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入路论文-徐雷军,尤传飞,戴富仁,戴炳着

外侧入路论文-徐雷军,尤传飞,戴富仁,戴炳着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侧入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踝部骨折,腓骨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疗效

外侧入路论文文献综述

徐雷军,尤传飞,戴富仁,戴炳着[1](2019)在《腓骨后外侧入路钢板治疗踝部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腓骨后外侧入路钢板在踝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24例踝部骨折患者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行后外侧钢板固定,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18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到95.8%。结论应用腓骨后外侧入路置钢板治疗踝部骨折具有操作方便、组织覆盖好、生物力学强度高,符合外踝解剖学特点,感染率低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张明亮[2](2019)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恢复优良率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时使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内,选择98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随机抽取各49例,设为对照和研究两组,使用常规入路治疗的为对照组,使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恢复优良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和恢复优良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应用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黄志龙[3](2019)在《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外科收治的6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外侧倒"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6、12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l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t=1.154、χ~2=0.194,P=0.253、0.659);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HSS评分及RO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151、2.123,P=0.003、0.038),术后6个月的HSS评分及ROM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2.549、2.100,P=0.013、0.040),术后12个月的HSS评分及ROM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1.575、0.693,P=0.120、0.491)。结论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可明显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烧伤创疡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余智,韩森东[4](2019)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行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行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病人69例,依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均达到旋后外旋型Ⅲ~Ⅳ度。按照随机对照试验(RCT)原则进行肯德尔系数单盲随机分组,A组35例,经腓骨入路行钢板螺钉固定;B组34例,经后外侧入路行钢板螺钉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随访12个月评价踝关节愈合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13.78±11.79)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51.97±36.87)ml、住院时间(18.57±2.17)天,B组分别为(109.87±12.31)分钟,(266.04±37.19) ml和(17.96±2.01)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骨愈合时间为(51.57±6.18)天,A组为(59.68±7.5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3、6、12个月不同时间段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分别为(40.59±6.29)分,(64.08±6.68)分,(79.84±7.14)分和(92.87±5.58)分,恢复优良率为93.75%,A组分别为(32.15±5.17分,(53.77±5.19)分,(64.87±6.68)分,(83.47±5.09)分和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4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骨愈合后行走仍旧伴有踝关节疼痛感;B组仅1例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腓骨入路或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均有良好效果,其中后外侧入路方式更具优势,可缩短骨愈合周期,保障踝关节稳定性,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立群,罗鹏,肖耀广,范俊驰,李志钢[5](2019)在《直接前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与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5例阿尔茨海默病股骨颈骨折病人,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3例采用DAA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DAA组),32例采用PA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A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髋关节脱位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Charnley评分评价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手术时间长于PA组,术中失血量少于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1周,DAA组Harris评分及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Harris评分及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无脱位发生,PA组术后有3例发生髋关节脱位(3/32,9.4%)。DAA组3例病人出现股骨大粗隆撕脱骨折,1例出现股骨距裂隙样骨折(4/33,12.1%);PA组1例病人出现股骨大粗隆撕脱骨折,2例出现股骨距裂隙样骨折(3/32,9.4%),两组术中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股骨颈骨折可取得良好疗效,该入路创伤更小,具有恢复快、脱位率低的优点。(本文来源于《骨科》期刊2019年06期)

杜秀玉,翟晓东,朱红玉[6](2019)在《超早期中央沟下点入路治疗伴意识障碍快速进展的外侧裂后部血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早期经中央沟下点入路治疗伴意识障碍快速进展的外侧裂后部脑内血肿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伴意识障碍快速进展的外侧裂后部血肿病例资料,均超早期经中央沟下点手术清除血肿并行外侧裂探查。分析血肿清除率,侧裂探查情况,术后意识转归与随访情况。结果血肿清除率(97.4±0.7)%。14例脑疝病人术后瞳孔全部恢复正常。平均手术时间(2.8±0.7) h。术后第1日GCS (7.5±2.1)分,术后3个月GCS (11.4±1.7)分。截止最后随访日期,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重度残疾1例,中度残疾6例,恢复良好10例。结论经中央沟下点入路治疗外侧裂后部血肿安全可靠,不仅能够彻底清除血肿,而且能很好地处理破裂的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海兵,洪景芳,赵琳,薛亮,张尚明[7](2019)在《锁孔入路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与颞叶沟裂造瘘治疗基底核区血肿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和颞叶沟裂造瘘治疗基底核区血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例资料。外侧裂组47例,采用锁孔入路经外侧裂-岛叶进入血肿腔;颞叶沟裂组62例,采用锁孔入路经颞叶沟裂造瘘进入血肿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G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外侧裂组术中出血量与术中止血时间明显少于颞叶沟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结论锁孔入路能很好完成血肿清除,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优于颞叶沟裂入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建[8](2019)在《肩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肩外侧入路行LCP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共19例进行实验研究,运用肩外侧入路LCP术进行治疗,并总结其诊治体会。结果 19例行肩外侧入路行LCP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失血量分别为(91.27±10.17)min;(9.01±3.84)cm;(66.37±6.94)mL。对19例行LCP术患者进行随访,其中17例患者在4个月内骨性愈合,肩关节评分优良率(14/17)82.35%。其中2例患者骨性愈合时间大于5个月,但均已出现好转。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并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采取肩外侧入路LCP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可利于患者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2期)

盛小明,朱东波,虞俊波[9](2019)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多发伤伴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多发伤伴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9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的19例多发伤伴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前路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后路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随访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头胸腹部CT及骨盆平片。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纯前路13例,前后入路同时6例。手术平均时间152 min。术中出血量510~2 100 mL,平均820 mL。术后按照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定髋臼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7例,不满意复位3例。19例患者术后进行了13~19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良好愈合,愈合时间13~29周,平均16周。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侧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无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或者失效。所有患者随访未见术区继发疝气。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切口及损伤相对较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是用于治疗多发伤伴骨盆髋臼骨折的良好选择。(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甄东,邱冰,王经纬,李健,甘阳[10](2019)在《关节镜下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老年踝关节骨折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用于踝关节骨折的价值。方法选择90例踝关节骨折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使用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2个月评价并对比两组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患者手术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评价并对比两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花费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后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开始负重时间缩短,更利于术后骨折愈合与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外侧入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在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时使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内,选择98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随机抽取各49例,设为对照和研究两组,使用常规入路治疗的为对照组,使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恢复优良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和恢复优良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应用的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侧入路论文参考文献

[1].徐雷军,尤传飞,戴富仁,戴炳着.腓骨后外侧入路钢板治疗踝部骨折[J].基层医学论坛.2019

[2].张明亮.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恢复优良率影响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3].黄志龙.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9

[4].余智,韩森东.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行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9

[5].李立群,罗鹏,肖耀广,范俊驰,李志钢.直接前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J].骨科.2019

[6].杜秀玉,翟晓东,朱红玉.超早期中央沟下点入路治疗伴意识障碍快速进展的外侧裂后部血肿[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

[7].刘海兵,洪景芳,赵琳,薛亮,张尚明.锁孔入路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与颞叶沟裂造瘘治疗基底核区血肿的临床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

[8].刘建.肩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体会[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9].盛小明,朱东波,虞俊波.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多发伤伴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甄东,邱冰,王经纬,李健,甘阳.关节镜下后外侧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老年踝关节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标签:;  ;  ;  ;  

外侧入路论文-徐雷军,尤传飞,戴富仁,戴炳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