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植物资源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新疆植物资源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论文摘要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植物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在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两方面。人类往往关注其经济价值而忽视生态价值。新疆幅员辽阔,特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而独特的植物资源。植物资源在新疆的发展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植物资源的数量和结构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今后新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新疆植物资源进行了如下的评价:新疆的森林资源面积和储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森林资源不丰富的地区。1988-2004年,森林林业用地和森林蓄积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88-2004年六类林业用地比例变化呈现“倒钟型”,1984-1988年无林地面积的比例为47.1%,有林地面积仅为30.78%。2004年有林地比例恢复到37.4%,无林地面积比例为11.45%。四次林业普查期间,林种面积比例为公益林的比例逐渐上升,公益林中防护林占90%左右。商品林从1984-1993年比例降低,到1994-1998年才略有上升,商品林中经济林比例逐渐增加,用材林比例逐渐减少。森林资源的有林地和疏林地的比例分析,新疆森林中疏林地面积占有很大比重,其中平原河谷天然林的疏林面积远大于有林地面积。从林龄组结构看,从1980年到1988年,天然林中的中壮林和成过熟林的面积比幼龄林多8倍以上,中壮林和成过熟林的蓄积量分别是幼龄林的25倍和40倍,这种比例失调,说明天然林后备资源短缺,人工林的比例较为理想。从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看,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间接价值占99%,而直接价值仅占1%。阔叶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和净化环境的价值,针叶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拦截蓄水和净化水质的价值。新疆有辽阔的天然草地,因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影响,草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南疆草地面积大于北疆。根据遥感数据获得的新疆植被分类图计算得出,从1988-2000年新疆草地面积一直在减少。不同覆盖度的草地面积的变化为:平原地区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中、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变动幅度大,两者处于相互转化的关系中。山地草地的面积变动幅度不大,总体上低覆盖草地与中覆盖草地的面积逐渐减少。全疆草地生态系统变动幅度较大,1988-1998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99-2000年略有下降。1998年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为2.13×109万元。新疆有11种草地类型,不同草地类型的生产性能和生态服务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各类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价值排序为:低平地草甸〉温性荒漠〉山地草甸〉温性草原〉高寒草甸〉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草甸草原〉高寒草原〉沼泽〉高寒荒漠。新疆冷季草场缺乏,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新疆的农业资源光热资源丰富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水资源、土壤肥力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用电不足是新疆农业资源不足之处。2005年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1988年增加了36.21%,达到126.72×108元。新疆的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质量上乘。现今对经济价值高的植物物种进行掠夺式的采挖,已造成植被破坏,植物资源频临灭绝,环境恶化。长此以往,很多野生植物会挖光殆尽,许多还未被利用的植物种类也会悄然消失。已经进行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由于科研和生产结合不到位,使得新疆植物资源的一直作为原料和半成品的出口地区,植物资源增值不大,所以新疆的植物资源优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甚小。利用新疆1988-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新疆生态足迹、资源利用效率、万元GDP生态足迹、能力发展系数进行了计算。新疆1988-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2005年比1988增加了212%,人均承载力呈下降趋势,2005年比1988年下降了36.6%。新疆的人均赤字和人均生态协调系数表明新疆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反映出新疆资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新疆的生态足迹多样性基本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发展能力系数反映出新疆发展能力呈现上升趋势。从新疆植物资源的评价和社会发展需求两方面分析得出新疆植物资源的利用存在的三个问题:(1)新疆目前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以消耗植物资源为代价的,这种消耗不仅使具有可更新性的植物资源急剧减少,难以更新,同时植被破坏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从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看,今后对植物资源的需求还在不断的增长,而日趋减少的植物资源似乎无法满足,将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2)新疆的植物资源利用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现象严重。一些具有潜在发展潜力的植物资源却没有得以重视加以利用,处于“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境地。(3)新疆水资源缺乏的现状是植物资源发展的制约因子,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结合植物资源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针对水资源情况,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 1.2.1 植物资源概念
  • 1.2.2 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
  • 1.2.3 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 1.2.4 植物资源的价值评价研究
  •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基本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地形地貌
  • 2.2 气候
  • 2.3 土壤
  • 2.4 水资源
  • 2.5 生物资源
  • 2.5.1 森林资源
  • 2.5.2 草地资源
  • 2.5.3 农作物资源
  • 2.5.4 野生动植物资源
  • 2.6 生态环境现状
  • 第三章 新疆森林资源评价
  • 3.1 森林的主要功能
  • 3.1.1 生产功能
  • 3.1.2 生态功能
  • 3.1.3 社会功能
  • 3.2 森林资源评价的概况
  • 3.2.1 国外研究概况
  • 3.2.2 国内研究概况
  • 3.3 新疆森林资源数量评价
  • 3.3.1 资源总量
  • 3.3.2 林种结构
  • 3.4 森林资源结构评价
  • 3.4.1 有林地疏林地比重
  • 3.4.2 龄组结构
  • 3.5 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 3.5.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
  • 3.5.2 新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疆草地资源评价
  • 4.1 草地资源的概念
  • 4.2 草地资源的作用
  • 4.3 草地资源研究现状
  • 4.4 新疆草地资源评价
  • 4.4.1 新疆草地资源面积分析
  • 4.4.2 1988-2000 年新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 4.4.3 新疆各类天然草地资源评价
  • 4.4.4 新疆各季节牧场生产性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疆农作物资源评价
  • 5.1 利用资源丰富度指数评价新疆农业资源
  • 5.1.1 农业资源丰富度指数模型
  • 5.1.2 新疆农业资源指标体系
  • 5.2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5.3 1988-2005 年新疆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疆野生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 6.1 新疆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
  • 6.2 新疆野生植物类别
  • 6.3 新疆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 6.4 新疆野生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 6.5 野生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 第七章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新疆资源利用现状的评价
  • 7.1 生态足迹理论概述
  • 7.1.1 基本概念
  • 7.1.2 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模型
  • 7.1.3 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方法
  • 7.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7.2.1 国外研究进展
  • 7.2.2 国内研究进展
  • 7.3 新疆1988-2005 年生态足迹分析
  • 7.3.1 数据处理与说明
  • 7.3.2 新疆1988-2005 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分析
  • 7.3.3 新疆1988-2005 年的生态承载力分析
  • 7.3.4 新疆1988-2005 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 7.4 新疆人均生态协调系数分析
  • 7.5 新疆万元GDP 的时间序列分析
  • 7.6 新疆1988-2005 年的生态足迹多样性和发展能力分析
  • 7.7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新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新疆植物资源评价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