述二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1-09

参考文献

  • [1].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模型3T MR弥散成像动态研究[D]. 郭慧.天津医科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D]. 洪汛宁.复旦大学2003
  • [2].肝脏弥散、灌注成像及肝细胞癌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D]. 管生.复旦大学2005
  • [3].基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 肖壮伟.汕头大学2005
  • [4].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D]. 张刚.四川大学2005
  • [5].磁共振运动伪影消除与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D]. 江贵平.第一军医大学2005
  • [6].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研究[D]. 冯锡钢.第一军医大学2005
  • [7].CT、MR多种成像技术在肝脏疾病的比较和综合应用[D]. 史丽静.第二军医大学2006
  • [8].CT灌注成像和MR弥散加权成像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表现对照的初步研究[D]. 秦海燕.天津医科大学2006
  • [9].肾脏3.0T磁共振扩散成像的研究[D]. 朱捷.四川大学2006
  • [10].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细胞肝癌诊断方面的比较研究[D]. 徐鹏举.复旦大学2006

标签:;  ;  ;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肾脏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